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摊贩与城市宝贝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5期  [字号:  ]  

作者:■杨年强
  “五一”前夕,上海市颁布了一部全新的《城市设摊导则》。据此,以前像过街老鼠一样被城管到处驱赶的马路摊贩将不再一律被封杀——不论你是下岗职工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只要申请临时许可证,就可以分时间、地段、位置在大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摆摊设点……
  这部人性化管理城市的“善政”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广大市民和媒体的热议与追捧。
  道理很简单:一直以来,那些以城市低收入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经营主体的马路摊点,因为和所谓“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经营理念相抵触、有损城市干净整洁的形象,所以总是不能见容于城市管理者。于是,大街小巷天天都在上演“猫捉鼠,鼠戏猫”的“游戏”,甚至还发生了“卖烤红薯者怒杀两名城管队员”、“四五名城管队员手持钢管暴打一名女摊贩并用辣椒水喷她眼睛”这样极端的暴力抗法与暴力执法事件。但令城管尴尬甚至悲哀的是,在每一个“马路战争”现场,围观的民众却几乎都站在被查抄的摊贩一边,同情、愤怒或者起哄——原本宣称为广大市民管理城市、担纲市民利益代言人的城管反而陷入了孤立!
  而更多的资料也显示,在我们一心想看齐和“接轨”的整洁光鲜的国际化大都市,比如香港、巴黎、伦敦、悉尼、首尔,也不难见到向市民和游客兜售廉价或特色物品的街头小贩,甚至连美国的白宫和国会周围,也聚集着不少“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不仅如此。所谓存在即合理、需求导致市场,城市摊贩屡禁不止的更本质的原因还在于:对于战战兢兢摆摊设点的贫困百姓来说,手停也就意味着口停,一个路边摊点或许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全部生活来源!而且,他们自食其力、沉默负重的同时,还为其他市民提供了区别于大商场的廉价生活用品和差异化的服务,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便利。
  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则还会发现,这种草根的企业家精神还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很多现在声名显赫的温州企业家,他们当年不就是从街头摆摊设点起步的吗?一些身家雄厚的海外侨胞,不也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海外“练摊”,从而成就今天事业辉煌的吗?难怪国际著名城市设计师沙里宁说:“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
  用这种发展的眼光来观照,城市摊贩看似不起眼的经济活动,不仅是就业、生存、稳定等社会问题的“消化器”,而且还暗含了一种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呈现城市文化符号、真正实现城市国际化梦想等“发展经济学”的内容在其中呢。
  所以,人们说,上海市对马路摊贩开禁,是城市管理向人性化方向的“转身”,是在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总体思路下将城市“面子”让位于民生,弃堵行疏、培养未来企业家土壤的善治之策。
  这不禁又使我想到了远在大西北的乌鲁木齐。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乌鲁木齐的“马路经济”、“夜色经济”可真繁荣,生活可真方便!为什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当别的城市把马路摊贩当成“麻烦”到处撵时,他们却视之为城市“宝贝”,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亲密友善的关系。他们还说,马路摊贩的“乱”不是放开之错,而是管理没跟上!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对错观,在前几年全国个体户总数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乌鲁木齐的个体经营户数却有增无减,并由此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大幅上涨,比率甚至超过了大上海,名列全国第一!
  因此,我们就更希望继上海首开先河之后,还能有更多的城市回归城市管理的本真,合理规划,善加引导,让马路摊贩不仅不影响市容,还能增加城市经济的多样性,还城市以固有的活力和精气神——就像张择端笔下那卷千古名作《清明上河图》一样,唱响一曲新时代市场繁荣、民生幸福之歌!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