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 > 创客
+

朱运军的绿色富民之路

2016-4-6    作者:冯晓霞    来源:    

朱运军的绿色富民之路

合作社工人将果苗装车

  春来好风光,苗木交易忙。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刘岗村的姹紫嫣红苗圃种植专业合作社又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记者在合作社门口见到几名工人正忙着往一辆大卡车上装树苗。“师傅们,再加把劲,今天就剩5车了,装完了,大家可以早点收工。”负责清点数量的李会计说道。

  子承父业

  苗圃合作社负责人朱运军告诉记者:“去年受大环境影响,树苗整体销量和价格有所下滑。猴年春节后,行情越来越好,好的时候一天能销售几万棵树苗。正月初二开始,有些客户已经开始催我们发桃树苗了。”

  朱运军从部队复员后,一直在城里做餐饮生意。“以前我们村里根本没有年轻人,大家在城里打工或做生意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在家种地。”原本朱运军非常不愿意回乡“种地”,但随着父亲年龄的增长,需要有人来继承家里的林果苗圃事业。“我们家的兄弟姐妹都在城里有自己的事业,谁也不愿意回来,就我对苗圃种植还有点兴趣,所以父亲就强令我回来继承他的事业。”朱运军笑着说。

  朱运军的父亲朱解文从1985年便开始研究林果苗圃。“苗圃的收入要比种庄稼高出十倍左右。”在意识到苗圃可能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后,朱解文开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进行各种实验,从林果的培育、嫁接到果苗的管理等等。经历了无数次实验,朱解文掌握了林果苗圃培育管理的专业知识,成为当地的苗圃种植专家。由于他的苗圃质量好,价格优惠,在2010年左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朱运军的思路和父亲不同,他希望能在父亲打下的基础上二次创业。

  “如果我们能成立合作社,将全村的农田合理利用,不仅能解决我们果苗的缺口,还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在朱运军的推动下,姹紫嫣红苗木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刚开始成立合作社时,我们号召大家将农田的庄稼全部改种成果树,没有人愿意,因为大家不了解果苗,认为种粮食虽然挣得少,但没有风险。”无奈之下,朱运军让父母先去动员村里的亲戚,比如舅舅、大伯、叔叔等加入合作社。后来,苗圃亩产值均超过万元,收入翻了几番,不少农户看到林果苗圃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都积极主动加入合作社。

  统一管理

  合作社全部由同村的乡亲和亲人组成,很多农户都是朱运军的长辈,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为了保证合作社的公平公正,朱运军要求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必须服从统一管理,生产所需土地、化肥、苗木以及销售等环节均由合作社统一把关。目前,合作社已网罗了全村100多户农民,林果苗圃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亩,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据朱运军介绍,参加合作社的小农户每年收入能有5至8万元,苗圃大户则能达到20万元左右,所以有很多年轻夫妻已经从城里回到农村,加入合作社开始种苗圃。

  朱运军发现, 由于种植规模不同,导致农户之间出现人力资源错位。“苗圃种植大户人手有限,通常忙不过来,而一些小农户却非常空闲,为了解决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我将合作社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互帮互助小组。”刚开始互帮互助小组没有具体的规则,都是义务帮忙,不久,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衡,矛盾冲突也随之而来。“虽然大家都是亲戚和朋友,但牵扯到经济利益,如果不公平处理,矛盾会越积越深。”朱运军与合作社的几个大户商量后,决定通过付工资的形式平衡大家的利益。

  “如果你到合作社其它成员家进行苗木栽种、除草、管护等工作,可以按计件的方式得到工钱,多劳多得,一个劳动力一天的收入大概在200元左右”。

  规则出台后,得到了合作社所有成员的支持。不仅调动了合作社农户的积极性,还解决了附近几个村的农民务工问题。“我们每年需要大量从事苗圃种植、剪接和搬运的农民工,由于收入与在城里打工差不多,所以近两年周围几个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少”。

  扩展销售渠道

  为了保障合作社所有成员的利益,朱运军要求,所有的苗圃都必须由合作社统一装货,统一销售。

  “即使农户自己联系的客户,也必须走合作社统一的销售渠道,只是合作社可以根据情况,不抽取佣金。”在朱运军看来,统一销售可以减少市场的恶性竞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户的利益。2015年整个苗圃市场陷入低谷,苗木价格也下滑了30%左右。“原本出售的每棵果苗,合作社都要抽成,但去年为了保证农户的最低收入,我们几乎没有抽成,还搭上了人力和物力。”

  在朱运军看来,目前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步入了轨道,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开拓销售渠道。“每年我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市场,目前销售市场主要在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 增加业务量,朱运军开始通过互联网线上销售苗木,采用“电商+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推动苗木直接进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使苗木不愁销、销得好。现在,通过网络获得的订单中,外地客户已经达到50%以上。

  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朱运军不仅要关注销售业绩,还要为种植、运输苗圃的硬件设施劳心费力。由于刘岗村通往黄龙镇的道路是泥巴路,遇上天气不好时,会严重影响苗圃的运输。朱运军决定,每年投入两万元,给村里通往镇上的主路铺垫沙石。去年遇到天旱,朱运军又掏出17万元打机井,无偿为合作社成员和农户提供用水。“只有为合作社的成员服务,帮助大家提高收入,大家才能无条件地信任我们,才能让这个团队更具凝聚力,然后有更大的力量去开拓更广的市场。”朱运军表示,苗木产业是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路子,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还能改善居住环境环境。随着合作社壮大,农户收入提高,很多年轻夫妻回到了家中,曾经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他希望将苗圃产业发展成黄龙镇的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