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专栏
+

中美贸易战如何从体制异质性中走出

2019-6-20    作者:易宪容    来源:    

  中美第11轮贸易谈判于5月10日进行第二日会议,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即下令启动对余下约3250亿美元中国货品加征关税的程序。也就是说,贸易战还可能再打下去。
 
  这场贸易战的胶着源于两国目的、意图、期望有很大不同,但这还不是决定性因素,最大的问题在于两国的经济体制不同,并由此产生目标、观念、意识形态差异,而这种差异是无法通过短期谈判来弥合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等人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美关系进入质变期。这种质变可以概括为美国对华政策由“接触”调整为“规锁”。所谓“接触政策”就是接纳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正式成员,让中国参与各种国际事务,并让中国逐步成为分担美国国际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所谓“规锁政策”就是要规范中国行为,锁定中国经济增长空间和水平,把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增长极限控制在无力威胁或挑战美国世界主导权的范围以内。与“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相比,“规锁政策”不是通过孤立或隔绝等途径等待目标国因内耗与低效而停滞以致崩溃,而是运用综合手段塑造目标国的发展路径、锁定目标国的发展空间。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和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拉特纳在《外交事务》2018年第3-4期刊出了《中国反思:北京如何使美国愿望落空》的文章,该文章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向来基于一种假设,即中国将逐步自由化并融入由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但中国的实际发展越来越不符合美国政策制定者的预期,因此美国需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该文章刊出后引起中美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界强烈反响和积极讨论,美国朝野上下形成共识,即中国“精明地”利用了现有的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基础的多边经贸框架,从而占了美国的“大便宜”,此后中美关系开始进入质变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贸易战要简单结束并非易事。
 
  所以,中美贸易冲突实质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准市场经济体制之间行为上的冲突,是两种相冲突的经济体制形成的中美贸易政策的异质性,再加上两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两国国际贸易分工的地位,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往往是结构性的,是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调整来解决的,只能通过政策协调的方式来化解。
 
  中美贸易政策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美国的贸易政策取向是以美国利益优先,强调贸易公平性,而不是简单的贸易平衡;中国的贸易政策取向注重的是让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并希望以此来改变现有的包括贸易在内的国际经济秩序。所以,中美贸易冲突的政策协调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冲突或贸易摩擦不可避免,甚至可能成为常态。既然是常态,就要以平常心看待。对中国来说,要减少中美贸易冲突,还是要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让中国的经济体制更适应国际规则及市场法则。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