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移房有术  生财有道 

    
    http://www.gcmag.cn  2003年第12期《光彩》杂志
    邓正彬  高松林  
         
    高亚平从来就没有“安分”过。做学生时,他的“鬼把戏”特多;做农民时,他偷偷学会了木工手艺;做木匠时,他又迷上了移房技术。几次跳槽,几次成功,高亚平终于梦想成真,当上了老板。

    创业的意念从未疲软
  今年53岁的高亚平是江苏省阜宁县陈良镇人,现在已移居阜宁县城。
  44年前,9岁的高亚平被父母硬“摁”进学校。虽然两元钱的学费是父母咬紧牙关东挪西借的,可小亚平并不领情,上课时小动作特别“丰富”,不是在课桌上刻画写字,就是在课桌下玩树棍铁钉。老师一转向黑板,他就不失时机地做个鬼脸,常惹得哄堂大笑。为此,高亚平没少挨训斥,甚至体罚,可顽皮的天性依旧。老师拿他没办法,家长也拿他没办法。玩归玩,闹归闹,高亚平的成绩可没落下,学过的知识都能较好地掌握,几乎不用复习。好成绩伴他上了初中、高中。
  高一时,“文革”已经开始。好在闹学风潮尚未波及学校,教学秩序基本正常。转眼间,高考取消,大学上不成了。高亚平响应号召,兴冲冲地提前回家,当了一名担负“改天换地”重任的农民。
  稻麦产量仅是口头上节节拔高,实际上肚子越来越瘪,高亚平从内心里厌倦了这种生活。“当时,我就想创办一家工厂,哪怕是个小店也好。这念头在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是多么的可怕!我只好把创业的想法深深埋在心底里,然而创业激情一直没有衰退,更没有泯灭!”谈起创业,高亚平豪情万丈。1970年,他瞒着家人,拜师学了木匠手艺。高亚平高高兴兴地投身到木器制作中,什么事都抢着做。熟能生巧,一般人要三年才能出师,他不到两年就提前“毕业”,独立地闯起世界来。

    发明建筑物轨道移位专利
  乍做木匠师傅,高亚平感觉特别新鲜。那时,我国经济尚处于短缺状态,农民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尽管如此,盖新房、儿女婚嫁等,请木匠做家具还是少不了的。当然,木匠师傅的一天三餐都由主家免费供应,因而常常能吃到鱼肉。这足以让人羡慕。更让他喜不自禁的是,那些看起来弯弯曲曲不成型的木料,经过他砍砍刨刨,竟变成了工艺品,简直人见人爱,人见人夸。
  这份成就感让高亚平在木工世界里沉浸了整整10年。1982年,亲友看高亚平头脑灵活,悟性强,技艺高,便在阜宁县城帮他物色了一个门市,“前店后厂”开家具店。有了一方平台,高亚平久蕴心中的创业冲动重新点燃。“我都30多岁了,再小打小敲,何时才能出头?要干就干大一点的。”他下定决心。高亚平搞起了木材收购、加工、家具销售一条龙经营。他以少量定金购得木料,加工成家具,再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在迅速占领市场的同时又加快了资金的周转。如此循环,“借别人的钱生钱”,双手空空的高亚平把生意越盘越大,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1996年,阜宁县吹响“5年再建一个新阜宁”的号角,大拆大建全面铺开。高亚平目睹许多居民好好的房屋倾刻间化为废墟,很是心痛。“哪个房屋不是一砖一瓦、一根钉一根材垒加上去的,就这样拆掉了多可惜呀!”他竟食无味觉不香,揣摩着想让房屋“走路”。“坐在火车里感觉很平稳,能不能把房屋当成火车移动呢?”高亚平思忖。灵感闪现,他兴奋不已,顾不得寒冬深夜的冰冷,起床画图纸,构思方案,一夜无眠。高亚平全部心思扑到移房上,一头钻进自己的“设计室”,什么事都不过问。高中时过硬的农机知识功底帮了他大忙,再加上现在的“恶补”,渐渐地,移房的“动画片”在他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高亚平把脑海中的映象及时“影印”到图纸上,终于设计出以滑轮、杠杆为“关节”的轨道移房模型。又多次修改,高亚平认为可以付诸实践了。
  高亚平鼓足勇气,找了几个拆迁户“实习”,没人理睬他,反被嘲笑:“房子怎能被移动?脑子没毛病吧?”高亚平愈挫愈坚,又找到同村一户需拆迁的熟人家商谈。听说要移房,户主头摇得像拨浪鼓。高亚平对拒绝已习以为常,耐心地解释“我什么时候讲过谎话?说能移就能移。”房主还是不答应。高亚平掏出5000元钱朝桌上一放:“我们打赌,如果房子拉不走或拉坏了,这钱就归你。要是成功了,你付给我5000元劳务费。说话算数。”房主见高亚平的认真样儿,暗自思量:“高亚平是木匠出身,与建筑接触的仅是一些木工活而已,移房肯定不会成功。房子反正也要拆了,如果高亚平移坏了,也相当于免费给自己拆房,这5000元钱自然白得了。如果高亚平移成功了,那再好不过,建一幢房子成本何止5000元?而且拿拆迁费抵冲,还可赚1万多元哩。”于是,房主与高亚平达成了协议。
  高亚平根据房子大小、结构,准确把握支点,精心设计方案,找来亲友帮助施工。他日夜在现场指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化解。家具店生意淡了,他也在所不惜;人瘦了一圈,他更无所谓。一座四间结构的庞然大物被高亚平“驯服”了,房子7天时间乖乖地“走”了18米,稳稳地“坐”在了已砌好的“墙脚”上。高亚平成功了。
  一个住在邻镇永兴镇的亲戚听说高亚平能移房,随后找上门来。这次移房的难度加大了。一是房子带有“楼阁”,“身高体重”。二是移动过程中要转向,角度达20°左右。高亚平心里确实有些紧张,怕出现闪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难度正好可以发现问题,风平浪静怎能成就大业?”他自我解嘲,也自我放松,创业激情占尽上风。高亚平更加扎实认真了,反复测算轨道的倾斜角度、重心的偏离程度,以及对建筑物的影响,预案列了一套套,草稿用去了厚厚的一本。4天时间,高亚平把房子移了20多米,而且经过转向,墙壁没有任何缝隙。高亚平大获全胜,怀揣着“半情半义”的1.7万元劳务费,回家美美地睡了长达12小时的好觉。
  实际情况远比想像复杂,每遇难题,高亚平总将其一一记录在案,并适时综合,总结出规律。他的移房技术日臻成熟。1999年,高亚平整理好资料,到南京专利代办处申请了发明专利。经过专家鉴定和3次公报,国家专利局正式向高亚平颁发了专利证书。

    创办公司越做越大
  “高亚平不仅能移平房,还能移楼,而且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哩!”消息不胫而走。本地的人找他移房,外地的人找他移房,全国20多个省市的来信飞向他的手中。
  2000年,高亚平率工程队来到苏中苏南,承接的第一笔业务是江苏省江都市一居户4层12间的楼房。这种形态的房子因为高底比过大,重心很容易偏离,难度超过以往历次。“这可是在苏中苏南的首战,也是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外埠市场的开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高亚平警醒自己,也激励自己。“移房最怕结构不好,当地的土壤不实。因为承力不均,移动过程中极有可能裂缝,弄不好会散架。赔钱事小,在轨道上作业的工人生命安全要紧哪!”高亚平说。他实地打洞取土样勘查,特地买了机械夯实地槽。施工开始时,突遇阴雨,高亚平赶紧买了成卷成卷的塑料薄膜,把所有要害地段封实。可雨就是下个不停。“高师傅,实在不行就停工吧,我也不要你赔偿了。”房主好心地说。工程队其他人也想“顺着台阶下”,高亚平却不同意:“那不行,我们的合同是经过公证的,说什么也要把工程干完干好。做人不能不讲信用。”也许是他的诚恳和执着感动了上苍,一夜之间,雨过天晴。工程开始后,四里八乡的群众都赶来看稀奇。眼见漂亮的小楼以每分钟80厘米的速度在铁轨上“安详地踱步”,人们赞不绝口。高亚平声誉鹊起。此项工程虽然耗时45天,但劳务收入也高达6.8万元,这在目前农民增收乏力的情况下还是相当可观的。
  此时,正逢宁启铁路施工,大批居民需要拆迁。这边工程还没结束,家住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村民沈正和就慕名前来,请高亚平将他的造价16万元的3层住宅楼移到120米远的地方,施工费4.8万元。业务送上门,高亚平信心倍增,一口答应。这次需迁移的楼不高,但路途较远,而且要转55°角。这么大的转角,是高亚平“出道”以来遇到的最大的“高难度动作”。作为“总工程师”,高亚平拿着步话机,一直蹲在转弯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盯着轨道上的“宝贝”,一呆就是两个多小时。小楼在轨道上“庄重”地转了个弯,继续稳稳地前行,高亚平却出了几身汗,麻木的腿支不住身体,竟一下摔倒在地。
  高亚平又把他的工程队领向安徽、河南等省。在外省市场,需要正规手续,于是,他申领了“亚平移房公司”临时营业执照。有了“身份证”,高亚平很快打开了局面。
  如今,高亚平能将5层以下的楼房迁移到1000米以外,最大转角可达90°以上,可以说对小型建筑物的迁移已没有任何困难。今年, 高亚平正式领办了亚平房屋平移有限公司,做起了老总。他还将业务向马路穿孔等建筑施工的“边缘地带”拓展, 一业为主,多元经营。创业激情时时敲打着高亚平,他心里一直很清楚,他的企业还很“嫩”,还算不上真正的公司,所以正积极准备募股重组,建立规范的股份制公司,练好内功,扩张经营,打响品牌,做全国小型建筑物平移业的“老大”。
  
    编辑 付惠君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