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春现在从事的是白酒酿造和营销,他把酿酒的原理用到了对儿子的培养上。他说,酒是酿出来的,人也是“酿”出来的


于长春:酿酒亦酿人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特约记者 张宜昌 ■王永岱 陈雷
  1999年年初,由于种种隐患淤积成灾,于长春几十年苦心营造的经济大厦坍塌了,20多家分公司相继倒闭,亏损额达到了2000多万元。
  于长春是条硬汉子,破产的打击没能使他倒下。那段时间里,他经过苦苦思索,找出了答案:文化低、观念旧、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对现代管理方式和机制似懂非懂。即使一度成功了,充其量也就是个“草莽英雄”。
  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于长春心里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他要从学文化、学现代企业管理下手,东山再起。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念头袭进脑海:将来儿子可别蹈我的覆辙!
  于长春的儿子叫于瀚阳,他是在“蜜罐”里泡大的。18岁之前,于瀚阳生活的路一直溜溜顺。那时,他要什么家里给什么,从来没尝过缺钱的滋味。在这种平平顺顺的环境里,于瀚阳的学习成绩也是平平。
  父亲公司的破产使得于瀚阳生活的路陡然变得坎坷不平了。2000年,于瀚阳就读的贵族学校涌起了“出国潮”,班里的同学几乎都出国了。于瀚阳也随波逐流地想出去。出国需要好大一笔费用,于瀚阳回家来要。以往只要说要钱,家里立刻点票子。而这次,于瀚阳遭到了拒绝。父亲告诉他:“咱家破产了,房子卖了,车也卖了,还欠债1000多万,爸爸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没钱供你出国。你在国内好好学学企业管理和营销,帮帮爸爸,爸爸吃亏就吃在没文化上了……”
  长这么大,于瀚阳第一次听到父亲用这样沉重的口气说话。他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便打消了出国的念头。怀着单纯的、为父亲分忧的心理,于瀚阳报考了沈阳理工大学。
  

酿酒酿人是一理

  于长春第二次创业选择的是白酒业。他给新创办的公司取名叫“辽新酒业有限公司”。他认真总结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很快,他开发的“燕京”牌白酒成为当地名牌产品,4次走进国宴,还被评为“中国名优食品”、“消费者喜爱的可信赖品牌”。
  以前,于长春不胜酒力,投身酒业后却每天“泡”在酒里——他要不停地品酒,品各种酒,借以和自己酿造的“燕京”对比。一天,他在品酒时突发奇想:这普普通通的粮食经过一番蒸煮、发酵、勾兑,就酿成了醉人的琼浆。那么,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像酿酒一样——如果说年轻人是普通的粮食,不经酿造不能成为美酒;学校教育只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蒸煮,它可以使粮食从生到熟,但不能发酵,更不能“出酒”。
  所以,当儿子于瀚阳大学毕业后,于长春立刻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发酵”。他交给儿子一项任务:成立一个公司,宣传推广“燕京”品牌,开发市场。他为儿子提供了一处办公场所,给了他3个月的办公经费,让儿子自主创业。他告诉儿子,有困难别找我,自己想办法去。一次,儿子想向父亲讨教几招。他说:“我的经验是我的,对你不一定好使;你的经验要多方吸收、自己积累。不过我可以把我的教训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于是,整整一个下午,于长春放下尊严,详细而深刻地向儿子讲述了自己以前是怎样一步步败走麦城的。
  

逼曲子“出酒”

  于瀚阳带着从大学课堂上学来的现代营销管理知识,带着父亲的期望,带着自己的理想和全新的观念开始创业了。
  于瀚阳认为,创业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队来协助,必须根据自己的创业目标寻找一批合适的人。于是,他招了一批大学毕业生,聘请专业人士免费为他们培训市场营销知识及品牌推广举措。学员们上午学习,下午就走向市场推销“燕京”白酒,把学到的营销知识尽量融汇到实践中去。
  于瀚阳办的这个营销培训公司很受大学生欢迎。原计划每期培训300名学员,但每期报名人数都超过了400人。学员们在这里学习不用掏学费,推销出去产品还有提成,更主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让他们在以后求职时增加了自身筹码。从这出去,再到别家公司应聘,他们可以信心十足地推销自己:“我不但有文凭、还有实际工作能力,不信,请看我的营销业绩……”
  许多酒业厂家推销产品时,都是先铺货,后收款,经常因为代理商卖完产品后不及时返款而发生纠纷。厂家很是头痛:不赊给代理商,产品就推销不出去;赊给了代理商,讨钱又困难。
  年轻的于瀚阳带领一帮大学生,居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刚成立1个多月,他们就用“燕京”酒敲开了100多家酒店的门,全部是现款交易,一手钱一手货。这个业绩让许多老资格的经销商都感到吃惊。原因呢,不外乎3点:一是酒的质量;二是营销手段;三是这帮年轻人开拓市场的能力。
  公司运营状况良好,于瀚阳心中甚是得意,有时在父亲面前不免喜形于色,露点傲气。
  平心而论,于长春对儿子公司的正规化管理和完善的制度以及现代营销理念还是认可的。特别是开业1个多月就取得了货款同步的营销成果,他也从内心服气:自己在这方面就没做好,至今外边还有200多万元货款成了讨不回来的死账,儿子在这一点上,确实胜过了自己。心里是那样想的,于长春嘴上却说:“这点小成绩不算什么。别忘了,我创业时是一穷二白,你起步时我给你搭好了平台,你没有理由做不好!”
  平时,于长春从不当面夸儿子,每当听儿子说赚了多少钱时,他总是告诫儿子:“钱挣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能不能做成事,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于长春也从不干涉儿子公司的事,儿子有时遇到难处,他袖手旁观,而且还时不时给儿子出点难题、设点障碍,让儿子去做“把木梳卖给和尚”的事儿。他管这些叫“逼曲子出酒”。
  

好酒还须陈放

  如今,于长春的酒业搞得很成功,“燕京”白酒在市场上挺走俏;他还想重新整合辽中县100多家小酒厂,创兼香型散白酒品牌。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人才。他给了儿子于瀚阳一项任务:你的公司3年内要给我培养出300个人才——150个销售经理,150个助理。
  可以说,于长春酿酒酿得很成功。但是儿子这坛“酒”,他自认为“酿”得是否成功呢?
  采访中,于长春颇为得意地说:“他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了,在管理上有些地方比我做得好,只是嫩了点,但确实是好料,像高粱一样。用高粱酿酒肯定比苞米强,比地瓜干更强。经过这1年的实践,‘发酵’得也不错,再把我的失败教训和他的经营理念和现代营销方式一‘勾兑’,就能‘出酒’了。但是,要成佳酿,时间还不够,毕竟好酒还是需要‘陈放’的,‘陈放’到一定时间,才能‘开坛十里香’……”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