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叫“牛根生”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牛根生
  牛根生: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在他的领导下,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获得爆炸性增长,成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牛根生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经营哲学,2005年1月12日,他将自己在蒙牛集团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


  1958年,我出生在呼和浩特郊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那时候用现金代公粮,父亲作为生产队小队长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就把办法落在卖孩子上。我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父亲狠狠心,就把我卖了,价钱是50元人民币。
  买我的养父姓牛,职业是养牛。由于养父养母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我取名“根生”。
  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家庭:养父解放前被抓过壮丁,当过警察,在国民党逃离大陆前,阴差阳错,文档上给了他一个虚拟的头衔——警长;养母当过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在旧社会里就飞机上飞机下。这样两个特殊的人,处在那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解放战争期间,身为官太太的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直接送人,一部分作了寄存,东寄存一点,西寄存一点。20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养母领着我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东西。人家不仅不认,还把我们母子俩轰了出来。过去的朋友,最终都反目成仇。没钱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仇人。你的我的,有钱没钱,河东河西,人情冷暖,在幼年时便给了我太深的体验,这是“体而知之”,不是“学而知之”。
  文革期间,养父养母被拉去批斗,并被责令扫马路。母亲病重,就由我替她扫。我那时也就八九岁的样子,怕同学们看见后取笑,我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来替母亲扫大街。
  即便这样,同学们还是知道了。我的噩梦随之来临。母亲挨批斗的时候,我就在一旁搀着,接受一阵又一阵唾骂……到了班里,不管男生女生,谁不高兴了都可以打我,有时甚至一群人围上来轮番打我,而我所能做的,就是蹲在墙角,抱紧脑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多年后,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还手呢?”我告诉他:不还手挨的打会少得多,一旦还手就可能没完没了地挨打!
  我也不能总挨打呀。自己斗不过,就得想办法团结和发动别人。母亲给我一毛钱、两毛钱,我都和大家一起花,结果,大家都听我的话,时间长了,我让干啥就干啥。于是,我一步步成了“孩子王”,从此远近闻名。如果问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理念起自什么时候,我想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当然,不是说那时候就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句式,而是说有了萌芽状态的理念。
  我十四岁的时候,养母去世了;不满二十岁,养父也离开了我。孤独的我,挨过饿,受过冻,遭过打。那时候,我也申请过救济。没有党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照,我就没有今天。我对党的认识全是体会的,不是背会的。
  养父死后,子承父业,我“顶班”进了养牛场。养父前前后后养牛、送奶38年,我到现在也与牛整整打了28年交道,父子两代人合起来,做“牛的事业”已有66年。
  日月翻转,物去人非,抚今追昔,涕泪横生。惟养母嘱咐我的两句话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