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飞速发展,“make in china”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签已经席卷全球。然而,在多种因素的裹挟下,中国中小制造企业进入了发展瓶颈。长期存在的人才匮乏、贷款难等问题,在发展中遇到的成本上涨、环境治理问题,以及如贸易战等世界经济、政治环境变化导致的突发事件,让原本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弱的中小制造企业压力骤增。
人才匮乏、贷款难问题长期存在。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附加价值低,主要以加工贸易、代工贴牌等低端产业为主。这导致中小制造业发展空间受限,很多高端人才不愿进入中小制造企业,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出于风控考虑自然不愿意向其贷款。
时代发展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成本上涨、环保政策收紧也不断给中小制造企业施压。以低价换取发展的时代已经戛然而止——各种成本的上涨以及产能过剩让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进入“薄利”时代,环保治理加速产能落后的中小制造企业的淘汰进程。
去年爆发的贸易战更是让中国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倍感压力。随着“战况”升级,这场主要针对高端制造业的贸易战波及的行业越来越多,10%至25%的关税让那些以外贸出口,特别是以出口美国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多家中小制造企业还提出了认证难、认证贵等问题。比如,中小制造企业必须申请ISO9000认证,而申请此证件的费用是3万元,有效期仅为3年,每年的复查审核费在7000元。此外,根据企业的产品内容,还需要对应其他认证和审核。
不过,记者发现,虽然企业有抱怨,但大多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并愿意主动求变、创新,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压力或许能成为发展契机。”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表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原有的组织方式和低成本的恶性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才是中小制造企业的最终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