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紫  砂  缘 

    
    http://www.gcmag.cn  2003年第12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付惠君
 
   
喝茶当然少不了茶具,卖茶的也不会忘了茶具。在马连道,大部分茶店主要是销售各种茶叶,同时附带着出售一些茶具和包装盒。但是却也不乏专卖或主要销售茶具和包装盒的店铺,这些属于受主业带动、却又不可或缺的附属产业,星星点点镶嵌在茶店之间。

    近年来,紫砂茶具尤其是江苏宜兴出品的紫砂茶具备受推崇,大行其道。在马连道,有两个人做紫砂茶具做出了名堂,也做出了名气,这两个人一个是紫砂大姐徐蝶梅,一个是大生堂的陈楚平。

    紫砂大姐
  徐蝶梅是马连道第一个做茶具生意的人。
  那是1998年,身处困境的徐蝶梅带着弟弟给的1万元钱从江苏来到了北京,希望在此改变自己下滑的人生轨迹。然而,对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单身女人来说,要想在举目无亲的京城立足谈何容易。钱花去了将近一半,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生意做,徐蝶梅心里一天比一天不安。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宣武区有个叫马连道的地方,专门卖茶叶。徐蝶梅在老家曾断断续续做过十几年的茶叶生意,她决定前去碰碰运气。那时的马连道,茶叶店一家挨着一家,生意都挺兴隆。徐蝶梅转了一圈后发现,整个一条街上,居然没有一家做茶具生意的店。徐蝶梅灵机一动:如果把我们宜兴的紫砂拿来卖呢?一番思量之后,徐蝶梅觉得值得一试,她给自己打气:茶叶卖不掉会变质,紫砂就无所谓。
  用剩下的5000元,徐蝶梅回宜兴进了五六箱紫砂壶。回到马连道,她在一家茶叶店里租了两节柜台,忐忑不安地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意。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第二天,一个顾客把200多把紫砂壶全买走了,她一下子就赚了1000多元。徐蝶梅喜出望外,马不停蹄返回宜兴进货。
  此后的生意都很顺,徐蝶梅决心抓住时机,把生意做大。把自己手头的钱全部押上,又让弟弟在老家贷款5万元,1998年4月20日,徐蝶梅在马连道租了门脸,开了自己的小店。
  当时的马连道只有徐蝶梅一家经营紫砂茶具,许多顾客不知道她的名字,就说“那个卖紫砂的大姐"。紫砂大姐的名字就这样慢慢叫开了。许多来买茶具的人不知道徐蝶梅,但知道马连道有个紫砂大姐。
  2003年的11月,我们在马连道寻找徐蝶梅,仍然是向人们打听“紫砂大姐",就很顺利地在青溪茶叶市场的最里头找到了她的店面。徐蝶梅的店有二百五六十平米,在马连道不算小了,但因为被一分为二,一半卖茶具,一半卖茶叶,显得有些挤。因为马上要在京闽茶城那边新开一个档次、品位较高的茶具茶叶店,徐蝶梅回宜兴进货去了。她的丈夫李龙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这几年徐蝶梅在马连道发展得比较顺利。以前她一门心思做茶具,卖的主要是一些大众化的紫砂套壶、单壶,质优价低,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茶叶只是捎带着做一点。谁料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信誉好、口碑好,紫砂大姐的茶叶生意越做越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升势头尤其好,销售额不比茶具少,利润也不错。李龙生告诉我们,今年春天的“非典"让绿茶卖得特别好,但当时许多人手里都没货,想出去进货又不行,当时他们正好在老家,适逢茶叶好价格低,就进了不少,准备卖到春节,谁知回到北京后一个多月就卖光了。
  但李龙生仍感慨这两年的经营要艰难一些。在徐蝶梅之后,马连道卖茶具的店也多了起来,徐蝶梅靠着信誉好,大客户多,回头客多,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还是保持了一定的优势。但茶具的消耗不像茶叶,尤其是低端市场这一块,增长乏力,加之近年来马连道店面租金上涨,经营成本上升,做茶具的收入也就能维持店面的开销而已。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年,他们的茶叶销售上来了,顶了半边天,明年,就希望在京闽茶城的新店能够有所作为了。

    大生堂
  做紫砂壶之前,陈楚平在马连道就小有名声。这是因为他的来历和这里的大多数茶商不一样。
  陈楚平是湖北人,1984年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马连道街上的北京市茶叶加工厂,干了4年技术2年销售之后,他在1991年辞职,并于1992年在北京市南菜园开了家馨茗茶庄。茶庄的经营一直不错,到1996年,年销售额已经有了140多万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陈楚平的茶庄前隔三岔五会出现一个卖紫砂茶具的老爷子,推个三轮车,车里装的是最普通的紫砂茶具,三五块一件、十来块一套,一般小半天就卖完了。陈楚平学茶出身却不懂茶具,但他也花10块钱买了一套紫砂茶具,并开始用紫砂壶来喝茶。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从此他便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是试着用紫砂茶具来装饰自己的店面,后来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京城卓有声誉的砂壶鉴藏家、有“壶痴”之称的张学明先生,在不断探讨切磋的过程中,他萌生了在北京办个紫砂茶具精品店的想法。
  1997年,在距马连道不远的湾子路口, 一家专门经营宜兴精品紫砂壶的店面亮相,这就是陈楚平的“大生堂”。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生堂”不仅聘请张学明先生为“壶事导督”,还特聘宜兴紫砂工艺大师顾绍培先生为“壶艺总监”。 
  1999年,“大生堂” 紫砂精品店搬到了马连道。当时,马连道已经有不少商家在卖紫砂壶了,但都以大众化产品为主,虽然自己的店里一度门可罗雀,但陈楚平仍然坚持一条——茶卖好茶,壶卖好壶。 
  “大生堂”的壶分4个档次。第一类是名家壶,也就是业界所说的茗壶。它们出自艺术大师之手,形、神、气俱备,是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极具收藏价值,价格一般数万元,购买者多为有经济实力的藏家。第二类壶是名家后代、弟子的作品,有升值潜力,也可以拿来用,价格几千元。第三类是名家“督造"壶,价格在300到500元之间,适合那些钱包不太鼓的紫砂爱好者。第四类壶是指由宜兴的一些高级工人制作的高档商品壶,价格在100到200元。后两类壶的壶型、原料、容量都由“大生堂”指定,打“大生堂”的品牌。此外,“大生堂”还在高档商品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套具,可以由顾客自由组合,加上独特的包装,适合作为高档礼品。
  陈楚平有一个观点,真正喜欢喝茶的人应该有一把“靠谱”的壶,而“大生堂”就是要沟通宜兴紫砂壶制作名家及非名家中之佼佼者与京城紫砂爱好者之间的渠道。陈楚平执着地一路走来,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好。“现在我们这儿好的壶留不住。”他告诉记者,“一头是市场——什么样的人买我们的产品,一头是资源——在宜兴谁家能做什么好壶,这两头我们现在都抓住了。”
  如今的“大生堂”已经成了京城一批藏壶、爱壶的紫砂迷的俱乐部。陈楚平说,他们经常营业到很晚,别的店关门下班了,他们的店却热闹起来了——那些“壶友”们下了班,上“大生堂”喝茶看壶聊壶来了,然后经常是大家聊着聊着就找个地儿喝酒去了。此话看来不假。那天我们的采访结束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正好有两个“壶友”来看壶,陈楚平的太太赶紧跑过来“警告”他:“你可是答应了今天晚上和我回家吃饭的!”陈楚平不置可否地笑笑,他的笑容里,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得意。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