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无人驾驶”按钮,汽车便能将我们送到目的地——这是无人驾驶技术下的出行场景,而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被视为21世纪交通智能化的标志。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将达1200万辆,到205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0万亿元。
7月4日,我国首款L4级别的商用无人驾驶小客车“阿波龙”实现量产,这让过去只存在于科幻大片中的无人驾驶汽车有望走向普通消费者。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企业还受制于技术、道路环境等因素,在此前提下,他们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商业化之路:先从较小、较简单的特定区域或特定场景起步,提供带有公共或者共享性质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而非无人车产品,以期迅速接入现实生活应用,再逐步推广。
在这一过程中,以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持续发力;以比亚迪、广汽和长安等为代表的传统整车制造企业也竞相加速布局。此外,手握技术、视角前沿,并在资本助力下快速发展的初创企业,亦是不容小觑的力量。
未来,率先使用无人驾驶汽车的领域将是共享用车、快递用车和运输卡车。而无人驾驶汽车在商业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行驶效率、缓解拥堵、降低污染,还能降低事故率。无人驾驶汽车给人带来便利,但如何避免技术噱头,真正给出行带来福利?如何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风险?如何解决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空白?本期封面故事,我们将一起聊聊关于“无人驾驶”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