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在2002年收获首枚冬奥会金牌以来,冰雪运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国内冰雪赛事数量逐年增加,经济潜力惊人。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及综合调研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国滑雪场数量达660个,2022年预计市场总量达1100个;滑冰场数量259个,到2022年预计不少于650个,年增长率20%以上。报告同时显示,2017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3976亿元,预测中国冰雪产业在未来3年仍将维持增长状态,2020年冰雪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最终在2025年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
五大细分市场已具规模效应
“1995年是我国滑雪产业的萌芽阶段,当时黑龙江亚布力、吉林北大壶、崇礼塞北滑雪场呈现三足鼎立局势,但这个格局在1999年被打破。”
体育运动产业分析师高峰说,1999年,北京第一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引入人工造雪技术,彻底摆脱了以往雪场对天然雪的依赖,同时也将大众滑雪运动带进了北京。
“此前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带动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的作用并未显现,因此产业处在单一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细分市场。”高峰说,但是近些年,随着冰雪运动的多样化、一些运动项目价格开始变得亲民,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冰雪产业的庞大产业链被激活,包括旅游、赛事、运动培训、营销和装配等五大板块的细分市场已具规模效应。
“以冰雪赛事为例,目前整体表现为数量逐渐增加,参赛及观赛人员数量增加,参赛人员多样化,办赛规模扩大,影响力加强,发展加速。”
高峰说,目前,国内冰雪赛事分为专业运动竞技类、大众娱乐表演类两种。“两者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专业竞技赛事以冰上、雪上竞技项目为主,目标在于培养专业运动人才;娱乐表演赛事则以群众性冰雪运动为主,目标是扩大冰雪消费人群。”高峰说,比如2017年举办的沸雪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决赛现场观赛的观众总人数就达到了1.8万人。
冰雪旅游板块的市场规模也在2016年达到了403.53亿元,“尤其是冰雪小镇的推进,不仅丰富了旅游形式,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还推广了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冰雪小镇建设将迎来大爆发。”高峰说,除此之外,冰雪装备制造业也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从目前冰场和雪场的建设速度看,未来这个体量将达到百亿级别。
政策引导产业大趋势“在众多产业板块中,比较新鲜的冰雪运动培训也因为拥有稳定客源而将完成初步的客户积累。”高峰说,腾讯体育、丰田汽车及易观共同发布《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显示,在接触冰雪运动的初级爱好者(包括休闲度假人群)中,有75.3%的人愿意在进行冰雪运动的过程中聘请教练进行一次性或短期的冰雪运动培训。
“政策也持续向冰雪运动培训发力。”高峰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促进中国冰雪运动繁荣健康发展,需健全冰雪人才职业标准和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社团俱乐部和企业等各类力量,充分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冰雪人才培养和培训,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技能培训,推动跨界合作,共同培养冰雪运动人才。
“目前冰雪运动培训的受众群架构占比分别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为38%(6至12岁9%;13至18岁29%),19至25岁为46%,25岁以上为16%.”高峰说,就整个板块来说,青少年群体占比远未达到预期。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规划提出,要推行“校园冰雪计划”,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冰雪运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将在2018年编制完成冰雪运动校园教学指南,到2020年将完成对5000名校园冰雪运动项目专职或兼职教师的培训,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将达2000所,2025年将达5000所。
“冰雪进校园主要体现在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校内部分主要是教学和青少年比赛,校外则是通过培训和冬令营等形式渗透冰雪的概念。”高峰说,根据目前冰雪进校园的计划,2020年将在全国覆盖100万个家庭,2025年可覆盖280万个家庭。而据发达国家经验,仅仅雪场在培训方面的收益就可以占到总收益的3%至11%,“所以我国冰雪运动培训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峰说。
南方发展潜力巨大
“在发展初期,冰雪运动被视为贵族运动,因此相对小众,以较高收入或高知群体以及时尚人群为主。如今,冰雪运动正从小众向大众转化,随着产业范围不断外延和资本的持续跟进,冰球等‘娱乐+竞赛’性质的冰雪运动开始普及,这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其中。”高峰说。“南方冰雪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是该产业的又一显著特点。”高峰说。
调查显示,2015至2016年,参与冰雪运动的3000万人数中,南方跨省参与和出国参与冰雪项目的人数占比高出北方约23%,由此估算,南方跨省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650万,其市场规模约为159.766亿元。
但在2016年已筹建完成的滑雪场中,72.76%位于北方,仅有27.24%位于南方。“高峰说,这一方面体现了南方城市对于冰雪运动的高需求度,另一方面又显示了南方冰雪产业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北方城市的雪场普遍具备雪道垂直落差大、难度高、专业性强等特点,适合专业人士或者举办赛事。
而南方雪场多以体验性、低难度为主,两者各有侧重。总体来看,北方的冰雪资源更丰富,南方的配套设施则较为完善,可以做到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高峰举例说,重庆南天湖滑雪场通过人工造雪保障了头年12月底到第二年3月末共4个月的雪期,考虑到建造成本和后期盈利问题,该滑雪场在剩余的8个月时间内利用山地越野、文创街区、露营、酒店住宿、滑旱雪、滑草等项目,形成体育、旅游、文化融合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四季都能运行的目标。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室内滑雪场、模拟滑雪机等有望打破传统的地理壁垒。”高峰说。近年来,南方滑雪场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南方地区在建的雪场超过17家,主要分布在华中、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等地区。
品牌成产业发展痛点
“冰雪产业在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痛点,尤其是和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参与人群、设备设施、配套服务和安全保障也尚待跟进。”高峰说,《白皮书》显示,基于100家雪场的数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50%的滑雪场教练只有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只占总数的15%.滑雪教练群体中,教学经验低于五年的占总数的44%,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冰雪运动从体验者转变为爱好者的转化率。“此外,优质雪场少、城市周边低档次雪场林立、部分优质资源被多家经营单位瓜分、区域内同质化竞争问题也阻碍了冰雪产业的发展速度。”高峰说。
“国产冰雪装备难以得到市场认可也是一大行业痛点。”高峰说,因为国外滑雪历史较长,相关装备更精良,更能得到消费者青睐,“比如雪板,国产货并不比进口货差,但是滑雪爱好者还是更青睐国外高端品牌。国内企业受配套材料质量的限制,很难超越国外产品的品质,以冰刀为例,国内生产的冰刀钢多点焊接不直,也没有相关矫正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成品。”百凝盾是国内滑冰鞋做得较好的企业之一,依靠进口冰刀与自己手工制作的冰鞋组装搭配生产。“ 高峰说,但让品牌头疼的是,市场仿造速度太快,几乎是品牌推出新品两三周后,市场上就会出现外观一模一样的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产品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