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王贵打算长远闹革命 


    http://www.gcmag.cn  2003年第10期《光彩》杂志
  
    传奇的地方就有传奇的人,“三边”人有其独到的生存能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企业家勤于探索,勇于反醒,这使他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 

  生动、纯朴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三边”(靖边、定边、安边)。 “一九三○年代,当革命的火星把‘三边’地区土地革命的烈火点燃起来时,死羊湾村农民王贵率先参加了赤卫军,在革命队伍教育下,他的朴素的反抗意识逐步发展成了自觉的革命思想……”诗人李季把这一故事创作成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当脍炙人口的信天游从陕北迅速传遍解放区后,李季立刻名震文坛,这首诗也对当时及之后的几代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信天游在陕北已经没几个人再唱了,李季的这首诗也很少有人还能背诵出。但是王贵在“三边”地区还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因为时隔几十年,“三边”又出了一个王贵,他的“香香”牌皮毛产品在靖边十分有名。

    当官富
  除了没有受过地主老财“崔二爷”的剥削和压迫外,新时期的王贵小时候与李季笔下的王贵没什么太大区别,也是个农村里的穷小子。所不同的是,这个王贵出生在定边县的大沙湾村,并且念过几天书(读完高中),从18岁开始才回家务农,成为地道的庄稼汉。不过这个王贵一点也不安心种田,而是一心一意想赚钱。他做过油漆匠人,编过柳编,只要听说干什么能赚钱,他就会折腾一番。但是在本乡田地里,王贵最终没有能够富贵,他决定到外边闯荡一番。
  1986年,25岁的王贵只身来到靖边,成为该县城关镇皮毛加工厂一名普通工人。由于能说会道,待人接物颇有变通能力,而且肯吃苦,王贵很快得到厂领导赏识,他被聘为推销员,从此跟销售结缘。在他的推销生涯中,王贵足迹踏遍陕、甘、宁以及内蒙古等省区,栉风沐雨,备尝辛苦。但王贵也因此大大开阔了视野,胆识和才干进一步得到锤炼。他积累了大量信息,结交了许多朋友,为后来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工作成绩出色,王贵先后被聘为厂里的供销科长、副厂长、他开始“当官”。而一旦涉足“官”位,王贵就发现,只有当“一把手”这样的“官”才能真正富起来。他天生就是那种想当元帅的士兵,当副手不足以满足他的野心和抱负,他想“按自己的意思”搞好他所在的皮毛厂。 
  王贵所在的这个皮毛加工厂始建于1985年,主要生产劳保大衣、羔毛筒子、狗皮褥子等产品,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产品品种单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该厂盲目地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羊绒毛大战中,结果却连连受挫,损失惨重,生产秩序受到影响。在负债累累、元气大伤的情况下,厂里只好停产整顿。但是资金严重短缺的大前提下,管理水平又跟不上,整顿的结果是停产关门。这期间,厂长走马灯似的更迭变换,但都没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到1992年,企业亏损达170万元,濒临破产。
  王贵对厂里乱糟糟的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厂子垮了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如果让他当厂长,一定能使企业摆脱困境。他自信,只要在产品开发上寻求突破,厂子还是有希望、有前途的、钱还是有的赚。
  王贵既然想挽狂澜于既倒、重振企业,便开始考虑申请承包这个厂子。但作为一个外乡人,王贵此时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后盾,又没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为他作担保,想承包一个固定资产近百万元的企业其难度不啻于登天。
  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凭借着满腔激情和不屈的信念,王贵四处奔走,多方求助,终于说服镇党委一班人,县镇两级政府经过周详考察、认真研究,终于批准了王贵的申请,同意将皮毛厂承包给他管理。王贵如愿以偿当上了皮毛厂厂长,他要发财了。
  但是王贵首先得考虑借钱。严峻的现实如今摆在了这位王厂长的面前:如何搞到一笔资金?他得使厂子重新投产。王贵调动起他搞推销期间积累的全部社会关系,跑遍靖边、定边两县的所有银行,求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历时几个月,王贵领导下皮毛厂又开张了。
  开张之后,王贵对厂子开始大加整顿:整顿规章制度、整顿劳动纪律、整顿原辅材料采购渠道,整顿产品检测管理体系,整顿设备管理。皮毛厂如今管理上强调一个“严”字,技术改造上突出一个“新”字,产品质量上追求一个“优”字,用人上着眼于一个“实”字,王贵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抓蛇打“七寸”。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王贵大胆挤出20万元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好钢先用刀刃上,王贵不惜重金聘请了内蒙古乌市旗国营皮毛厂的两名高级技师,分别负责皮张鞣制和挂毯设计,成功开发出“八仙过海”、“八骏马”等新产品,新产品打开了新市场,王贵承包后的企业效益迅速提高。
  潮起潮落,两年之后,王贵的皮毛厂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知名度也越来越大。1994年,王贵个人出资70多万元一次性买下了皮毛厂产权,企业性质由集体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并开始向多功能、集团化方向发展。
  1999年春,在王贵积极申请下,经有关部门批准 ,王贵集团组建成立。在原有的皮毛制革厂基础上,集团下设了一个畜产品收购公司和一个销售门市,实现了收购、生产、销售配套经营。2000年,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极好机遇,王贵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投资600万元将企业迁到靖边城西8公里外的陆家山,新建厂房4000多平方米,成立一个新的年产10万张羊剪绒皮基地。据王贵自己说,该项目年产值达1437万元,年创利税425.4万元,扶持了靖边县5个乡、20个村共2000多个贫困户发展羊皮主导产业。
  2001年,王贵获得对外自营进出口权,他注册了“香香”品牌,并开始涉足其他行业。
  王贵富且贵了,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灵活的营销策略使得王贵集团在竞争激烈的皮毛加工市场上脱颖而出,企业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模范私营企业”、“榆林市十佳私营企业”、“先进私营企业”。王贵本人也成为“新长征突击手”、“经济能人”、“优秀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捐资助教模范”、“陕西省杰出青年星火创业者”……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环罩在他的头上,王贵的“官”于是也就做的更大了:他被榆林市企业界推选为榆林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靖边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

    攀官穷
  星光照耀下的王贵并没有失去理智,相反,他在当“官”后的这些年不断反思,使自己走上了一个私营企业家应该走的“正途”。
  王贵没有被一大堆高帽子压垮。若干年前,当王贵开始接手负责一个企业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穿梭于官场上,与大小官员们周旋。但在周旋的过程中,王贵越来越明白,跟政府官员打交道越多,穷得越快。他说,古话讲“攀官儿穷”,一点都没错。官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他们只想着吃你的、拿你的,不会真心想着帮你的。
  王贵有过刻骨铭心的教训。那是1997年到1998年间,企业面临最困难时期。1996年一张皮子90多块钱,到1997年一下降到60多元,他光买原材料就赔了几十万,加之皮毛生意形势整体走低,企业一时陷入了困境。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人扶他,平时那么多朋友都躲得远远的。王贵说,“马快钢铃响,朋友闹嚷嚷;镰刀往南转,朋友都失散”。从那时起,王贵猛然惊醒过来,他发现,做事就要做点实在的事,自己的事不要指望别人。“靠别人的肩膀发展起来不扛硬,靠自己走过的路才是结实的。”王贵从此与政府机关里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惹他、不逗他、不敬(俸)他”,潜心搞自己的事业。
  王贵说最腐败的地方就是最基层的政府职能部门,像靖边这种小地方,吃拿卡要还是相当厉害,“敬俸”太多。王贵说他搞一个企业,仅“过年”这一个节日就要“敬俸”100多户大小单位的头头脑脑,吃就吃垮了。王贵现在对谁也不再“敬俸”了,相反,有些官员还要“敬俸”他,他知道,企业一旦做大之后就是社会的了,县上的领导不会轻易让他倒下,他认为县长以上的官员还比较廉洁,因此王贵只跟他们打交道。
  大概“县长跟前说句话,刮风下雨全由他”。这两年,王贵逐渐将投资转向教育。早在前些年,王贵曾先后为希望工程、靖边县中学等教育部门捐资40多万元,并专门设定了“王贵教育奖学基金会”每年拿出2万元资金用来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近年来,靖边县城里人口大幅度增加,学生“入学难”越来越明显,王贵于是萌发了由捐资助学转向筹资办学的思想。
  2002年5月,王贵正式向县政府申请:利用原在城内的旧厂址,改建一所九年制学校。申请很快被批准,王贵立即动手改建,购设备、聘教师、招学生、一切工作顺利展开,当年8月,“王贵集团子弟学校”便正式开学,一次招生800多名。今年春,王贵又申办了子弟学校陆家山分校,招生200名。王贵说:明年,两处招生总共预计可达5000多人,他已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两栋四层的教育学楼,另一栋三层综合实验楼也正在规划筹建当中。王贵发现投资教育没什么风险,办学校资金回笼快,集团重心今后将由皮毛厂转到学校来。王贵的目标是把自己的学校办成规模和质量都超过现在的靖边第一中学,并进一步发展成民办大学。
  王贵真是敢想。他的想法还有很多:王贵要在靖边办一个高档疗养院,他说他去江浙一带考察时发现,苏杭一些高级疗养院办得相当好,靖边也应该有一个。王贵还要在靖边建一个百亩生态公园,他说投资100多万就能建成,租几十种动物放进去供靖边人休闲观赏。当然了,这些都是将来要做的事,但已经被列入王贵的谋划中了。正如诗人李季当年所说的: 太阳出来一股劲地红,王贵打算长远闹革命 。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