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扁担挑出“中国鹅王”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张宜昌
  丁美中是中国白鹅养殖屠宰业的“龙头老大”。
  他今年40多岁,生就一副谦恭和善相,永远是眯着小眼睛,笑吟吟地看一切。
  他的美中鹅业公司是集白鹅良种繁育、白鹅收购、屠宰、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私营企业。公司年宰鹅量达到500万只,年产值1.5亿元,拉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6万多户农民的白鹅养殖,垄断了中国“白鹅第一县”——彰武县的白鹅养殖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鹅王”。
  谁能想到,这个拥有亿元资产的富翁,十几年前竟是一个呼扇呼扇挑着小扁担走村串巷收鹅毛的“小蛮子”呢?
  

初闯“江湖”

  丁美中老家在安微省的大别山,在这个人均土地不足1亩的穷村子里,丁家是最穷的那户。
  为了全家生活,丁美中15岁辍学当起了收鹅毛的小贩。几年下来,他靠收鹅毛赚的钱娶了媳妇。从此,丁美中收购鹅毛的路上有了伴儿。夫妻俩怀着勤劳致富的美好心愿,挑着担子走四方,一路风餐露宿地做着鹅毛生意。
  这一年,他们来到了山东梁山泊。丁美中原以为,这里八百里水泊,一定是鹅声遍野,准能收到鹅毛,然而此地令他大失所望。由于连年干旱,池干塘涸,根本没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景色。
  丁美中心里压上了一盘磨。躺在阴冷的小旅店里,他怎么也寻不到梦乡之门。这几年,四下漂泊流浪,连孩子都不敢要,洒一路汗水,仍然两手空空。他对妻子说:“咱们照这样下去,再怎么干也不过是一个江湖货郎,应该改变打法,找一块根据地,既收毛,也收鹅,开发两个市场,一个是羽绒市场,一个是卤鹅市场。”
  “好吧。”妻子认可了。
  听说东北地区鹅的生意好做,1988年春天,丁美中和堂弟各带妻子,4个人风尘仆仆地来到辽宁,在阜新县北门外租下3间房,靠仅有的1000元钱,开了个小作坊。
  第一天他们杀了6只鹅。鹅肉在卤制中还加入了13种药材,味美、色鲜,看上去就招人喜欢。这药方是丁美中在连云港收鹅毛时偷艺学来的,如今派上了用场。然而让他难以理解的是,摆到市场上居然一只也没卖出去。第二天,他们又杀了10只,和昨天一样,两妯娌口干舌燥地吆喝了一天,仍然无人问津。晚上,4个人看着冷冰冰的一堆卤鹅,一筹莫展。
  什么原因呢?丁美中请教房东老汉后才知:东北人喜欢吃鸡鸭,不习惯吃鹅,嫌“南蛮子”做的东西埋汰。
  丁美中幡然醒悟了。第二天,他把几只鹅切成碎块,连同一批整卤鹅一起,送到当地人开的食品摊位上,碎鹅块请他们让顾客免费品尝,整个卤鹅卖1只提成10元钱,卖不了给退回。当地商贩见有利可图,愿意为他代销。
  销路终于打开了。
  从此,丁美中的卤鹅开始供不应求,有两家饭店甚至为了争买美中的卤鹅,操起棍棒要动武,吓得丁美中鞠躬作揖连哀求:“两位息怒,咱和气生财,你们要多少我给多少,保证供应……”
  为了满足顾客需要,丁美中白天收鹅,晚上宰杀、卤制,起早上市场,还要把鹅毛梳理、漂洗、发往外地,一天忙得吃不好、睡不足。最忙的一次,4个人连续5天没合眼。第6天,丁美中收鹅回来,困得不行,他两只眼皮像抹了胶水,睁不开,骑着自行车忽忽悠悠,一头撞到路边大树上。虽然摔得很疼,但他没有马上爬起来,借这个机会睡了过去。直到被好心的路人发现,推醒,他才挣扎着爬起来,尴尬地一笑:“我啥事也没有……”
  丁美中的妻子怀孕,大腹便便地坐着煺鹅毛。刚从大锅里捞出的鹅水淋淋、热腾腾,她抱在怀里,毛只拔了一半就再也睁不开眼睛了,直到肚里的孩子要出世,才把她疼醒。
  辛勤劳苦的结果是生意发达。第2年,丁美中卤制的鹅肉已经打开沈阳市场,已不需要外出收鹅了,每天都有鹅贩子给他送货。
  1994年,为了适应发展需求,丁美中选定了地理环境更好的彰武县。
  

讲诚信,重义气

  彰武县在清朝年间曾是皇家牧场,地域广阔、水草资源丰富,是个养鹅的好去处。丁美中又从家乡召来8个家族兄弟,准备大干一场。
  和在阜新一样,丁美中一开始就打下了诚信的地基。一次,他的一个堂弟收鹅时看错了秤,少给客户算了10斤,丁美中得知后,立刻追上前去,把那10斤鹅钱给补上,还一个劲地道歉。
  杭州市萧山羽绒厂是丁美中的一个客户。厂长亲自带了10万元钱来到彰武县,委托丁美中帮他收购鹅毛,收1斤给他1元钱的提成。丁美中东跑西颠地收来10万元钱的货,应得提成款4000元。这时,厂长突然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说是行情不好,断了资金。正当他为资金的事犯愁时,丁美中真诚地对他说:“咱是生意伙伴,既然你有困难,提成我不要了,算我帮你个忙。”丁美中还帮他找车,帮他开税票,最后把他送上路。临别时,厂长感动得手直哆嗦:“你这个生意伙伴,我这辈子算交定了!”
  第2年,厂长返回彰武,把33万元现金汇票“啪”地拍在丁美中掌心,坚定地说:“你这个人够朋友,诚实,我信得过你,就由你替我代收鹅毛。”
  这33万元钱,让丁美中声望大震,他走遍了长春、哈尔滨、伊春、通辽、铁岭等鹅资源丰富的地方,一边收鹅毛,一边交朋友,迅速拓宽了市场。
  这位厂长为了感谢丁美中在危难中的相助,收丁美中的鹅毛时,将价格加高。丁美中再三推辞,他急了:“我困难时你帮我,我现在有力气了就得拉你,来而不往非礼也!”从此,两个人成了生意场上的好伙伴。
  丁美中的生意越来越好,随着生意的发展,他迫切需要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丁美中将彰武县外贸公司的大院,连同办公楼及贮存冷库一并租下,挂出了“美中鹅业工贸公司”的牌子。他还投资400万元,建起了日屠宰能力2万只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和羽绒生产流水线。生产的白条鹅销往上海、南京、广州、杭州、香港及东南亚各地,卤制的“辽鹅”牌系列产品因质优味美供不应求。公司还在通辽、长春、徐州等地设立了收购站。
  与此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大厮杀也在进行着。
  

商海血拼 柳暗花明

  丁美中独在异乡为异客,处处小心谨慎。他低分贝说话,高秤头卖货,夹着尾巴做生意。尽管如此,也常遇到“杨志卖刀遇牛二”的事儿。
  他在彰武县的生意越好,越有人嫉妒他。那些人联合起来和丁美中争货源,打起了白鹅收购争夺战。丁美中无奈,只好提高白鹅的收购价。可是他们也提高了收购价。丁美中每斤涨1角,他们跟进,涨1角;丁美中涨2角,他们涨2角……
  竞争的结果,每斤白鹅的收购价涨到了4.8元。按这个价格,每收购一吨白鹅就要亏损2000元,而且收得越多,赔得越多。
  丁美中早就意识到,打价格战两败俱伤。可是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
  他来到县城外,茫然地在乡间路上走着。他发现彰武县农村绿化搞得比较好,一片片树丛中,青草肥美,绿野之中,水泡子很多,这种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白鹅的放养。他想,如果在这里放鹅,鹅吃树下面的草,省去不少饲料不说,还为树锄了草、施了肥。如果把这大片丛林都用来放养白鹅,还愁白鹅的货源吗?何必再和同行争个你死我活?他问一个放鹅的老汉:“这地方养鹅的自然条件这么好,你怎么就养十几只,咋不多养点儿?”老汉说:“自然条件再好,没有本钱也不中呵……”
  丁美中心里一动:我出本钱让农户养鹅,然后我回收,既垄断了这里的鹅源,又可为农民致富提供一条道。
  丁美中通过县扶贫局,将70万元资金作为扶贫款买鹅苗,送给贫困农民,扶持他们养鹅,并签下协议,秋后丁美中公司高价回收。丁美中此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评价和积极支持。
  丁美中用这种办法控制了彰武地区的白鹅货源。1999年,那些竞争同行相继倒闭、转行,退出竞争。丁美中彻底走出了恶性竞争的阴魂阵。
  从此,每年一到春季,丁美中的公司就将孵化好的鹅雏交给农户去放养,4个月后回收,然后加工销售。经过野生放养的鹅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这种鹅比圈养的鹅每只多卖15—20元。这时的丁美中既有充足的货源,又有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更有广阔的市场。至此,丁美中一个“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已经形成。
  丁美中还开动脑筋,根据中国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饮食口味,将卤制的鹅分别突出了甜、辣、咸、香味,分别销往适合当地人口味的地方,满足了不同地区消费者口味不同的需求。他还针对不同地区人喜食鹅的不同部位的特点,将加工后的鹅头销往广东、上海;将鹅蹼、鹅掌销往长江三角区和武汉地区;鹅颈销往沈阳、鞍山、大连。这样分解着卖,1只鹅可多卖2—3元钱,而且销路好,不仅增加了产品利润,还扩大了市场。
  

白鹅总动员

  从一个挑扁担收鹅毛的小贩,发展到拥有400多名员工的“中国鹅王”,丁美中把成功归为“一个好汉三个帮”。他几次说过:“我不论多高多大,都是有人帮着的。”
  是的,他刚到辽宁时,是几个乡亲帮着他;后来发展成公司时,是员工们帮着他;原来商标品牌意识不强,打不开市场时,是彰武县工商局、个体协会帮助他;甚至连副省长胡晓华都为他申办“中国驰名商标”出力。
  对丁美中支持最大的还是彰武县委县政府。没有彰武县的“白鹅总动员”、全县唱响白鹅经济曲,丁美中鹅业发展到今天这规模是不可能的。
  现在,丁美中每天乘车出入公司大门时,都望一眼大门上的横梁,他感觉那道横梁像一条扁担,自己每天都在扁担下钻进钻出,只不过这条“扁担”比过去的那条扁担更长了,担子也更重了……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读者评论:

  时间:2011-3-22 8:19:21
  内容:讲讲检疫,检验情况吧,。(差评)
  时间:2010-11-2 22:20:41
  内容:帮着瞎吹 愚弄百姓(差评)
  时间:2009-9-24 11:06:36
  内容:有兴趣(好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