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王大顺 [ 匈牙利 ] 艾伯特 -
拉斯洛·巴拉巴西
美国普渡大学动物学教授威廉·M·缪尔探究团队的研究对象与众不同,他用的是鸡群。缪尔所关注的问题其实在于能否组建高产团队。
当问题只涉及鸡时,显然要比涉及人类时容易得多,部分原因是,将一只母鸡移来调去不需要征得它的同意且绩效很容易量化:你只需数一下有几枚鸡蛋就可以了。
缪尔设置了两种类型的鸡笼。首先,他用各个鸡笼中最高产的母鸡创建了一组精选的“超级母鸡”。接着又找出产出最多鸡蛋的一笼母鸡,虽然以单只母鸡来论,产蛋能力并不一定最强,然后保持该笼原样不变。
这些超级母鸡的后代比起当前的高产团队会优秀多少呢?缪尔让这两组鸡分别繁殖了6代(动物学的标准程序),然后统计产蛋数量。
经过6代繁殖,作为对照组的高产鸡笼里的母鸡表现不错:健康、肥硕、羽翼丰满,产蛋量也一代比一代有明显增长。而超级母鸡笼中鸡的数量则从9只锐减到3只,其他鸡已被笼中的同伴谋害致死。它们幸存的后代体弱多病,身上布满战斗后留下的啄痕和伤疤,在这样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基本上已经无法产蛋了。祖先曾经创下的惊人产蛋纪录成为历史。
我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创建一个成功的团队非常简单,就是招募精英中的精英。缪尔的母鸡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当然,你需要有才干的队友,但他们同样需要学习怎样合作。如同烹制一道难以忘怀的美味佳肴,组建团队并不仅是把你家冰箱中最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锅里。你还必须考虑这些食材的搭配。
那么,科学家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杰出人才,又不会伤害团队凝聚力呢?要发现人才,还要挑选团队成员,让他们在个性特征上取得平衡。
例如,尽管多样性可能刺激创造力,但它同样可能导致冲突和误解。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在科研合作中,多样性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研究人员分析了由600万名科学家撰写的900多万篇论文,探究科研影响力和团队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明,种族多样性(而不是其他因素)确实助推了影响力的提升:团队的种族多样性提升了10.63%的影响力。
为了证实这个看法,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被称作“个体多样性”的指标,采集某位作者所有的早期共同作者,测量其种族多样性的程度。然后,再将它与“团队”多样性进行比较,即某篇论文共同作者中的种族多样性程度。
结果表明,虽然团队和个体多样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前者对科研影响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其原因有可能是,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往往更能从世界各地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或者不同文化的交叉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无论潜在机制是什么,这些发现表明,了解一个团队的种族多样性有助于预测该团队的科研影响力,这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例如,当新员工能与当前的种族结构相互补充时,招聘者可能更想鼓励和促进种族多样性。另外,虽然完成复杂工作常常需要具有不同技能专长的合作者,但这些结果表明,学科多样性也可能仅仅是多样性几个关键形式中的一种。将不同种族的个人组合在一起,随之而来的还有文化差异和社会差异,这些都会给团队在绩效表现和影响力上带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