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就得随俗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8期  [字号:  ]  

作者:■赵倡文

  十几年前,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雄心勃勃地离开民他所工作的政府机关,决定凭自己的真本事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首次应聘,他就凭着过人的才能从50多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家知名大集团销售部的销售员。
  上班的第一天,正是8月盛夏,北京的夏天就是坐着也热得人喘不过气来。可为了给人以好的印象,他如在机关上班时一样西装革履。开始工作了,他从西单开始,一家一家饭店推销公司的色拉油,但不是遭到餐馆老板的白眼,就是被保安轰出来。当夕阳西下时,他喝着最便宜的矿泉水,算了算,这一天,他进了87家饭店,没卖出1桶色拉油。他以为自己没有尽力,第二天更加努力,可收获还是空空。就这样,到月底发奖金时,他只拿到了保底的600元钱,而他的同事却三千五千地拿,是他的数倍。看着别人丰硕的成果,他陷入了深思:是自己能力不行吗?是自己不尽力工作吗?都不是!为了尽快找到自己推销失败的原因,他开始认真观察同事工作中的一言一行。
  这天,一个部门经理请客户吃饭让他作陪。在餐桌上,部门经理一改往日的威严,与客户上自天文地理,下到家长里短无所不谈。整个饭局的气氛非常活跃融洽,生意自然也就大功告成。饭局结束后,对照部门经理的做法,他开始反思自己。如果让自己单独陪这个客户,自己的话题会有那么多吗?气氛会有那么好吗?他给自己的答案自然都是否定的。为什么?他开始寻找原因。最后,他明白了,原来制约他的不是他的素质,而是他在政府机关工作时自己给自己定的“三不谈”原则,即:工作生活中要做到一不谈金钱,二不谈女人,三不谈琐事。可想想部门经理在与客户的交谈中,哪句话离开了这3个话题呢?猛然,他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推销失败,就在于自己没有入乡随俗,仍坚持着在机关工作时的那个“三不谈”原则。他又反思,在工作中,有哪个推销员像他一样大热天西装革履,又有哪个推销员像他一样上门推销一进门就直奔业务,与客户没有一点交流?他又想到,自己身边的同事,哪个在工作中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琐事呢?哪个不是口若悬河,与客户打成一片,亲如一家?于是他开始入乡随俗,改变自己那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机关形象”,在与客户交往时也开始谈金钱、谈女人、谈琐事。形象变了,自然人们也愿意接近他,于是他的业绩上去了,经过奋斗他成为公司销售第一人。
  这个故事中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现在最著名的销售大师,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经营报》企业诊断专家王文良先生。
  入乡随俗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因此,当我们怀才不遇时,就需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应像王文良先生一样,及时改变自己,去入乡随俗。要知道,王文良先生成功前后的文凭没有变、敬业精神没有变,可为什么前面失败、后面成功呢?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他及时融入到推销的环境之中。如若不然,就是再勤奋敬业他也难有所作为。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你有多高的文凭,自身有多好的素质,如果你不能入乡随俗,去适应环境,那么你的才智就会受到制约,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走的道路就会充满荆棘;如果你入乡随了俗,寻找到了自身价值与所处环境的最佳结合点,那么这个结合点就会成为你工作能力的倍增器,让你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你的才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你的回报就会无比丰厚,迎接你的就会是成功的光明大道。
  要记住,竞争的法则是适者生存。

编辑 李玉海(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