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专精特新”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11-13    作者:石海娥    来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的全球经济下行,消费萎靡,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等困境,很多企业,甚至知名的万亿级企业也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我国也不例外。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它们规模虽小,却在国家多年的政策扶持下,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创新、突破瓶颈,拥有了不一般的能量,在所属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被形象地称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展示了这个时代活跃、澎湃的一面。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十分活跃,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专精特新”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27日上午,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线致辞时表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我们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致辞中,刘鹤表示,我国中小企业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克服了各种冲击,取得可喜成绩,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全局做出重要贡献。

  方便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


  7月27日上午,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刘鹤致辞:“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保就业的主力军。一个普遍的规律是,中小企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都很好。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我国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坚决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专精特新”这个概念早在2011年就已经提出,但真正在国家层面被专项提出则在2012年。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并对“专精特新”进行了定义:“专”,即专业化。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精”,即精细化。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新”,即新颖化。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从2018年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1年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尽管名称没有变化,但“专精特新”所涉及的领域及行业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相关部门对于“专精特新”的迭代升级。

  2018年之前,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是鼓励、引导的支持方式,但在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通讯,受此影响,中兴通讯主要经营活动无法进行。2019年,华为受到美国制裁,业务也受到沉重打击。这让我国政府意识到: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及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部分,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

  因此,自2018年起,我国不仅设立了具体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同时进行了重点领域的调整,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产品,进入了重点领域之中,企业数量也大规模增加。

  “补短板”的提法,在第三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领域,被优先的考虑。工信部2021年4月发布的文件,明确提出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包括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的“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这份文件中,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中增补了“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一项,所以,第三批2930家公示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囊括了太空产业、半导体到人工智能等各个方面的一大批硬科技企业。

  同时,在2021年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要求中,放松了对企业的利润指标要求,方便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第三批相对前两批,名单中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涵盖面更加广泛,基本上做到面面俱到,涵盖了几乎所有关键产业中的中小企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

  “我国‘专精特新’评选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在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更高层次的是‘单项冠军’企业。成为‘单项冠军’后可以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目前,最高级别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安徽铜都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总经理助理陶善祥介绍说,公司目前享受150万元的奖励补助。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则可以享受600万—10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


“专精特新”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5月铜都流体盾构机常压换刀装置零部件生产现场


  “我们也想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但它要求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4%,我们目前达不到。”陶善祥认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的门槛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点高。但他认为,成为“专精特新”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国家及政府的补助,更重要的是能弥补行业关键性短板,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

  对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呈现逐步提升态势,除了财政补贴之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更为关键,能够从实质上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跨入“专精特新”行列,更多“卡脖子”难题有望得到化解。

  中小企业好 中国经济才会好


  7月27日上午,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刘鹤强调:“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各位企业家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前不久,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

  我国为何如此重视和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是强化供应链的自主能力。通过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尤其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制造、研发类企业,增强供应链的自主能力;二是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盘和林认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具备的针对单项细分领域进行长期攻坚、技术创新的特点,有助于对我国产业链中细分领域的短板进行技术突破和填补,不断完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从供给侧为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李超说,2021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到了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补链强链中的重要力量,这也进一步确定了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致力于改善我国工业发展产业链不完整,遭遇“卡脖子”难题的重要举措,长期看对于我国形成完善的工业产业以及市场有重要作用。

  比如锦州神工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工股份”),其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的上游企业,以半导体级大直径单晶硅材料为突破口,多年来深耕市场,已成为该细分市场世界范围内的先进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潘连胜以半导体材料企业举例:从高端材料,比如大直径22寸单晶硅材料的研发,良品率走在行业前列;到稍微小一点的,比如14英寸晶体也能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条件下胜出。国内很多细分领域里边,逐渐涌现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现在或将来有望成为国内行业领先者,有助于推动一个行业健康发展。

  而神工股份以生产技术门槛高,市场容量比较大的轻掺低缺陷抛光硅片为目标。截至目前为止,神工股份已掌握了包含8 英寸半导体级硅片在内的晶体生长及硅片表面精密加工等多项核心技术。

  不只神工股份,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各领域日益增强的引领作用被逐一验证:搭载传感器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阀门消减了水锤,成为遍布供水系统的“眼睛”,实时获取供水系统运行数据——湖南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少数掌握水锤防护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其发展总监王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传统阀门到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再到后来的系统集成,公司一直沿“专精特新”道路前行。在调研欧美日数十家水利实验室后,公司发现很多实验室只能对单个阀门产品或软件进行试验。通过不断创新,目前公司的实验室能对整个系统进行试验。

  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为山姆超市等新零售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的中国品牌,围绕门店、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打造多款数据采集设备及场景应用方案,帮助山姆超市等每日商品周转量巨大的仓储式门店,用高品质掌上电脑完成每日门店管理工作。

  在汽车电子领域,森鹏的5G数字驾驶舱产品凭借座舱域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信息一体化解决方案,解决了驾驶舱适应难度高、信息孤岛等难题,还能降低司机疲劳、改善司机心情;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3D打印领域,创想三维展出的专业级光固化3D打印机自研积分光源、自研切片软件等……

  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巩天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制造业优质企业普遍聚焦实业主业,在综合实力和产业链带动方面表现突出,主要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创新能力突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5%,是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5倍。二是质量效益优势突出。单项冠军企业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24.7%、销售利润率11.1%,远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三是国际化程度较高。单项冠军企业主营产品出口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近30%.四是产业链协同提升作用明显。

  在7月27日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果展上,可以同时抓起鸡蛋、牙签、餐巾纸等柔软易碎物品的机器人,用于矿难、地震等事故灾害救援的生命探测仪,应用到160个国家和地区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等产品大放异彩。青岛的一家发动机链条生产企业就在各方的支持下完成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接入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原本72小时才能下线的产品,如今只需用10小时,良品率也提升到99.5%.《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5%、20.4%,已经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4万家,其中有4762家成为行业“小巨人”。一批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细分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发力,正成为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升级。

  而政策也在持续发力:《意见》首次提出要构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格局,就是要促进各类优质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动提升。在梯度培育格局中,通过分级分类、精准施策,进一步壮大优质企业。

  在专精特新大方向下,中小企业如何成为“小巨人”企业?除了借助政策红利及大型企业的支持,“打铁还须自身硬”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盘和林建议,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技术强化自身壁垒,深耕细分领域,要着眼于产业链中关键的技术环节进行长期的技术投入,以此来形成自身的技术竞争优势,并以技术竞争优势建立行业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和全球跨国企业展开技术竞争。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要着眼于整个产业链,要看到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与时俱进,生产市场认可,需求强劲的产品,努力开拓创新,占据前沿需求。

  水温合适了 鱼就游过来了


  7月27日上午,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刘鹤表示: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企业家精神就像鱼一样,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各部门各地方主管中小企业工作的同志要真正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显然不是仅靠口号就能培育起来的。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是最大的障碍”。盘和林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倾向于投入高壁垒的实体经济产业领域,很多企业知名度不高,规模不大,金融机构对其聚焦不足。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资本市场应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例如,实施差异化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其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在这方面,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行动。此前,海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广东提出,力争未来5年推动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山西提出,将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及挂牌培育,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入库,推荐优秀“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人才不足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盘和林说,技术密集型的领域需要引进人才,国内存在人才竞争,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人才竞争,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持续引入人才,而人才需要和待遇、社会保障体系挂钩。


“专精特新”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泰嘉成立产品攻关小组,组建研发团队开发高端品牌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发表观点说,人才问题一直很迫切。“专精特新企业即便是到了‘小巨人’的规模,能提供的薪资水平还是和大企业有一定差距。”这也导致了即便挖到高端人才,未来也有可能流向大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教育部联合推出过一些产教融合的项目,帮助企业找到适合他们的人才。“专精特新企业人才的特点是专业性很强,又多处于制造业领域,人才分散。”比起挖人,单立坡更建议企业自己培养人才。

  单立坡提出,建立校企协同的机制后,一些专科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和“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我们发现,这样反而能很好地留住专业人才。”

  对于高端人才,单立坡认为,各地的奖补措施要对其倾斜。“要落实到人才落户、教育医疗、薪酬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陆军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用好政策”很重要,“各地都有很多相关政策措施,比如奖励补贴、税费优惠,企业要善于利用。”而在中小企业内部,陆军认为,还要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设立好的激励机制,引进VC、PE等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发展。

  研发能力不足是阻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第三大难题。

  盘和林认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行业天花板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持,企业自身没有财力物力突破这些瓶颈。

  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江河认为,中小企业要最大化利用数字化跟智能化信息和资源,来创新自己的管理和提升服务的能力;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花精力研究用户领域的“无人区”或“卡脖子”问题。此外,加速研发资源的联合也很重要。

  如何应对高昂的研发成本?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产学研模式”中尝到了甜头:初创企业自己搞研发不现实,投入又高周期又长,但高校有很多核心成果,找到合适到高校合作,是研发型企业走出研发困境的路径。在高校,很多实验室都是沿着一个方向深钻的,企业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成果导入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

  多样的、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坚实基础。“当前,中国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比如通过政府牵线金融机构解决融资问题,通过强化新基建和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加速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落地等。”盘和林说。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