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可创业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素质是相同的


享受10年创业路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文并图/本刊记者  李海侠
  从最初帮人做系统集成,到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尹德君创业时的联创通科贸有限公司如今已更名为环球西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不久前也从北京西四环边的世纪城迁到位于上地的嘉华大厦。尹德君告诉记者,公司新开发的产品——语言实验室已进入全面销售阶段,公司迁址上地,有利于吸引IT人才。
  回忆起10余年前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去创业时的情景,尹德君感慨万千:“当时大学生还算是‘骄子’,我本来也有机会进北京某机关的,但又想在年轻的时候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免得年纪大时后悔,就凭着股热情去创业了。操作起来才知道,创业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刚走出校门,什么都得学……”
  

必修课:吃苦和干中学

  创业,就要能吃苦、肯吃苦,不能吃苦的人很难做好自己的公司,特别是刚刚创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吃苦,还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
  1995年,尹德君和一位同学各自拿出了3000元,合伙成立了北京市联创通科贸有限公司。当时有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们:前几年,在中关村还可以“1年不开张,开张吃1年”,但现在中关村的市场竞争已经很残酷了,再去淘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况你们两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尹德君既然打定主意自己创业,岂能知难而退!
  尹德君和同伴当时也清楚,单纯做电脑贸易已没有生存空间,因此,从创业一开始他们就把公司的主业定在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系统集成上,把目标客户锁定在高校、普教和一些政府机关。但资金不足,人力不足,技术也不足,他们的创业可谓难上加难。因此,他们创业初期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解决生存问题——此时的尹德君已下定决心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向家里伸手,以后自己在北京的衣食住行就全靠这公司了。
  为了控制成本,尹德君他们只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子做公司的办公室,两人则仍然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里,公司就招了1个人接电话。
  “那时我们两个创业者既是经理,又是员工,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得亲自上阵。有时候从外面干完活刚回到公司还没坐下,客户一个电话又赶紧往外赶。经常是一天下来,人就像散了架一样,但只要有时间,晚上回到宿舍,我们还会看会儿与公司业务有关的书,因为学到马上就能用,很有成就感。” 尹德君说起那会的辛苦时笑意盈盈。
  尹德君记得接第一个系统集成的单子时,考虑到从学校学来的那点技术十分有限,他们特意在履行合同之前买了相关的专业书籍来看,可第一天上门去给人家做系统时,却还是无功而返。严峻的考验摆在两个年轻的大学生老板面前:理论和实践还有相当的距离,要么认栽,要么突围。
  认栽意味着违约,这是万万不能的:岂能一开始就砸了公司的牌子。虽然财力有限,可合同约定的时间更有限,他们决定找外援。
  他们请来了一个专业工程师,按天计酬。尹德君清楚:以他们公司当时的财力,聘不起专业的工程师长期来为他们做这块的业务,他们自己必须尽快地成长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在工程师工作的时候,他俩就在一旁边看边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回到宿舍后就猛啃书本,把白天的实践和晚上的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一个单子圆满完成了,可尹德君他们心里还没底。做第二单时,他们又接着请了一次外援,这下两人心里有数了。
  在做公司的第3笔系统集成业务时,他们没有再请人。虽然那是公司成立以来签的最大的一笔合同,而且是要做60台电脑的联网,时间还很紧,比之前的两次难度都要大,但尹德君他们决定一试身手。他们两人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河北的那家信息中心,经过反复地组装和调试,他们终于完成了60台电脑的联网。交活的那天,两人如释重负地笑了,背后的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正是有了这份以苦为乐的心态和善于从实践中学习的精神,尹德君他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在中关村站稳了脚跟,创业仅仅3个月后,他们的公司就开始赢利了。
  

两张王牌:诚信和创新

  公司创业初没名气,而诚信就是最好的口碑。公司发展起来后要想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唯有如此企业才能不断强大。
  虽然尹德君他们做的都是小单,却丝毫不含糊。只要客户一个电话,他们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对方那里。有时候由于客户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按说应该属客户的责任,但尹德君他们根本就不去计较这些,二话不说,一如既往地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客户那里,帮他们解决问题。客户对尹德君公司的一致评价是:产品质量过硬价格还低,活儿也干得漂亮,服务更是没得说,反应比大公司还快。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原始积累,尹德君他们手里有了点积蓄,不用再为生存发愁了,便开始规划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这时两个创始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尹德君看到了当时新兴的电教化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把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向为电教室提供解决方案,而一起创业的同学则只想继续做老本行。于是两人友好地吃了顿分手饭,尹德君的同学回到老家江西另起炉灶。
  刚作出决策,机会就来了。1998年人民大学进行电教化改革,需要装6个电教室。凭着之前与人大的合作,尹德君争取到了这个项目。因为是公司新业务开展的第一单,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十分关键。为此,尹德君结束了单干的局面,开始招兵买马,并集中力量开发出了一个“中央控制系统”,这在当时被称作是“教室的一个革命”。6个电教室做完之后,成了人大使用率最高的教室。尹德君告诉记者,当时装备1个电教室要十几万元,6个电教室就是将近100万元,这一单所赚的钱就比自己创业以来赚取的利润总和还要多。之后,各大高校的订单纷至沓来。创新让尹德君尝到了甜头,公司也逐步发展壮大。
  尹德君凭着自主开发的“中央控制系统”,自然而然地成了整个电教化行业的领头雁。但“中央控制系统”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尹德君发现,也就两年的工夫,浙江、广东的一些大公司看到电教化市场利润丰厚,纷纷投巨资进行电教产品的研发,很快就赶超了他们。
  2000年时,尹德君开始思考做新的产品,他把目光投向了语言学习市场,并开始投入人力和财力做市场调研。当时的语言学习市场主要有两大类产品:模拟语音教室和数字语音教室,而且当时的“数字风”刮得很劲,流行“什么都是数字的好”的说法。尹德君说,那会儿他差点就决定开发数字语音教室了,可通过和众多学校老师及教育部有关专家的沟通,尹德君发现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系统将大有可为。
  2002年底,尹德君作出了迄今他仍认为是最英明的决策:开发“语言实验室”。他把公司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语言实验室”的开发中去。经过刻苦攻关,第二年夏天,他们完成了产品的前期开发。之后经过无数次的试用和修改,2004年底,他们的“互动语言实验室”正式推出。
  如果说1998年尹德君开发“中央控制系统”只是领先了一小步的话,这次他开发的“互动语言实验室”则远远走在了行业的前面,国内这个产品的市场目前还是空白。用尹德君的话来说就是,“这次开发技术含量很高,是彻头彻尾的创新,别的公司很难跟进,即使别的公司把我们的产品拿过去分析解剖,至少也得花1年时间才能完成技术攻关,开发出同样的产品,而那时我们又会有新的升级技术的产品,能始终处于优势技术的领先地位。”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创业,尹德君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他们,一定要务实,不要好高骛远。做事业从做人开始,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建立个人的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发展。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读者评论:

  时间:2009-9-11 12:53:46
  内容:1(差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