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用工问题的讨论始于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这并不是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次大规模裁员,2000年的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8年的互联网寒冬都曾引发裁员潮——对于体量庞大的互联网“大厂”而言,宏观经济下行时,裁员是最直接的降本方式。
不过,仅仅关注裁员并不足以描绘互联网企业在经营压力下用工策略的转变。中国个协4月以来针对市场主体用工情况调查显示,互联网企业在迅速裁员的同时也在大量招聘。数据显示,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百度离职人数约为7000人,入职人数为7700余人;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美团离职人数为2.57万人,入职人数为4.27万人。显然,互联网企业正试图通过新旧血液的转换,完成人员结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被裁掉的老员工去了哪里?
调查显示,一部分老员工在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赔偿后,进入短暂的观望期,还有一些进入与此前从事业务相关的中小微企业,另有一部分进入了新农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如今,这些行业因市场需求多、政策扶持力度大成为时代的“新宠儿”,身处其中的企业释放出大量的用工需求,除了互联网企业员工,它们还吸引了来自房地产、教培等传统行业的员工——过去一两年里,这些行业企业数量减少、转型速度加快,员工大量流出,他们不得不重新研判市场波动,并作出新的职业选择。
在传统行业,还有一些暂时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工或开工不足的企业,通过安排员工居家办公或暂时休假来缓解用工成本压力。和互联网行业不同,大部分传统行业企业极力避免裁员——一旦疫情缓解,企业恢复生产,“招工难”
可能成为企业更难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以夫妻店为代表的个体工商户用工压力相对较小,房租和不能正常营业导致的收入减少才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等行业,个体工商户越来越青睐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已成为当下解决用工问题的有效手段。这一用工模式适用于生活服务、餐饮零售、生产制造、教育医疗、信息服务等多个行业,有利于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转动发展的齿轮。
疫情加快了行业调整的速度,也倒逼企业重新审视用工问题。在市场主体用工情况调查中,市场主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诉求包括:企业需求和人才供给不匹配,希望加大培训和帮扶力度,特别是针对新成立、新入行的企业和转型的企业的帮扶;跨省市人才流动不畅,希望建立更加透明的、有官方背景的招工平台,帮助市场主体和求职者实现双向选择;工人招募难、招工乱象频现,希望规范用工市场,建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双向保障机制等。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种调整是必然的——企业需要更加合理和高效的用工策略,化解成本压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