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通胀:像云像雾又像雨 

    
    http://www.gcmag.cn  2003年第12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杨生恒

    通货没膨胀?

  10月中旬以后,小麦、玉米、大米和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上扬,蔬菜、饮料以及油、肉、蛋也跟着涨价了。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9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比8月高出1.2%,比去年同期增长1.1%。统计还显示,前3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4%,其中原油价格上涨2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在本刊就出口退税率下调征询企业看法时,机械、电机类企业主一致表示,退税率下调远没有国内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暴涨对企业的压力大。
  物价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下跌的局面,最近的价格反弹似乎透露出这样一个信号——困扰国民经济的通货紧缩终于到头了。
  信号很快变成了政府官员的口实。11月上旬,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一个公开场合说,当前中国经济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压力,没有产生通胀情况,发展形势总的看非常好。
  现在人们开始担心另一个问题:物价会不会持续、普遍地上涨,也就是说,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事实上,物价刚刚上涨,国外就有媒体大加渲染,称中国已经遭受通货膨胀冲击。国内也有学者说,社会总供给正在加速度增长,如果不作调整的话,通货膨胀会很快发生。
  担心通胀的人士认为,物价上涨,大致缘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缘于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2003年前9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3.4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5%。钢铁生产投资上升150%,纺织品投资增加626%。房地产计划项目贷款增加4264亿元,房地产发展贷款增加1350亿元,均达到了空前水平,使得原材料、能源及相关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从而拉动价格上升。
  另一方面缘于银行货币供应增长。截止9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7%,达到21.4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了10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比去年同期增加975亿美元,达3839亿美元。由于货币政策放松,同期贷款余额增长23.7%,达16.7万亿元,多年来货币供应过紧对价格造成的压抑随之放松,给了价格较大的上升空间。

    通货膨胀了?
  深入的分析却显示,最近的物价回升不像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序曲,相反,诱发通货紧缩的经济因素还在。
  理由也是缘于两个方面。
  投资方面,目前的热点集中在钢铁、汽车和房地产等固定投资领域。李德水认为,这种增长或投资热推动了住房和汽车销售,对其他消费品并没有什么影响。经济的某些领域确实有些“热”,但是在全球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背景下,中国的钢、水泥、纺织、机械等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大规模的扩张是有隐患的,因为一旦市场有变,相关行业就会出现竞相压价贱卖的局面,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更加低迷,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的局面。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兑现,进口门槛不断降低,国外廉价产品如汽车、成品油、电子产品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也会导致价格总水平的下降,进而诱发通货紧缩。
  货币供应方面,价格回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认为,正是因为货币放松,才出现了消费价格指数从下降转为上升的变化,去年的通货紧缩才没有延伸到今年。放松货币带来的价格上升,必然会点燃起市场需求热点,引发市场投资热潮,带来就业和收入增长的机会。因此,目前出现的价格回升趋势是一个很好的苗头,一定要珍惜,每年2%~3%的通货膨胀幅度应该说是可以承受的,不宜通过紧缩货币来打压。
  事实上,就目前经济运行来看,消费市场上,需求仍然不旺,消费者对成品、半成品及服务的需求还是不充分的。9月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9.5%,今年前10个月的总体增幅为8.6%,但是和8月份及7月份相比,9月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分别下降了0.4和0.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能否持久仍然令人怀疑。
  另外,国内物价上涨与全球的经济变化也有关系,不能简单地把它说成通货膨胀。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75%源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物价指数增长也有50%归因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当前还没有发生通货膨胀,而且不太可能很快发生。

    聚焦信贷增长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提出了一个新颖观点:通过适度控制信贷增长速度来达到同时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方面,通货膨胀首先反映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然后反映在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上,最终反映在消费物价指数上;另一方面,今年信贷高速增长导致投资增加,如果投资控制不好,或者投资过快,导致一些盲目重复建设,或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话,有可能会加剧我们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降和通货紧缩趋势。
  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当大,表现在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都非常快:货币供应量持续高增长,到现在为止增长21%;贷款增势是近几年来最快的,前9个月贷款增量将近2.5万亿,同比增长达到21%;人民币存款增加也较快,达20%;基础货币上半年增长比较慢,但最近也有所回升,同比增长16.8%。
  易纲认为,贷款今年如果能控制在3万亿以内,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中国人民银行在最近几个月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给经济降温。
  不过,央行在缩紧信贷时需要平衡经济中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既要考虑那些在信贷成本增加时也能维持增长的那部分群体,也要兼顾那些无法做到这一点的那部分群体,把握好分寸并不容易。如果银行贷款集中在一些大的企业手中,这些企业就有可能滥用银行贷款,盲目地投资、甚至贪污盗用这些资金,导致重复建设和结构失调,最终成为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诱因。
  当然,暂时来说这种诱因毕竟只是潜在的,政府官员对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还是很有信心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最近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越过一个转折点,正迈向新的增长平台。邱晓华不同意简单地将增长与信贷规模快速扩张联系在一起,认为新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力量不断强化的当然结果,“中国经济的支撑力量有了根本的变化,在投资层面,主要归功于民间投资和海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在消费层面,居民消费升级的效用更是不可低估。”言下之意是没必要过分担心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至少在短期内没必要过分紧张。

    编辑 何健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