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做事与做人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9期  [字号:  ]  

作者:■陈育新
  凡是到过峨眉山的人都知道,要想登上金顶必须经过两个大的转折点,一个是万年场,一个是雷洞坪。通常我们要问有经验的人,需要带什么东西,上山的路有几条,有可能碰到什么情形等等。之后,我们要确定同行者,再经过商量,确定一条路线。登上金顶,蓦然回首,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从开始确定目标,到寻找途径,再到选择方案,最后才到达光辉的顶点。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我们也常常会有同样的感受。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我们每天要做许多不同的工作:调查研究,讨论方案,制定计划,监督检查等等。只要用心,工作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慢慢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经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可能就到此为止了。如果再深入一步,我们就能从繁杂的现象中找到一些共同的东西——规律,掌握了规律,我们的工作就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做事的四个阶段

  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将经验性的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能动地开展工作。不论是研究方案还是制定政策,如果沿着功能——规范——优化——简化的路标攀登,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就会大为提高。
  首先,不论做什么工作,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目的其实就是确定功能,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是这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
  其次,是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工具和由谁来实现目的。实际上,这也是形成规范的过程。因为只有经过了这一阶段,后人才能复制前人的成功。
  再次,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最省时、省事、省心,即优化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我们将由表及里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弄懂事物的“性格”和“脾气”,知道怎样与其相处。
  最后,在经过了前面三个阶段的调查、讨论、探索——科学化的过程后,才能到达“什么是好”——艺术化的境界。简化是优化到极致时的一种状态。到了这一阶段,隐藏在事物中的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但知道怎样与其相处,而且对其有了入木三分的理解,就可以能动地、恰如其分地挖掘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做人的四个层次

  我曾将企业管理者分为四个层次:不少企业管理者很想把工作做好,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找不到方向,或者沉浸于某项具体事务、纠缠于某个细节的完美而不能自拔;有的企业管理者虽然知道“应该做什么”,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他看见了目标,却找不到通向目标的途径,或者照猫画虎、生吞活剥,或者埋怨环境不好、运气不佳;有的管理者虽然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却缺乏勇往直前、追求美好的胆识,胸无大志,浅尝辄止,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有的管理者把前面的三条都做好了,却弄不清“什么是好”,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冷热不均、瑕瑜互见。我认为,“应该做什么”是责任,要靠理想和信念来牵引:“应该怎么做”是方法,要靠知识和经验来支撑:“怎样做才好”是技巧,要靠学识和智慧来滋养:“什么是好”是标准,要靠见识和胆识来提升。
  能否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是否入门的标志。过不了这一关,连企业管理的门都进不了。
  没有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难以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做大事之前必须学会做小事,小事都做不了,大事也难以做好。再聪明的管理者都不可能超越这一阶段,不少管理者就是因为耐不住这一阶段的寂寞而被淘汰了。
  技巧和智慧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不能精明做事,诚实的信念就可能动摇,辛勤的努力将大打折扣,崇高的理想将无所依附。过了这一关,企业管理者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工作起来就会有顺风顺水的感觉,这时,就进入了良好状态。
  “什么是好”是对管理者素养的综合检验。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对所从事工作的浓厚兴趣,对所确定奋斗目标的孜孜以求,对所确立的信念和理想的刻意追求。当管理者知道“什么是好”的时候,他对工作自然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安排,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在做人与做事的背后

  实际上,只要静下来细细推敲,我们就会发现,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好、什么是好与功能、规范、优化、简化,本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是所描述的对象不同而已,前者的立足点在做人,后者的立足点在做事。做事的阶段与做人的层次相关联,也就是说,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与自身的修炼——改造主观世界的层次相关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似并列,实际上,其先后顺序却不可更改。要做好任何工作,这四道关口,或者说四个坎,是必须通过的,并且其顺序不能颠倒。
  古人将人生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先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后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不过我们这里把中间这个层次一分为二罢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跨越过程。当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实际上,从功能到规范,从规范到优化,从优化到简化,也正是沿着这个轨迹进行的。功能首先说的就是“应该做什么”,规范说的就是“应该怎么做”,优化说的就是“怎么做才好”,而简化说的正是“什么是好”。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讲道:“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具体的实践,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我们再将眼界放宽一点就会发现,只要是活着的事物,莫不如此:从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演变到一个项目的开工、建成、使用、淘汰,从一个想法的形成、出台、执行、完成到一件工作的开始、成形、完备、结束,从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到文章的起承转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论真善美还是假恶丑,也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有始就有终,有起就有落,无一例外,所不同的只是过程和结果,我们期望更多的只是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罢了。
  我们的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如果都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对所从事的工作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立场和观点,就能够比较从容地面对困难和问题,就可以将正确的理论变为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作者系华西希望集团董事长)

编辑  朱元琼(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