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城,海纳百川。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在全国和区域发展中地位突出,承载着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任务,更是担负着湖北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的重任。
疫后重振,武汉经济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稳中向好态势,展示出这座英雄城市的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
民营经济“吸金力”逐步增强
在距离小米武汉总部直线距离4.2公里的地方,小米武汉科技园项目一期所有楼栋均已封顶,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竣工验收。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正是本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的参展企业之一。5月26日,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将在武汉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团结奋进新征程,共享合作新未来”,主办方在推介武汉时这样说道:“武汉是一座英雄之城,也是一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城市。”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社论发表后,汉正街的名字在全国传开,迎来了一批批学习者,中国流通领域改革全面推开。在武汉的快速发展中,汉正街不断变大、变强。面对持续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的要求,汉正街华丽转身,从“小商品市场”蜕变为“时尚云集地”。如今,在汉正街首个涵盖服饰鞋类及配件的直播产业基地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直播产业规模已突破百亿元。转型后的汉正街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依然立于城市商业街区前列。
从改革开放时期“汉正街”勇立市场经济潮头,到“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挑起大梁,武汉现代产业体系释放出强劲动能。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方向、提供遵循,武汉需要扛起在推动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中更好发挥引领作用的重大责任。
一系列数据证明,武汉民营经济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活跃因子。
今年1月,《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出炉,全面系统“把脉”武汉市民营经济综合性年度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截至统计年度,武汉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全市纳税总额的49.4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0.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1.19%,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8.07%.优良的营商环境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武汉民营经济的份额也逐步扩大。数据显示,在最新统计年度内,全市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6.57万户,同比增长44.30%,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98.55%,民间投资的增速达到18.6%.民营“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数量9803家,占全市“四上”
企业的80.5%,同比增长5.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5%,民营“四上”企业营业利润率达到4.34%.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中,武汉共有卓尔控股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选。2022年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报告中指出,作为中国民营经济领头羊、排头兵的武汉民营企业呈现“整体规模稳中有进、盈利能力逐步回升、社会贡献不断加大、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的态势,正全力以赴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聚精会神抓好自身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涌现出更多民营企业新生力量
江海畅流,天地广阔。2022年4月,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后,全国布局建设的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大武汉再添宜居兴业的未来之城基因,这座国家中心城市不断储备着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民营企业创新力强劲,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努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成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动力,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根据《报告》,在最新统计年度内,全市民营企业专利授权量3.956万件,同比增长80.67%;发明专利授权量2700件,同比增长69.49%;国际专利申请量103件,同比增长39.19%.不仅如此,武汉民营经济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截至统计年度,从业人员达388.0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1.19%.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88.13%集中在民营企业。
基于数据和调研,《报告》提出,近两年,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远远大于注销和吊销的民营企业数量,市场信心稳步恢复;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竞争性行业,新兴行业民营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制造业的税收贡献较大。
统战智库专家、民建市委常委、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艺璇认为,民营经济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重要力量,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中展现了新生力量,让更多企业界人士坚定信心和决心,放心大胆谋发展。
近几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最优城市。武汉民营企业呈现出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社会贡献明显增强、城市形象充分彰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等特征。从抗击疫情到助力重振,“百强企业”成为武汉民营企业“领跑者”。
从《2022武汉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服务业企业100强分析报告》中不难看出,“稳中有进”
成为武汉百强企业发展的主基调,“武汉企业100强”入围门槛为43.13亿元,比上届入围门槛提高了6.6亿元。其中,营收总额、资产总额双双迈上新台阶,营收总额达31857.49亿元,首次站上3万亿元台阶,资产总额达5.534405万亿元,首次跃升至5万亿元,其中“千亿级”企业有6家,与上届持平。
2022湖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出炉,武汉57家入选,再次凸显出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旨在提升企业信心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系列关键词提振着企业家信心,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发展。
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就要拿出真招、实招,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武汉相继从产业、科技、人才、投融资等方面出发,出台一系列举措,努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年初,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打响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发令枪”。围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的打造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设施环境“七个环境”的要求,武汉全力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步伐。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今年4月3日召开的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武汉提出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如何通过流程再造来促进服务提速,打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武汉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目前,全市已在24个行业拓展实施“一业一证”
改革,123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事联办”,压缩了企业开办成本。
2023年3月,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把供应商峰会放在了武汉蔡甸,这是他们首次在上海以外的中国地区举办该峰会。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武汉,是因为企业在武汉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 投资湖北武汉就是投资未来。”一批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武汉动作频出,彰显出它们看好武汉、投资武汉的决心。
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就更有动力。在武汉亮出打造升级版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具体行动后,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负责人直言:“预期更稳、信心更足。”
都市圈集聚效应逐渐释放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始终清晰。民营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激活内生动力,更要注重创新策源、产业协同。
今年印发《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指出,要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以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梳理近年来湖北省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就会发现,不少外地项目是被武汉城市圈完整的产业链吸引而来,围绕“光芯屏端网”、汽车、生物医药等万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是城市圈集聚效应释放的结果。
今年,湖北锚定汽车制造、光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产业链,打造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平台,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
同时,湖北配套创新链,鼓励龙头企业成立产业创新中心,培养科技小巨人等创新企业梯队。建链、补链、强链,围绕新能源汽车产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6个方面,湖北梳理出24项重点任务,到2024年,湖北汽车产业产值跨越万亿台阶,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重点行业座谈会上释放重要信号:继续巩固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武汉也在加快布局,与其他城市进行角逐。
如何围绕电动化,有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产业集聚、互补?都市圈成为武汉可以倚靠的重要突破口。
4月11日,孝感市举行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一批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加上去年开工的总投资675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孝感正成为新能源产业重镇。
仙桃、鄂州、黄石等都市圈城市同样在新能源产业上发力。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聚集度城市榜》上,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中,武汉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四,同时也是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高的五大城市之一。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都市圈正成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投资热土和产业高地,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春节以来,随着旅游热度不断提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打卡武汉。各类会议活动多起来,大量商务差旅客人入住,酒店客房预订量快速上涨。有网友感叹,“武汉处处都被人流‘攻陷’了。”
4月16日的武汉马拉松迎来了2.6万名跑友,汉马举行的那个周末,武汉地铁人流量超上一个周末整整48万人。
梧桐树好,有凤来仪。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这一民营经济发展热土挺过一次次风浪,在一次次淬炼中越发坚韧,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