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退 税 之 痒 

    
    http://www.gcmag.cn  2003年第12期《光彩》杂志
    人民日报国际部供稿中心  张蕾

    出口退税由来已久
  我国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己有近20年的历史。从1985年起,由中央财政拨款把出口企业缴纳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企业。出口退税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奖励出口生产、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一种措施。这种做法是在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规则框架之内进行的,除中国以外,还有不少世贸组织成员国也采用这种方式来促进本国的出口。
  改革开放伊始,采取出口退税政策与当时鼓励出口创汇的大环境紧密相关。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外汇短缺的状态,出口创汇便成为各地方政府和进出口企业的首要任务。出口退税政策返还给生产商一定税款,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就意味着提高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对于一些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是极有利的,他们生产的往往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价格竞争相当激烈的产品,如机电产品、服装等。正是这一政策的执行,催生了众多极富竞争活力的私营进出口企业,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巩固了经济改革的成果。
  出口退税政策也并非20年一成不变。1998年,亚洲陷入金融危机,我国处于危机动荡的包围中。为摆脱危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在1999年堤高了出口退税率,将原来6%的退税率大幅度提高到15%。这一做法给面临严峻出口形势的中小出口企业吃了颗定心丸,持续了扩大出口的势头,同时也制止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为稳定中国经济形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机制改革大势所趋
  在改革开放初期,鼓励大量出口的外贸政策,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以及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做出了不可埋没的贡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出口退税政策,尤其是退税率的大幅调高,稳定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军心。
  但时至今日,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来刺激出口已经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不相符合。一方面,出口退税已成为中央财政的沉重负担。目前我国每年的出口贸易额为40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万亿元;按16%的平均退税比例,政府每年的退税指标是1000多亿元人民币。1999年到2002年,出口退税的应退税额年均增长36.3%,而中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只有21.2%。今年前5个月,外贸出口已突破1500亿美元,所需的退税额是1845亿元人民币。但中央财政安排的退税指标只有1150亿元,即便在8月初追加了300亿元,使今年用于退税的资金规模比去年增长了26%,但仍然远远不够。无奈之余,政府只能给企业打白条。时间一长,政府财税部门和出口企业两边日子都不好过。政府财政连年入不敷出,而企业拿不到政府承诺的退税款,无法进行资金周转,有个别企业甚至继续运作都有困难。
  第二方面是因为中国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有一部分企业借助出口退税的优势,展开无序竞争,有时还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给国外企业造成中国企业不公平竞争的印象,人为地增加了与国外政府或企业的贸易摩擦,给国内其他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近来某些国家政府就以中国展开不公平竞争为由,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因此,退税制度从刚建立时的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贡献到现在的渐入困境,也给我们发出了警示信号,也说明到了该进行政策调整的时候了。

    改革方案浮出水面
  经过反复研究、多方征询、长期酝酿后,10月13日,中国出口退税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的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将平均退税率由之前的15.11%下调为12.11%,下降了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限制出口产品或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被取消。出口退税将由中央财政承担75%,地方财政承担25%。这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将严格遵守中央制定的“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完成5个方面的调整改革:对出口退税率的返还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新机制;新增加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用于支付出口退税;调整出口结构,完成产业升级;中央财政彻底还清累计拖欠企业的退税款。
  经过深思熟虑后出台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正在坚定培养企业独立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决心。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题。抓住时机,清理以往积累的问题,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恰恰体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题中之意。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方案公布后,尽管各出口企业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引起了极大反响。对于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各类企业反应不一,大多数对政府举动表示理解,认为这是最快和最有效解决巨额财政负担的方法。相对而言,国有外贸企业忧虑较大。他们认为,目前外贸出口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本来就小,再加上现在出口经营权放开,生产企业也参与出口领域竞争,原有优势被打破,以后的日子很难过。但私营企业主的态度开朗得多。北京一位私营外贸公司总经理说,只要尽快兑现手中的“欠条”,就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虽然退税率降低肯定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但及时回收的退税款大大减轻了企业在融资上的压力和利息上的负担。退税款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解了降低退税率带来的负面影响,且长痛不如短痛,从长远角度看,出口退税改革将有助于出口企业尽早调整竞争策略,提高自身的素质。
  商务部的高层官员在考虑到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可能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冲击时说,就目前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来看,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不会因为退税率的下调而受太大影响。如我国纺织品出口均价低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约15%,调整后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很显然,目前企业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面对挑战,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设法通过调整企业经营结构等方式来摆脱暂时的困难。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认为,企业的效益不能只靠政府政策优惠,而是要靠产品质量、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和市场信誉。通过这次政策调整,企业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提升自身实力,走品牌化道路,这样才能经得起市场风浪的考验。江苏外贸企业的对策更为具体,他们采取增加内销的方法来减轻退税的负担。他们的长期规划是将生产逐渐转移到海外。外贸企业减负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总而言之,现在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深化结构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演变成为成熟的现代企业。

    出口退税路向何方
  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在经济学界也引发了不小议论。专家们对此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认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国家财政状况,政府可以通过宏观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就目前来看,有必要适当下调一部分有高额利润的产品的退税率。但就长远看来,国家应该慎重选择优良的退税方案,否则退税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难以确定长期的战略目标,政府也会因此失去信用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建议,应把握适当时机,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目前中国经济内需不足而出口增长过快,弊病之一就是给中央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出口过快引发贸易摩擦,使得我国的汇率制度面临国际压力。出口退税是以损失税收为代价鼓励出口的一项政策,务必要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出口退税的学术争论还有很多,归纳到一起就是改革出口退税政策已是势在必行。顺应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完善我国的外贸制度,必须要依托稳定成熟的出口政策。改革出口退税政策,任重而道远。
  
    编辑 何健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