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财心得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9期  [字号:  ]  

作者:■王栋
  王栋,男,24岁,北京某二级医院外科医生,工作刚满1年。初中时即涉足过股市,后一直自学经济、理财方面的知识。现已在北京买房,且有存款万余元。
  2005年8月,我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区区1000多元迅速告罄。当家里的父母宣布“喂奶”结束时,我意识到我独立理财的时候到了。
  我选的第一个理财项目是房子。要在北京扎根,没有房子肯定不行;看着房价火箭似的往上窜更会受不了。这时,未开盘的首期期房变成了我的目标。现在购房,不光考虑自住,还要考虑资金保值、升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的上升能力较强,而短期风险较小。所以,与其把大笔的资金放到银行里,还不如把它拿到房地产市场去升值。在楼盘的选择上,我首先考虑到交通。如果交通便利,不仅自住方便,楼盘的升值能力也有保障。于是我沿着拟建地铁找楼盘。其次,我考虑的是楼盘的规模。大规模的楼盘配套设施齐全,内部环境相对独立。第三是价格。对于价格,期房一般优于现房,一期优于二期。但在选择期房时要注意,工程质量问题、周边设施、环境问题以及物业管理问题。
  最终我选择的是一处170万平米的大楼盘,距拟建地铁10号线有一站地,公交车很多,距离三环也不远。还没有开盘时我就先和售楼经纪联系上了,经过几十个小时的等待终于排上号,以每平方米5400元的价格买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两居室。因为该楼盘的开发商全国知名,物业也属于其旗下,让人比较放心。现在,因为开发商已经有大笔资金回笼,广告效应也有了,一期的后续几栋楼都涨到每平方米7200元了。
  房子的问题告一段落,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了有一个较高的折扣,我选择了一次性付清房款,欠下了亲戚很多钱。虽然不用到银行贷款交月供,但出于诚信和亲情,也要尽快还上这笔钱。我只有调整自己的支出项目,开源节流。半年后,我的银行存款居然有了近万元。
  就在我高兴时,一则消息又让我徒生烦恼。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保守测算也达到了3%,而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也不过2.25%,再扣除利息税也就是1.8%左右。怎么才能让自己的钱别越攒越少呢?绝对不能让钱躺在银行里“睡懒觉”。这就涉及到短期内闲置资金如何去投资的问题。
  投资不是投机,不是为了以小博大赚大钱。投资时我考虑了3个方面:资金的安全性、灵活性、收益性。我分析了自己的资金需求情况。房子在1年后入住,需要付契约税、维修基金,进行简单装修和买家具,这些至少需要5万。3年内有可能的话要脱产或在职深造,有收入减少或中止的可能,那么又需要3万元来维持基本生活和学习的需要。10年后应该归还房子所产生债务的85%-100%.近期所要面对的就是1年后一笔较大的资金支出。明确了目标,就要考虑资金应该投放到哪里去。这时,最近异常热闹的基金进入了我的视线。基金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及他们的智囊团去运作,把有限的闲散游资汇集成有规模的资本,钱可能被投入到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或股票市场。通过这个渠道我可以有效降低因为缺乏专业的资本运作知识和信息闭塞而增加的投资风险,还可以取得规模资本带给我的较高收益。而且基金的赎回相对于定期存款要灵活得多。通过对各种类型基金特点的分析,我选择了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比例为4:3:3来投资。同时我办了一张工行的中油国际信用卡,通过货币基金和信用卡之间的配合来解决大额活期存款问题。这样既不影响日常消费,又可以使资金处在较高的利息状态。
  然而,“投资理财金字塔”的学习使我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保险。胡适先生很早就说:“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极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真做现代的人。”对于24岁的我而言,经济能力很有限,今后还有很多开支,尽管没有家庭所累,但仍然要想到为我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于是,我的第一份意外伤害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就纳入了投资列表。
  24岁的我,刚刚踏上理财的道路,还处在努力积累财富的阶段,我建议的投资比例为:高风险占50%,固定收益占35%,保本占10%,保险占5%的组合,仅供大家参考。

编辑  高静(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