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和千万人同抢一个位置,不如发挥优势,自己打造一把椅子


扬长避短造饭碗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高淑英
  大学生选择创业,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避开竞争激烈的职场。但是商场环境也很严峻,竞争同样残酷——一个你刚刚想到的主意,可能有很多人早就想到并且已经开始实践了。不断发展的商业几乎发掘出了所有的可能,“出道”晚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挤另一座独木桥的危险。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知识换取财富,他们只有扬长避短,立足自身所学、依托专业才干才能找到出路。
  

科技创业有优势

  大学是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曾经出过不少科技创业的成功人才。作为大学生,如果自己在某一领域有科技成果,就可以利用成果走科技创业的道路。“中国女大学生创业第一人”、原华中理工大学学生李玲玲,就是凭借其发明专利得到了10万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并成立了公司的。虽然后来因为股权纠纷以及融资渠道、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分歧,李玲玲和投资方合作破裂,公司也宣告破产,但是她利用专利进行科技创业的做法却不失为一个好思路。
  科技创业除了容易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也因为合着国家鼓励“科研成果市场化”的节拍,不仅容易申请到科研基金,享受其他创业者难以企及的种种优惠,而且也因产品的高端更容易在市场上立足。这在一日千里的网络领域尤为明显:P2P视频服务成就了MySee网总裁高燃,手机网络游戏也让陈曦顺利地夺冠《创智赢家》……网络的不断升级让这样一批掌握领先技术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专利技术的,退一步讲,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来创业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王上大学时学的是绘画,毕业前他就先后在几家画室做兼职,该找工作了,他决定不去打工,而是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还有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王增锋,2005年通过网络博客做中介,进行游泳培训,初衷只是为了勤工俭学。2006年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个原本捞外快的举动竟然成了他创业的主打项目。虽然他们还会遇到其他很多的困难,但是选择好了自己擅长的项目,就等于增强了竞争能力,这对创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资源是块宝

  刚刚走出校门,还未走远的大学生活以及在学校建立起来的种种关系都能成为创业者的利器,比如科技创业的同学,他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包括科技成果、技术、设备、老师、同学等在内的各种学校资源。此外,创业也不是单打独斗,校园里也有很多和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与其在社会上征求合作伙伴,不如从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找营销策划、从计算机专业找网络管理员。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2006届应届毕业生张晨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张晨在毕业后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准备和师兄合伙创办一本校园直投杂志。找办公场所、申请刊号……遇到的困难可谓重重,特别是招商问题:社会上几乎一个人也不认识,想要找一个肯坐下来听他谈创业计划的人非常困难,通过网络联系的人一听他是“要钱的”就跑了。经过深思熟虑,张晨想办法组织了一场中关村首届留学人员创业杯足球赛,为了能请到这些海归,比赛以学校的名义组织,他则是实际操办者。“想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中关村企业人士,有投钱更好,不行的话,让这些有经验的人给我一些建议也是很大收获。”他认为那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2005年从大连海事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本科毕业的胡彦祺,他就是洞悉了大学生的需求后,创办了 “OurUni.com”(“我们de大学”)的门户网站,学生们不仅可以在上面交流大学生活,还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大连的风土人情及寻找兼职、打工的机会,所以从开始就在大连高校学子之间很流行。经过1年的发展,如今,胡彦祺的公司有全职员工8人,并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做兼职,还先后有500多位贫困大学生通过“我们de大学”无偿得到了兼职打工的机会。
  

素质形象夺先机

  不仅仅是高科技企业或者专业,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传统领域也有大学生的用武之地。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即便是“历史悠久”的老行业,这些“学生老板”也照样把它做得非比寻常。
  小钱刚创业时,大学同学颇为她惋惜:寒窗4年苦读,到头来竟去卖鞋。但小钱卖的女式皮鞋很特殊,全是39码以上的大码鞋,更重要的是,她紧跟市场新鞋潮流,自己也尝试进行大码皮鞋设计,因为让“大脚女生”摆脱了终年穿运动鞋的烦恼,且时尚新颖,所以小店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的。
  大学生活的浸润也让这些学生老板的眼光更胜一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2000届毕业生刘建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后,做起了特禽养殖。小有成功后,他不像有些人那样小富即安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提升企业,而是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计划用5年至8年的时间,建成一个集种植、养殖、休闲度假、狩猎、标本制作于一体的绿色山庄,并带动乡邻致富。
  其实“大学生”这张名片的用处远不止于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群体,这个印象对他们业务的拓展不无裨益。开办英语培训机构的,凭借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和学生易沟通”“不会糊弄家长”等印象很轻易地获得了家长的青睐;即使去做销售的,也比其他的人更容易获取人们的信任。
  失败只需要一件错事,成功却需要一连串正确的积累。要真正到达成功的彼岸需要很多的努力,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发掘优势虽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却是划向彼岸不可或缺的橹。

编辑 付惠君(fuh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