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2020-12-15    作者:臧梦璐    来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专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刘兴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重点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五个方面做出部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的成绩有哪些?“十四五”规划将乡村振兴放在怎样的位置?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在哪些方面?民营企业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寻找发展机遇?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刘兴宇。

  《光彩》:“十三五”时期,“三农”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兴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五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是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三是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抗灾夺丰收,集中力量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稳住了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

  不过,农业发展还面临着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发展难点包括:农村优质劳动力不足,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三农”相关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青壮年断层,生产动力不足;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不足,农业效益持续下降;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弱。此外,中国农村还面临环境生态危机——严重依赖化肥、农药、农膜的“化工农业”已经是造成中国面源污染的第一大因素。例如,在单位面积上,中国化肥的使用量是国际公认安全上限的1.93倍。环境生态危机威胁着城乡公共健康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三农”自身的弱质性:作为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的农产品,很容易形成过度竞争、“丰产不丰收”的不利局面;相对其他行业,农产品承受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作为一个低回报率的行业,农业财富和农业人口外流严重。这些问题导致“三农”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光彩》:“十四五”规划把乡村振兴放在怎样的位置?

  刘兴宇:国家现代化要行稳致远,农业农村基础必须要稳。“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乡村振兴作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本质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时代难题。现阶段的重点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有效衔接。

  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迈进新时期。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5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这个大背景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以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光彩》:“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在哪里?

  刘兴宇:“三农”的重点在农业。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终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其价值取向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吃饱,二是吃好,三是健康,四是可追溯。“十四五”时期,农业问题已经从追求高产量转向追求高品质。因此,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之一就是靠创新驱动释放内生动力,提质增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参与者应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将价值的增加作为未来盈利的增长点。

  此外,农业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未来农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减少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这意味着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光彩》:农业企业如何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兴宇:品牌建设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内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频频曝光,消费者对品牌、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打造品牌,实现品牌溢价,能为农业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也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目前,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还较为欠缺,原因是,以土壤污染为首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品质评价标准尚未完全明确并执行,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消费者信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品牌打造上还不够重视,常常陷入同质化泥潭,只能打价格战。

  在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方面,国家、企业、个人应形成三方合力:一是加强科技注入,从土壤培育、选种、种植等基础工程入手,从源头上确保农作物质量;二是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农产品标准检测体系,建设质量溯源体系,赢得消费者信任;三是动员散户建立标准化种植模式,构建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与消费者深度沟通,做好服务,建立品牌定位,赢得消费者。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