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洲里, 经营俄式餐饮的“卢布里西餐厅”成为很多本地食客及外地游客打卡的首选。
走在满洲里中苏步行街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俄罗斯经典歌曲从十米外的一座绿色哥特式建筑内传来。店外等位的客人提醒着路人这家餐厅的火爆。“来满洲里旅游之前,我做了美食攻略,几乎所有网友都推荐了卢布里,当时还担心踩雷,吃过之后,它成了我这次内蒙古之行最爱的一家店。”
在婷婷看来, 旅行中的美食与美景,两者皆不可抛。
穿着民族服饰的俄罗斯姑娘热情地将一批批顾客引入店内。占地400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里,1000个座位已坐满了食客,店内小到套娃样式的牙签罐,大到座椅、灯饰,都极具俄罗斯本土特色。客人从明档厨房穿过,一排俄罗斯厨师手持肉串,牛肉、猪肉、羊肉等在烤炉上发出滋滋的声响,食物的焦香扑鼻而来。菜单里,世界三大名汤之一的乌克兰红菜汤是客人必点的菜品,芝士满满的奶酪包是女士和儿童的最爱。晚上六点半,俄罗斯歌舞演员登场,为顾客带来传统俄罗斯舞蹈及经典红歌。弹奏手风琴的小伙子和跳舞的姑娘们穿梭在客人中间,如果食客有兴致,还可以加入演员的队列,不少食客举起相机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
“歌舞表演可以增强顾客对俄罗斯风情及文化的体验感,通过顾客的口碑传播,卢布里餐厅的知名度也得到提高。”卢布里西餐厅创始人于波说。
于波11岁时便跟随父母到俄罗斯生活,并在俄罗斯专业学习了俄餐制作。2002年,于波在满洲里市开了第一家卢布里西餐厅。开店之初,卢布里的目标客户不是国人,而是在满洲里经商、务工及旅游的俄罗斯人。“当时中俄边境贸易繁盛,在满洲里生活的俄罗斯人比中国人还要多,开店的初衷是为了让俄罗斯人在中国也能品尝到地道的俄罗斯食物。”口味纯正的关键在于食材及烹饪技术,为此,于波专门聘请了俄罗斯厨师,关键食材及调味品也从俄罗斯进口。餐厅开业后,得到了俄罗斯顾客的认可,生意持续火爆。
但随着边境口岸政策的调整,往来满洲里的俄罗斯人逐渐减少,于波不得不考虑转型,将客户群体锁定国人。2 0 1 3年前后,满洲里旅游业兴起,国内消费者对西餐的接受度较十年前大大提升,于波看到了转型的机遇,“我希望国人不出国门,也能品尝到地道的俄罗斯风味。”带着这一初衷,于波开始关注国人消费群体。“ 品质不能丢。”在改良口味和保持地道风味之间, 于波坚持了后者。“ 一家西餐厅口味是否正宗, 要看红菜汤。”于波介绍道,地道红菜汤的关键是红菜头这一食材,进口的红菜头品质最好;做好汤底的秘密是将烤过的牛棒骨熬制12小时,在此基础上,仅需盐和胡椒两个调味,便可制作出传统的乌克兰风味;奶酪包以俄罗斯面粉的筋度为最佳,由塔吉克斯坦的厨师叠面100次以上烤制而成;至于烤肉,每串要有足足一斤重,选取脂肪分布均匀的西班牙黑猪肉及美国安格斯牛肉等,以保证口感及品质。此外,卢布里的冷熏技术全国有名。“很多西餐厅由于烹饪技术有限,经常从卢布里购买一些成品,特别是冷熏三文鱼、蝶鱼、马鱼和沙丁鱼等鱼制品。”
在卢布里,餐饮的特色与品质无疑是该店的核心竞争力。同很多主打异域、民族、地域特色的餐厅一样,在这里,餐饮是主角,表演则是丰富顾客感官体验、打造立体文化消费场景的陪衬。
客群由对外转向对内后,为了让国内的顾客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文化,加深对门店的印象,于波引入了俄罗斯民族特色表演。“现在,顾客进店不仅关注餐饮消费,还关注文化消费。”在卢布里餐厅,除了传统歌舞演出,俄罗斯服务员还会用中文为顾客介绍每道菜品的历史背景、选材及制作方法。
如今,卢布里西餐厅单店客流量在高峰时可达5000人/天,在满洲里总店的基础上,将分店扩展至海拉尔、大连、呼和浩特、哈尔滨等五座城市。随着品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卢布里西餐厅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大批粉丝。
看到卢布里西餐厅在传递俄罗斯文化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后,黑龙江省政府也向卢布里抛来了橄榄枝。红色文化背景浓厚的黑龙江省希望延续中俄友谊,与卢布里开展深度合作,开发特色产品,推出文化衍生品,进而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于波希望率先推出一批俄罗斯特色食品及饮品。“ 在食品方面,俄罗斯的生产工艺非常严谨,且货真价实。例如俄罗斯特色列巴、肉肠等,都很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此外,搭配白酒、伏特加一起饮用的俄罗斯特色饮品也同样具备市场开发潜力。“俄罗斯人的饮食结构中,肉类占比较高,以红豆、柠檬等为原料的饮品可以有效化解食物中的高热量,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于波说,通过丰富客户的体验,他希望向顾客传递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俄罗斯饮食文化;二是卢布里企业文化;三是产品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卢布里西餐厅的经营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其中,表演部分影响最大。
由于歌舞演员均从俄罗斯聘请,受疫情影响,演员的签证办理及入境受到了阻碍。除了繁琐的签证手续,演员的食宿及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过,于波仍旧坚持保留表演部分,“在场景消费时代, 顾客需要这些锦上添花的内容。”于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