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福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朱品昌 许正楼
  在江苏省无锡市8万多家私营企业中,有一家经营规模不算大但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却很高的私营企业——无锡平安殡仪服务公司。这家私企的老板许伟达,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体态有些发福。然而,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无锡人,以火热的心去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修古籍延续地方史

  在无锡段的京杭大运河畔,有块无锡市政府建立的“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区”石碑,该石碑介绍了运河无锡段的历史、风光、桥梁等情况,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教科书”。
  2003年夏天,一艘满载黄沙的大船停靠在古运河无锡段的岸边,由于风大浪高,其缆绳将石碑拉断,碑文也变得残缺不全。这块碑恰好在平安殡仪公司对面,许伟达见此情景,多次向管理部门主动请缨修复,但因无法获得完整的碑文,一时难以如愿。后来,他从市文管部门查找到“清名桥畔文抄录”等资料,经管理部门重新定点,自己出资3000余元,请来工匠精心制作,将碑重立于河畔。
  还有无锡市三里桥堍原来一座无名的旧亭,也是许伟达修的。由于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小亭变得破烂不堪。2004年6月,许伟达决定省下原本准备周年庆典的8000多元去修复旧亭。经过2个多月的施工,这座已破损的古亭被修缮得焕然一新、美轮美奂。此后几年,他又出资修缮了多次。有关部门根据当地500年历史沿革情况,将此亭命名为“接官亭”,无锡市老市长马健闻迅后,欣然题写了亭名。
  “接官亭”的修缮,既使历史地名获得延续,又使古运河无锡段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古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有了更深厚的人文内涵。
  

赠棉衣温暖孤老心

  2006年春节前夕的一天上午,寒风瑟瑟、阴雨绵绵。然而在江苏盐城大丰市万盈镇敬老院,却是欢声笑语暖融融的景象。许伟达作为当年无锡在万盈镇插队的一位知青,如今他带着价值3万多元的电视机、电脑、治疗用床以及65件过冬棉衣,来看望这些敬老院的孤老乡亲。
  这次给万盈镇敬老院送去的电脑、电视机、治疗用床、轮椅等物品,是许伟达在给无锡市锡山区一位副局长王瑞婕办丧事时,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委托许伟达捐赠给社会上最需要的人的,而许伟达第一个就想到了万盈镇的敬老院。同时,许伟达想春节快到了,老人们还十分需要御寒的新衣,便自己又花了7000多元钱购置了65件棉衣。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许伟达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的好事不胜枚举。1984年,他第一个向无锡市社会福利院捐赠1万余元的物品;1985年5月,他响应团市委帮教社会失足青年的号召,来到江苏省少管所看望无锡市的60位失足青少年;1985年夏天,非洲旱灾,他与10名个体青年代表最早发起援外救灾活动;1993年,他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30余万元,为无锡市妇联办起了“墙纸大王”特色商店。他创办的公司,还向无锡市民作出8大承诺,对市级以上劳模、省三八红旗手、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市低保户本人和特困孤寡老人的身后事给了不同程度的减免。
  20多年来,许伟达捐赠给社会和贫困群众的各类物品、款项累计达25万多元。他的义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扬。荣誉面前,许伟达有一句发自内心的独白:“关心孤老等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社会公益事业,是我人生真正的幸福,也是我致富后应该做的事。”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