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土城镇小苇子沟新村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全村37户共115位村民搬入新居。新房独门独院,屋内有厨房和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也有自来水和暖气。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垃圾池和公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2019 年,小苇子沟全村37 户共115 位村民搬入新居
一年前的小苇子沟村还是当地最贫穷的自然村,全村有27户贫困户,残疾人占全村人口的近1/8.一年的时间里,小苇子沟村从最贫穷的自然村变成了风貌最好的自然村,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的易地搬迁政策,也受益于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吕戎。
意想不到的贫困
“要不是吕书记,我们搬不出来。”村民高九发感激地说。年过六旬的高九发之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和患有残疾的老母亲一起生活,早些年,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生活,留下孩子离开了家。
吕戎说,他忘不了第一次见到高九发时的场景——2018年3月,吕戎到小苇子沟村任职,在走访的时候,一扇由几根木头和铁丝做成的半米高的简易院门引起了他的注意。院子里,朝南有两间房子,外墙的土坯脱落的斑斑驳驳。棉花做的布门帘已经破了洞,原本白色的布面上满是黄色的污渍。屋里面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土地面坑坑洼洼,土墙到处开裂,屋顶用塑料布和化肥的袋子糊成,户主高九发穿着一件发黑的泛着油光的破棉袄靠在门边,手里端着一个碗,碗里是酸白菜和米饭。要不是亲眼所见,吕戎很难想象还有这样的贫困户。当时,这在小苇子沟村并不少见。
藏在山沟里的小苇子沟村沿河套两岸建成,距离主村和公路有2.5公里,每到汛期,出村的土路便被洪水淹没,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有一年,村里的老支书突发脑溢血,因为救护车进不来,丢了性命。
村里90%以上是土坯危房。有的房子斜着建在山坡上,没有砖铺地,也没有水泥磨地,有些村民家里还有凸起的大块石头。门框、房梁由原木搭成,形状各异。
村子里没有自来水,村民生活全靠井水。很多村民常年不洗澡,有洗衣机的家庭,也只能手动换水。
除了种地,村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但是,村里的耕地土质非常差,土壤里夹杂大量碎石,不适用农用机械,村民祖祖辈辈都用最古老的牲口拉犁的方式耕种。
恶劣的自然条件加重了小苇子沟村的贫困。“因为太穷,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进来,一家七个兄弟,只有两个能娶到老婆。娶进来的,很多也是残疾人。”村干部对吕戎说。
异地搬迁是唯一出路
“这里几乎不适合人居住!”吕戎意识到,住房问题解决不了,老百姓就翻不了身。“只有依靠国家政策扶持,把整个村子迁出来,村民才有机会脱贫致富。”
搬迁前的小苇子沟村
按照河北省的要求,深度贫困地区在2019年要全部脱贫出列,这给了吕戎很大的压力。吕戎联系村委会迅速制定了搬迁方案。“我们的计划是将小苇子沟村整体搬到公路旁边,占用本村的基本农田盖房,将村子原址恢复成基本农田。贫困户每人出3000元,非贫困户每人出1万元。”
但是,吕戎的搬迁方案并未得到村民们的支持。原来,小苇子沟村之前在异地搬迁工作上已经有过三次失败的尝试。第一次是尝试搬到县城,统一集中安置,但是村民舍不下土地,错过了搬迁机会;第二次是尝试搬到七八公里外的集中安置村,但因为占地补偿金过高而放弃;第三次是尝试与主村合并,但因为两村村民在土地置换上未达成一致而作罢。三次搬迁的失败也使村民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愿意再相信这个新上任的城里人。
面对村民的反对,吕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我告诉村民,现在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只要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搬出这个贫穷的山沟。”
吕戎所说的新政策,是国土资源部于2017年12月新出台的用地审批特殊政策。政策规定,深度贫困地区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这也使得吕戎的新方案成为了可能。据吕戎介绍,新政策出台之前,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复杂繁琐,耗时长,审批手续拿不到,就无法开展搬迁工作。新政策出台之后,为审批手续开通绿色通道,手续办理过程中,便可以开始开工盖房。
除了不信任吕戎可以完成搬迁工作,村民反对搬迁的理由五花八门。
一些贫困户拿不出钱来,有的非贫困户认为钱交的多,不愿意多出钱。高九发觉得新址风水不好,坚决不同意搬出……“越是困难,越是要迎难而上。”他对高九发说,“搬出去之后,你的老母亲看病就方便了,孩子上学也不用这么辛苦了,玉米收下来很快就可以运出去卖钱……”吕戎挨家挨户向村民介绍新政策,解释搬迁带来的好处。最终,他成功说服了所有村民。
“当地无霜期只有120天,一旦霜冻,地基容易不稳。所以必须尽早开工。” 由于易地搬迁项目的预审方案要上报到国土部,如何落实“边占边补、边建边批”新政策,很难把握。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让搬迁工作早日落实到位,吕戎较起真来,他多次往返省会和县城,找到相关业务部门,反复征询意见,及时向省局党组上报了小苇子沟村异地扶贫搬迁的专题报告及相关政策依据,省局党组通过召开会议研究,与省国土资源厅进行沟通协调,最终批准了小苇子沟村的异地搬迁方案。“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走50米就到公路了,坐车去县城方便多了,孩子也不用提前一小时去上学了。” 高九发说,吕书记没有骗他,还是搬出来好。
小苇子沟新村
住房问题解决了,吕戎开始为改善基础设施四处奔波。“扶贫要先扶智,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实实在在感觉到村子越来越好,才会对脱贫抱有希望,才能更好的配合我们扶贫工作。”
当年的小苇子沟村垃圾遍地,由于当时村集体没有建设项目资金,卫生条件无法得到改善。2018年下半年,吕戎筹集资金为村里修建了地埋式垃圾池。由于之前道路不通畅,村民生产的粮食运不出去,外面的物资送不进来,“买东西贵,卖东西便宜”,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为解决交通难题,吕戎带领驻村工作队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8.7万元,申请财政资金30.1万元,将小苇子沟村通往主村的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全长2.511公里。
精准施策 扶持残疾人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施策”一直是驻村工作队工作的指导原则。为了达到精准帮扶的目标,吕戎和队员们一边推动医疗、教育政策精准惠及到人,一边创办扶贫车间,发展公益岗位。
闵廷富和妻子都是残疾人,也是村里的低保户,靠十几亩玉米地生存,一年下来,只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负担非常重。2020年下半年,在吕戎的帮助下,闵廷富的妻子被安排进村里的扶贫车间,每个月有1500元—2000元的收入,缓解了经济压力。
村民们在北京绢人扶贫车间工作
为了能让村里不方便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就近就业,改善贫困状态,吕戎从驻村第一天开始就跟队员们说,一定要为村里百姓引进好企业,为百姓增收致富创造一个好环境。2018年驻村工作队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糊画”多次协商,在苇子沟村建立了“非遗扶贫布糊画就业工坊”,并争取到了扶贫资金40万元,新建了扶贫车间。2019年为进一步发挥扶贫车间作用,吕戎与村主任高兴国多次到北京通州实地考察,又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项目,成立了北京京合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丰苇分公司。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共组织100多名农村妇女参加了相关业务培训,目前公司年产值近2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
闵廷富的表兄弟闵廷江也是村里的贫苦户,他的妻子属二级残疾,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家境贫寒。为了照顾妻子,他无法外出打工。吕戎得知情况后,为闵廷江申请到护林员的公益岗位,一年有8000元的收入。村里还为无法外出的贫困户设置了保洁员等岗位,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精准帮扶每一位贫困户脱贫。
小苇子沟村的村民说,是吕戎带领他们搬出山沟,过上了好日子。吕戎说,是国家易地搬迁的好政策帮助小苇子沟村脱了贫,他只是政策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