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国营水晶选矿企业的普通工人,到今天一个“水晶王国”的掌舵人,“水晶大姐”吴兆娥以其美丽的心灵成就了一份浪漫的事业


浪漫水晶  美丽心灵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朱元琼
  吴兆娥(中)和姐妹们在一起



  水晶,以其灵秀、高贵、清澈和典雅受到人们的喜爱。不管是在热闹的大都市,还是在偏僻的小城镇,经常可以看到爱美的姑娘们戴着水晶手链或项链。也许人们在享受水晶带来的美丽和浪漫时并不知道,中国正有一位“水晶大姐”——吴兆娥从事着这项美丽的事业。
  江苏省东海县是闻名遐迩的“水晶之乡”,吴兆娥就出生在那里。
  

艰难创业

  1971年,年轻的吴兆娥进入东海县105矿工作,开始与水晶打交道,这一待就是10多年。在那里,她学到了很多有关水晶的知识,还曾到上海、南京等地专门学习水晶切割和研磨技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矿里生产日渐不景气,面对这种“捧着金饭碗没饭吃”的情形,吴兆娥心急火燎、坐立不安,她希望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东海县的水晶久负盛名,可当地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收购水晶矿石、销售水晶原料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加工链,那些精选后掉下来的边角料也都白白丢弃了。吴兆娥私下里苦思冥想:珍珠、玉石做成的项链、手链、挂件在市场上都很受欢迎,如果用水晶边角料制作饰品,既可以让水晶材料得到很好的利用,也使她的水晶切割和研磨手艺得到最大的发挥,还迎合了市场上的需求,岂不是一举三得!
  1988年,吴兆娥辞去了105矿的工作,决定创办水晶项链加工厂。她东拼西凑了2000元钱,腾出自家的两间住房做厂房,用吃饭桌子做支架,拆下陪嫁时的洗衣机上的电动机,装到自制的土研磨机上,又将一台买来的砂轮机改装成切割机。随后,她动员左邻右舍的10多个农村姑娘到她厂里来,就这样,海龙水晶工艺品厂创办起来了。这时的她一边自己设计水晶样式、琢磨水晶的研磨技术,一边手把手地教这些女孩切割下料、研磨抛光水晶粒珠。有一次,她在研磨水晶的时候不小心手指头磨掉了一块肉,正在家里备课的丈夫赶紧跑过来,把她送去医院。丈夫心疼地说了一路,劝她以后干脆别磨了。可吴兆娥并没因此放弃,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她的研磨技术更为精湛。
  

一炮打响

  看着面前放着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晶项链,怎么把它们销出去呢?从未做过生意的吴兆娥发愁了。她想到市里有亲戚,兴许可以帮忙,便找了去,可是她一开口,对方就以工作很忙没时间为由拒绝了。吴兆娥当时别提有多灰心了,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她就决定要风雨兼程地走下去。
  一位熟人了解了吴兆娥的情况后,就说市里正巧召开人大、政协两会,建议她到那里去看看。虽然心里很慌张,吴兆娥还是背着水晶制品大着胆儿来到代表们的住处推销。代表们看到有人来推销水晶制品,都感到很新奇,一下子围拢过来,拿起一条条精美的水晶项链开始端详。他们赞不绝口,有许多人还询问多少钱一条。没想到场面如此火爆,吴兆娥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她心里对这项链到底值多少钱也没有什么底,于是随口说了句:“这都是我们自己用东海纯天然水晶加工做成的,你们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吧!”
  这一句话可把大家给说愣了,也逗乐了。代表们看着吴兆娥腼腆憨厚的样子,主动帮她评出100元一条的价格,随后你一条我一条地抢购起来。第一次做生意就获得成功,吴兆娥激动不已,她数了数手里的钱:整整7000元。吴兆娥赶到家时虽已是后半夜,可心情还是平静不下来,这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往下走的信心和决心。
  199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吴兆娥带上1000多条各种款式的水晶项链独闯北京。她一到代表们的住处,项链就被争购一空。1995年,吴兆娥应邀到第4届世界妇女大会上展示、销售水晶产品。她的展位最引人注目,各种肤色的女性朋友们纷纷驻足围观,挑选产品。语言不通,吴兆娥就打着手势、或用笔在纸上写着阿拉伯数字示意价格,各国女代表们挑选到自己满意的产品,有的竖起拇指,有的连说“good”,双方都满意地笑了。会议还未结束,吴兆娥带去展示的两大包产品就销售一空。
  渐渐地,她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直拓展到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44条项链

  吴兆娥并不因此满足,她想得更深,看得更远——既然东海的水晶资源如此丰富,国内外人士都那么喜欢,这里的富余劳动力又那么多,何不让大家都跟着干起来,把水晶的开采、加工、销售做成个大产业链呢?吴兆娥增加了30多台加工机器,开始招收工人,并表示为大家义务培训水晶研磨加工技术。一时间,吴兆娥的工厂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农村的小姑娘、城镇的下岗女工,都争相来拜师学艺。不管是谁,无论底子多薄,吴兆娥都非常有耐心地教授。
  吴兆娥所在的牛山村土壤贫瘠,地高缺水,村民生活比较贫困。村里有位妇女李开娥,一家5口,全靠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连房子也是借住别人的。吴兆娥知道后,经常劝她去学点水晶研磨手艺,李开娥听了总是下不了决心:她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又不懂市场,并且年龄也大了,担心这手艺学不会。三番两次之后,吴兆娥急了,对她打包票说,你先试试,要是赔了,我替你垫上,赚了钱全是你的。这句话让李开娥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她终于点头同意学习水晶研磨技术,后来也进入到水晶加工这一行业来。如今,她和丈夫办起了自己的水晶加工厂,还盖起了一座两层小楼,开上了汽车。
  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到东海考察时,了解到吴兆娥不光自己富还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大姐后,欣然为她题词:“中国水晶大姐吴兆娥”。
  在吴兆娥44岁生日的那一天,许多经她帮助而发家致富、成就事业的下岗工人,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心,把精心制作的44条项链像水晶花环一样戴在她的脖子上,并喊道:“水晶大姐生日快乐!”
  

美丽心灵

  2003年6月,一位澳大利亚的客商黄先生,来吴兆娥的水晶门市部购买水晶制品。黄先生取完货交过钱就离开了,当吴兆娥再重新点钱时,却发现多了一张百元美钞。吴兆娥经多方打听、几经周折,终于从市里接待部门得知黄先生已经赶赴机场,准备回国,她急忙打车追了过去。当吴兆娥把这100美元交还到正准备登机的黄先生的手里时,黄先生感慨万千。从此,他们成了长久的生意伙伴,更成为了朋友。
  有一次,在南京的展销会上,销售人员将一条价值80元的水晶项链错卖成了120元,晚上盘点时才发现这40元的差价。吴兆娥严厉地批评了这位销售人员,第二天她亲自找到客人,退还了多收的40元钱,同时还向对方真诚地道歉。也许有人会说,这区区40元算得了什么,可是吴兆娥却认为意义重大:讲究诚信、顾客至上才能长久地把生意做下去。客人接过钱后,感动得连声称赞吴大姐诚实本份。就冲着吴大姐的为人,这位客人后来又到吴兆娥的展位上买了100条水晶项链。
  还有一件事情也使吴兆娥美名远扬。1998年,中国佛教界要选购一块水晶做一尊金刚菩萨,当时有关部门已把80万元钱打到了一名东海生意人的账户上,委托他购买水晶,可此人却欲以40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笔生意。由于筹备的资金不足,对方无法接受这一价位,便求助于“水晶大姐”吴兆娥。吴兆娥二话没说,就替他们另寻了一户水晶符合标准的农户,并协助其与那农户直接面谈,结果以17.4万元的价格成交。事后人们再谈起此事时,有人就说吴兆娥真傻,不收400万,300万元也是可以的呀!吴兆娥摇摇头坦然地说:“并不是什么钱都能赚的,佛教宣扬做善事,他们的钱来之不易,要靠每个居士募集。这次就算是我为佛教做点贡献,也算是我的造化了。”都说水晶美丽、晶莹,可“水晶大姐”吴兆娥的心灵绝不逊于水晶。
  凭借着浪漫的水晶和美丽的心灵,吴兆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还获得了“全国创业之星”、“光彩之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与此同时,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好。2003年,“海龙”商标被评为连云港市知名商标,“水晶大姐”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如今,海龙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发展为下设5个分厂的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不再仅仅是水晶首饰,而是涵盖到收藏类、礼品类等系列300余个品种,畅销国内外。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