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的地瓜店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见习记者 刘佳
  

跨越海峡烤地瓜

  几年前,湖南小伙小何在台湾发现了件新鲜事,内地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街边小吃“烤地瓜”,在台湾却像蛋糕一样摆在店里卖,人家不仅有专门的店面、专门的烤制设备,而且有自己的品牌,甚至还做成了连锁店。小何看了深受启发:我们平常吃的烤地瓜是在街边支个笨重的大铁桶,卖地瓜的商贩两手黑乎乎,吃地瓜的客人也满嘴黑乎乎,看着就不卫生,价格便宜没人把它当稀罕物,有点身份的人尽管爱吃却怕吃了“掉价”也不买了。再看人家,改进设备烤出的地瓜成了“精品”,不仅卖上了价还成了时尚健康的流行食品!
  从台湾回来后,小何着手研究地瓜的烤制设备,不久还真被他给琢磨出来了:做出来的大瓮宽1.1米、高1米左右,主要的材质是陶土还混合着一些保温、耐火的材料;大瓮中间放木炭,四周放地瓜,用类似烤鸭的方法烤地瓜。大瓮上有计时器,精确控制烤制时间,火候由专业的师傅人工掌握……
  有了这个特制的工具,烤出精致地瓜算是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小何又为地瓜穿上了漂亮的“外衣”,专门请设计师设计出有“地瓜坊”LOGO的包装盒和包装袋,既解决了地瓜烫手的问题,又给地瓜提升了档次。“地瓜坊”的名号渐渐在北京城里流传开来。
  

精品是这样“烤”成的

  在北京,现在已经有了3家“地瓜坊”。每家店开业不出1个月,准有大批“薯迷”慕名而来。“地瓜坊”的拥趸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特别是一大批白领和医生成了它的忠实“粉丝”。这两类人最讲究吃的品位,“地瓜坊”正好抓住了他们注重食品安全、健康,讲究时尚,看重档次的心理,把最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让顾客吃得安心又健康。
  “地瓜坊”的生意为什么这么红火呢?
  “地瓜坊”第一卖的是放心。这几年接连出现的“毒铁桶”烤地瓜事件,让顾客们心有余悸。“地瓜坊”严格保证原材料和烤制过程中的安全,用新鲜材料、环保木炭烤出天然无污染的产品,保证地瓜既香甜软糯又安全卫生。
  第二卖的是口味。“地瓜坊”在选择地瓜品种时,特意请来了农科院的教授做指导,筛选出最适宜的地瓜做原材料;清洗用专业设备,保证可以连皮吃,地瓜最有营养的部分就是皮,而普通的烤地瓜皮不是烤焦了就是太脏,一般都被扔掉了,非常可惜。这样,用从台湾带回来的独特技术结合自己的改良,用烤鸭子的心思烤地瓜,能不保证独特的口味吗?
  第三卖的是心理。“地瓜坊”抓住了去年流行的“地瓜防癌”概念,趁势炒火了自己的产品。虽然在这里买一块地瓜要比街上贵2倍,有时还要在门口等上四五十分钟,但这并不能削减顾客们的热情。“地瓜坊”的创立人之一、来自台湾的杨先生说,北京的顾客有一种心理,越是排队的人多越要买来尝尝看。虽然他们不愿意让顾客等得太辛苦,但也暂时没有想要扩大店面。长长的队伍就是最有力的广告,口碑比任何宣传都有效。
  

开发新品种

  由于季节的影响,地瓜的原材料只能供应半年。每年5月份后,“地瓜坊”就停止地瓜的销售而转做台湾冰品了。杨先生说,他们的冰品和地瓜一样是可以外送的,打破了吃冰只能来店里的传统。
  不仅如此。趁着夏季相对清闲,杨先生他们正在研制“黄金地瓜”等地瓜新产品的配方,这些在台湾流行了许多年的风味小吃,内地的朋友不久也有机会品尝到。现在,“地瓜坊”的炉具和商标都申请了专利,越来越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其实还有一个心愿”,杨先生说,“明年就是奥运会了,希望借助这个难得的机遇,把‘地瓜坊’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也许从那以后,老外到北京来除了要尝尝‘全聚德’、‘东来顺’,也会来尝尝‘地瓜坊’——冬天满大街的人都拎着我们‘地瓜坊’漂亮的盒子,夏天,大家站在街边吃我们的冰品。我们土生土长的地瓜能跨越海峡,也能走向世界。”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