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教授将工业革命划分为四个节点: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气化革命,第三次是计算机革命,第四次是现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AI)革命。
而这场革命,似乎格外深刻。
2024年3月13日,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接受了《华盛顿邮报》的专访。在访谈中,穆拉蒂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当被问及Sora何时面向公众推出时,穆拉蒂回答:“我想肯定是在今年,但可能是几个月后。”
从O p e n A I 到如今霸占热搜的Sora,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业者意识到人工智能的价值。但每诞生一项革命性技术,人类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探寻这项技术实现“普惠”的方法。
比如,1969年计算机网络便已有雏形,但直到蒂姆·伯纳斯·李于上世纪90年代发明万维网,互联网才真正开始走进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如何让主流大众更快用上AI?”已经成为科技企业最关注的话题,而如何应用AI工具,也成为创业者和普通用户所关心的话题。
国内第一款让C端用户直观感受AIGC的产品——妙鸭,其研发工程师听鸿在采访中表示,有一位朋友特地来感谢他,因为妙鸭为他年迈的父亲生成了一张体面的证件照,这是他没想到的。“未来,在AI这条路上,希望我们能更好地帮助用户,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价值与意义。”
创业者需不需要AI
在火热的AI领域,一面是AI工具的迅速迭代、推陈出新——OpenAI已经将ChatGPT更新到4.0版本,如今更是推出了能支撑流畅文生视频的Sora;但另一面,国内的创业者面对AI工具,跟上的脚步却略显迟疑。
用不起似乎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ChatGPT引爆新一轮AI应用热潮后,定位桌面机器人的小丽智造创始人兼CEO胡捷一度找到国内某大厂商谈合作,希望将其大模型能力嵌入自家硬件。不过,对方却报出了数百万元的合作费用,这让胡捷望而却步。更不用提需要更多算力支持的视频大模型Sora,其应用成本更是胡捷这类初创公司难以承担的。
但随着国内企业的迅速跟进,平替方案陆续出现,大幅降低了应用成本,以虚拟人为例,其应用价格已经从一开始的百万元降至最低百元。
AI的学习成本和AI本身的不精确性是阻碍创业者应用AI工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独立导演杜兰馨表示,考虑到AI制作带来的人员投入和精力问题,在其影视公司内,他没有尝试引入AI制作,“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AI如何应用上,可能还完不成公司接下的项目。”
在杜兰馨看来,如同使用文生图产品一样,要想应用类Sora的工具,影视从业者还需要懂AI语言,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生成想要的视频效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工作量似乎并没有减少,寄望用AI减少人力成本的初衷可能只是想象中的美好。
实际工作中,只是从自己绘图变成重复下达指令,训练AI绘图。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人训练了AI,也是AI训练了人。“
杜兰馨认真算了一笔账,以影视公司剪辑师为例,负责初级剪辑的剪辑师,月薪8000元,主要工作是收集、整理素材,如果可以用Sora代替初剪,就可以节省这部分支出。但同时,公司需要把文生视频的指令输入工作交给高级剪辑师,那么就要上调高级剪辑师的工资。除非类Sora的工具节约的成本足以抵消上调高级剪辑师薪资的支出,影视公司才不会亏本。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由于AI工具在视频、图片、文本的生成方面存在精确度等Bug,也让一些支付得起C端使用成本的创业者不敢轻易替换人工。例如,即便是在受影响最大的游戏和影视领域,Sora的实际应用效果也存疑。
在游戏行业,并不存在用不起AI工具的情况。但AI究竟能发挥多大效用,则是另一回事。独立游戏制作人阿图曾经期待用AI绘图,减少长期占游戏行业支出大头的游戏画师的工作量,但是真的让AI画“秦王绕柱”
时,出来的效果却是“秦王在跳钢管舞”。
创业者需关注的AI工具
如今,随着Sora引发热议,AI视频大模型产品也引发了不少创业者的关注。
海外团队方面, 有R u n w a y的G e n — 1 和2 、P i k a L a b s 的Pika、Stability AI的Stable Video Diffusion、Meta的Emu Video、李飞飞团队和谷歌合作的W.A.L.T等。国内创企方面,有爱诗科技的PixVerse、MewXAI的艺映AI、右脑科技的Vega AI等;国内大厂则有阿里、百度、腾讯、字节等入局。
AI工具层出不穷,而对于创业者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将AI与自身业务结合,捕捉增长机遇。
在国内,AI并不缺乏消费场景。
随着“AI复活”在各大社交媒体成为热议话题,提供AI复活服务的公司趁机赚了一波热钱。近日,知名音乐制作人包小柏用AI技术“复活”女儿;辽宁网友孙先生为宽慰奶奶而用AI换脸“复活”父亲;商汤创始人汤晓鸥以数字人形象“重现”公司年会;B站视频博主吴伍六用AI工具生成奶奶的虚拟数字人;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一大批已故明星纷纷以数字人形象“复活”。
而来自浙江杭州的两名“90后”
刘佩和齐龙则研发了Mobius,输入文字,Mobius会根据文字内容创作故事剧本,然后根据故事剧本创作视频脚本,最后生成视频。上线60多天,这个应用已经为全球用户生成了100万秒的视频。
此前,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公开表示,AI创业机会蕴藏在大量“长尾领域”中。这里的长尾领域即细分市场、特定需求,比如妙鸭就是凭借9.9元的AIGC摄影体验,成为年轻人口中的“海马体平替”,通过找准年轻人拍证件照的需求痛点,成为国内首个成功“破圈”的AIGC应用。
而硅谷最大孵化器“创始人空间”(Founders Space)的掌门人史蒂夫·霍夫曼则为创业者如何应用AI工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AI员工,通过虚拟人、AI客服、ChatGPT等工具,发展AI成为公司的虚拟雇员,它可以建联客户、写商业计划、面试应聘者、培训员工……而公司管理者只需要做好“监工”即可,这一方法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用AI创业,更难还是更简单?
在创业中应用AI,已经成为一种新流行。当创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创业者们的处境,到底是更加艰难,还是更加简单了?
尽管创业者通过利用AI工具,有机会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人力迅速撬动创业机会,但AI工具的普及也代表着人人都可以使用AI工具。
利用ChatGPT,人人都可以注册网店,或成为广告业务的承包商;利用midjourney,哪怕毫无设计经验,也可以成为一名数字艺术设计师;利用Sora,不用学习任何剪辑技巧,人人都能拍出自己的视频。
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普及,创业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需要思考自己业务的“护城河”在哪里?如何利用AI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90后”阿杰用AI设计日报,让“买一杯咖啡送一份日报”的小小报刊亭咖啡馆成了广州佛山的咖啡馆新流行。阿杰表示,随着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教程的增多,哪怕没有任何设计经验,都可以利用midjourney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图片。AI工具的出现,颠覆了阿杰作为专业设计师与普通用户之间的技能和经验的差距。
通过一份日报,阿杰为用户提供了咖啡之外社交分享、打卡拍照的情绪价值,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巧妙地将AI工具应用到了自己的创业之中。
当使用AI的成本越来越低,AI作为宣传噱头的效果越来越弱,创业者也得“卷”起来。
此外,在部分行业,使用AI辅助创作,能否被用户接受,也成为创业者担忧的问题。阿图表示:“类Sora的AI工具大量应用在游戏行业,不仅要考虑技术本身的完善程度,还要考虑市场的反应。在消费心理上,用户是否认可制作方在游戏中大规模地使用Sora,会不会觉得这是在偷工减料?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他愿意为了画师的画工、特效师的构思付费,但用AI生成文本、画面,算不算是在糊弄消费者?目前许多科技媒体调研时似乎都忽略了市场的反应,而我认为这恰恰是很重要的。”
基于上述种种担忧,阿图的团队,即使使用AI工具,最多也只是做一些边角料的工作,比如画一些概念图,做一些配色尝试,目前还没达到可以替代部分岗位的程度。(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阿图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