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让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地方“两会”和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营商环境再次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
营商环境这一概念是世界银行在2001年提出的。当年,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新战略,急需一套衡量和评估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即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2003年,世界银行发布了第一份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报告通过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数据收集,形成对这些经济体中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评价。
在去年底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排名跃升至第31位。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营商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春节前夕,疫情的一波反弹让企业的心又提了起来,疫情之下,受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更期盼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让自己轻装上阵,顺利前行。
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营商环境?
本期特别报道和封面故事中,我们采访了诸多会员企业,有参加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重庆朝天门个体户瞿伦川,有参加地方“两会”的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云南汝智医美集团董事长曹汝智等,他们都提到了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期待,包括在更宽更广的领域设置公平公正的准入制度,从立法角度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
这些期待也得到了迅速回应。在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现场回应,市场监管部门正在推动个体工商户的立法,对简化许可办理程序,国务院正大力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个体工商户在疫情形势下困难较大,但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情况都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