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

中国发展离不开非公经济

2019-1-24    作者:石海娥    来源:    

◎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义平

中国发展离不开非公经济

 

  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习近平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习近平的讲话给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吃下了定心丸,也使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广大民营企业家应清醒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非公经济

  非公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是如何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呢?我们是通过“放开”和“开放”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初的萌芽,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的萌芽茁壮成长。

  所谓“放开”,就是放手取消计划经济时代强加给其它经济成分的羁绊,放手让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非公有制经济最初是在公有制经济布局相对稀缺、产业空间大,而人民群众的生活、当地的经济发展有迫切需要的地方“填平补差”,继之是随着条件的成熟,向着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层次发展,进而成为“两个毫不动摇”

  有力的一翼。所谓“开放”,就是通过独资和合资的形式吸引外商进来。

  正是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吸引外资的环境,非公经济天生与市场经济相融,他们的兴起就是市场经济的兴起。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当代中国改革路径选择有突出贡献。选择“激进式”改革还是“渐进式”改革是需要条件的。苏联由于公有制程度高,缺少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即使放开也难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难以形成弥补传统公有制低效、支持改革的缓冲地带,不得不实行“激进式”改革。

  中国因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空间大,放开就可以发展,这样就形成了“渐进式”改革所必需的缓冲地带,“渐进式”改革水到渠成。

  非公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言,也应当给非公经济以充分的肯定。自主创业者无一不是非公经济从业者。创业、创新者一开始就是市场行为。一个国家的创新状况取决于其民众的普遍参与程度,取决于商业氛围。大众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形成浓郁的商业氛围,而且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创意涌现。所有这些都是非公经济的行为。如果我们期盼万众创新,我们就必须给非公经济以充分的肯定。非公经济的发展还造就了大批优秀企业家。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促进经济活动的中坚力量。非公有制企业从一开始就活跃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非公经济催生了企业家,企业家又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关于非公经济的发展,有两点必须甄别:第一点是对非公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当年国家之所以对民族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是计划经济,并且预期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建成;二是在诸如抗美援朝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确实存在个别商人的不法行为,于是就开始了通过一定形式将其转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和非公经济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认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认识。一是我们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多种市场主体。因此,国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另外,让非公企业里的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分享利润的说法也值得推敲。按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资本得到利润、土地得到地租、劳动得到工资,不存在分享利润的问题。利润是对资本的回报,利润是用来扩大再生产的。在非公企业就业的职工,面对的是怎样通过和企业谈判,获得自己应得的工资和其他利益的问题。这与民主管理和分享利润没有关系,民主管理更多的时候是国有企业的规则。大家都是共和国的主人,都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应当推行民主管理,不能把国有企业的规则照搬到非公经济的企业。

  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主要是政策机遇、高质量发展机遇、消费结构升级机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遇、内需市场持续扩大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等,同时也面临难以回避的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

  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是对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要求。

  但长期以来,我国不少民营企业过度依赖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面对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打破思维惯性、走出传统发展路径,努力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导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其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应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探索多元出口市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加快研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

  三是完善企业制度的挑战。当前,我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企业是自然人企业或家族企业,一些企业管理不健全、制度不规范,限制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些企业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问题。特别是在加快建设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和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制度不完善的企业必然面临更大压力。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制度模式。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也应努力健全制度、改善经营、提升管理,建立适合本企业情况、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范企业制度。

  (整理/臧梦璐)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