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社会底层挣扎打拼,青年把脑袋拴在腰上闯荡江湖,中年金盆洗手急流勇退,晚年政商两界红透两地、爱港爱国众人尊崇……这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传奇!


霍英东: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生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杨文华
  2006年10月28日晚,香港富豪、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在北京去世。
  霍英东个人资产大约130亿港元,是香港10大富豪之一。他一手建起的商业王国,拥有霍兴业堂、有荣、立信3家霍氏家族企业,其中霍兴业堂主要是家族物业,有荣发展船务、码头及地皮生意,立信则主营建筑业务。在港台亿万富翁中,霍英东恐怕是出身最苦的一个。他的经历堪称传奇:起于寒微,跻身名流;爱财富,却有扶贫济世之心。他置家族命运于政治风云之中,历经香港乱世,抗美援朝时偷运“禁运”物资入内地,促香港回归,改革开放中身先士卒……个人与家国,财富与社会责任,他用一生给出了选择。
  2006年10月31日下午,霍英东遗体抵达香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特意来到霍家大宅,对霍英东太太吕燕妮说:“全香港,无论上、中、下、左、中、右,都在赞颂霍先生。他已经获得了香港人的心。”
  从开杂货店到建立一个庞大的霍氏商业王国,霍英东的经历,正是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一个小小货运港口变成国际大都市的缩影

卖杂货起家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1923年出生于香港一户水上人家,在5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双亲给他取名“官泰”,希望他长大后当大官,他上学后改名“英东”。霍英东7岁时,父亲和两位兄长相继去世,他随母亲和一姐一妹上岸生活。因日军侵占香港,霍英东中途辍学,开始从事体力劳动养家。20岁时,霍英东开了一家杂货店,第一次当老板。两年后小店结业,他的生意愈做愈大,涉猎范围越来越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当地一些机构对其进行拍卖,价钱很便宜,购得后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
  

海上贸易打破禁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联合国对中国实施封锁。霍英东冒着“禁运”及武力缉私的巨大风险,偷偷向内地运送“禁运”物资。在1年多的时间里,他白天联络、发货,晚上开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天都没有耽误过。”这段经历为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这是他日后以地产发家的基础。
  但这段经历也使他饱受争议,坊间流言一说他靠走私起家,一说他那时曾做过军火生意。霍英东认为,当时确实“没有报关”,但香港一贯是“自由港”,货物自由进出,出了香港水域就更不是港英管辖范围,而且他运载的只是铁皮、橡胶、轮胎、西药、棉花、纱布,从未运过军火。
  2004年80大寿之日,霍英东首度打破沉默,澄清他没有走私,并坦言:“如果说当时我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打破封锁禁运,那是骗人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认识。但说当时我一点认识、一点想法也没有,也不是事实。”
  

香港“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
  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受到启发,他决定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海沙大王”

  霍英东还有个美称叫“海沙大王”,也来自他在经营上的创新。上世纪60年代,香港实业界人士很少进入淘沙业,因为它需要的劳力多,投资大,而获利相对较少。但霍英东从建筑业的广阔前景预见到淘沙业也必将有大发展,所以大胆地吃起了这只“螃蟹”。1961年底,他花费巨款,从泰国进口了一艘大挖沙船,命名为“有荣四号”。
  香港经济起飞后,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对建筑材料黄沙的需求量极大,霍英东的淘沙船队因此财源滚滚,成了他的又一株“摇钱树”。
  

涉足博彩业

  尽管霍英东本人非常反感涉足赌业,却被澳门赌王何鸿燊借钱拉上船,“无心插柳”做了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的大股东——霍占“澳娱”股份27%,今日市值近100亿。自上世纪60年代始,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主宰澳门博彩业达40年之久。
  霍英东本人及所属公司并不参与赌场经营,只是坐收巨额利润。虽然他将赌场收益基本上都用于慈善事业,但内心一直对这种“不义之财”耿耿于怀。2002年4月,霍英东退出“澳娱”,把所持约值60至70亿元的股份,全数赠予他在澳门成立的基金会,用于建设澳门。那次捐股,不但成为港澳地区的一时佳话,更打破香港历年来一次性捐款的最高纪录。
  

率先投资内地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霍英东率先积极地开始了在内地的事业,从广州白天鹅宾馆到中山温泉宾馆,从公路到桥梁,从体育基金到残疾人福利基金,从暨南大学到英东游泳馆……
  他在珠江三角洲捐赠或投资建起了多座桥梁,并率先推行收费还贷、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的新方法。这在中国内地是个大胆创举,它使中国的桥梁建设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广东省就是靠这一方法,在过去的10年间,建起1000多座桥梁,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奇迹。除了“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的新方法,霍英东在内地投资时提出并经实践成功的一些新思维,比如“有人气才有财气”、“送一条肥鱼,不如送一张网”等,以及在中山温泉宾馆和白天鹅宾馆推行的工资、物价和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改革,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霍英东晚年致力开发位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港,并为之投入巨大心血。南沙项目对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与广东经济建设有极大贡献,尤其是对促进珠三角西岸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并且坚持爱国。霍英东一生的所作所为,为他赢得了八方尊重

“无意中爱国”

  “爱国,就是付出,就是不问回报地付出!这与当今的现实有极大距离,不少人以爱国为名,计算权力和金钱的回报,看风使舵。付出,已经很希罕了。”这是一家老牌香港媒体悼念霍英东文章里的话。
  霍英东曾在前几年多次向朋友提及自己当初发家的“无意中爱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出于赚钱的需要,冒着港英当局和海盗的双重威胁,为新中国秘密运送了大量“禁运”物资。这个当时发财的生意,同时也成为了霍英东与新中国生死与共的开端。
  到上世纪60年代,霍英东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好朋友,还帮助中方做统战工作。冯景禧、李嘉诚、郭德胜、李兆基……一个个地产巨头,也是从那时起与北京有所接触。在1985年,他又巨资注入董氏家族的“东方海外”,使其好友、濒临绝境的董浩云避过破产的劫难。
  

情系祖国 捐资无数

  长期以来,霍英东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及家乡建设捐献了大笔金钱。1984年,他把家族与公益事业分家,拨出10亿元成立霍英东基金会,全部收益用于内地建设及教育方面。基金会共资助了110多个建设项目,分别以投资合营、捐赠、低息贷款等方式进行。1986年,他又拨出1亿元成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内地教育事业;此外还成立霍英东体育基金会推广体育活动。2003年,霍英东捐出2000万元帮助广东省抗击SARS.他的慷慨捐赠,在很大程度上使他的香港大亨和爱国资本家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霍英东捐款的五分之一,是直接捐赠体育项目。霍英东曾作过解释:“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
  从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合法席位被恢复、中国重回现代奥林匹克大家庭,到北京申办2000、2008年奥运会,霍英东在台前幕后都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中国与悉尼争办千禧年的奥运主办权,霍英东事先做了大量工作,信心十足,竞争结果却是北京以一票之差落败,当时身处会场的霍老,伤心地与中国选手抱头痛哭。“不住了,不住了,我要走了。”他原本自己花钱在酒店订好了庆功宴,却只能连夜搬走。
  第二次申办奥运会是2001年,霍英东没有参加,但当中国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后,他兴奋地致电儿子霍震霆,两人在电话两端又哭又笑。他不顾夜深,跑到附近的球场,一头扎进欢乐的人群中庆祝。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获得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访港,霍英东给来访的金牌选手总计大约2800万港元的重奖。这是他最后一笔较大的捐赠。
  近20年,中国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迅速上升,霍英东与其儿子霍震霆功不可没。
  

南沙“候鸟”

  南沙是霍英东晚年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逾100亿港元,开发南沙以东21平方公里土地,工程包括兴建港口、高尔夫球场和旅游区等。
  数十年间,除了有特别事情外,每周,霍英东都像候鸟一样,定期乘坐公司的客船,到南沙一两天,为南沙的开发出谋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他还经常把3个儿子带上,父子齐出动,一起推进南沙开发这个跨世纪的庞大工程。
  霍英东说:“我很多内地投资都不求回报的。一件事只要对国家、地方、百姓有利,就值得我们做。”
  在开发南沙的过程中,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受到了地方个别官僚长期的刁难,但即使是这样,他依然为南沙奔波。“这不是钱可以决定的一种信念了。”他的朋友何铭思回忆说。即使自己身受地方腐败的祸害,又常见到一些不好的新闻,霍英东总是和他说,“是这样的啦,将来一定会好的……有希望的,这个国家有希望的。”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