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打回来”的经营战略,成就了熊晓洪和他的竹地板事业


贵竹:墙内开花墙外香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8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李海侠

  崇义县地处江西西南部,境内植被茂盛,85%的面积被郁郁林木所覆盖,其中尤以毛竹为最,占了林地面积的17.24%,由此而得“毛竹之乡”的美誉,是国家林业局1996年命名的“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因为崇义县的土壤中富含竹子所需的矿物质,竹子的竹纤维密度比一般地区要高出10%-20%.这种品质的竹子正是竹产业难得的资源,当年的台湾商家正是看中了这点,才接过了当地政府抛来的绣球,在崇义县投资办起了一家颇具规模和档次的竹制品加工厂,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竹产业。
  但天不遂人意,由于种种原因,这家竹制品加工厂最终只做了3年就关门歇业了。
  那时正值1997年的冬天,台商找到了熊晓洪——一个当时在做花卉生意的本地汉子,欲将已停产的厂子托付给他。熊晓洪拥有大型卡车,平时除了将自家的花花草草运往外地,还帮该台商将其厂里的半成品运到浙江、广东等地去。熊晓洪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在与台商打交道的3年中,他时不时地帮助台商解决一些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彼此成了好朋友。此时,为了保住厂里的固定资产,台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熊晓洪。
  但是,厂里的机器大多是竹加工行业早已淘汰的设备,也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这样一个烂摊子,接过来能有什么作为呢?朋友和家人都劝熊晓洪别管这事,专心做他现在蒸蒸日上的花卉生意。但熊晓洪有自己的想法,崇义作为“十大竹乡”之一,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资源和悠久的竹加工业的传统,发展竹业很有优势。
  在接过了这家竹加工厂之后,熊晓洪并没有鲁莽地马上开工生产,而是和他的弟弟一起,在3个月内跑遍了大江南北进行调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和运用,竹子加工已从以民间手工业为主向工业化生产转移,产品也从传统的竹筷、竹椅、竹工艺品等向竹地板、竹编胶合板、竹装饰材、竹木复合地板、竹集成材家具等多用途的方向发展。加上竹子的生长期大大短于木材,以竹代木是必然趋势,竹产业大有可为!

熊晓洪的工厂吸纳了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在我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朋友都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当熊晓洪说到创业之初,要不是全厂员工的患难与共,要不是朋友们的解囊相助,他的事业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要在废墟上重建罗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盘下工厂后,熊晓洪已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购买新的设备,虽然有许多竹产品可以做,但以他当时的实力,只能先从简单的半成品做起。于是,熊晓洪兄弟俩开始到其他竹厂去参观学习,然后回来反复揣摩、研究人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标准。兄弟俩由于会开车的缘故都懂一些机械技术,为了节省资金,就运用所学把厂里的机器全部拆开来重组,只花了些小钱买了些零配件,就让那些旧设备又起死回生了。就这样4个月过去了,等到他们正式招工投产,已经是1998年的夏天了。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正值不惑之年的熊晓洪就遇到了两个坎。
  由于资金紧张,开业不久,工厂就发不出工资了,连续6个月只能给员工发基本生活费解决吃饭问题。换了别的厂子或许早就留不住人,只有唱空城计的份了,但厂里的员工却毫无怨言,他们和熊晓洪患难与共,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不久,熊晓洪在广东中山的小榄镇找到了他的第一个买家,在第一批半成品卖到小榄后,其竹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陆续销往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第二道坎出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当时工厂经过将近1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资金,熊晓洪不再满足于生产半成品,他要向更高档次的竹地板生产领域进军。1999年他购进了油漆生产线,开始生产竹地板,雄心勃勃地想先从自家门前攻城略地,进而在国内竹地板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他在赣州设立了一个销售点,并在当地电视台等媒体上大做广告,可竹地板却始终销不出去。熊晓洪回忆当时的惨淡情景:竹地板压在厂里销不出去,工厂还不能停工,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只有拿起电话,给朋友们一个一个打过去,让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尽快给他凑点钱。
  世上不缺锦上添花,却少有雪中送炭。但熊晓洪的朋友们很快就给他凑来了8万元,熊晓洪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帮熊晓洪,这与他10多年来经商所积累下来的好口碑是分不开的。
  在1984年干个体卖大米的时候,熊晓洪就经常接济有困难的老乡,让他们先拿米后付钱,且从来不去催账。熊晓洪认为,经商也得先做人,别人有困难就该帮,即使钱收不回来,也是行善积德。1994年,熊晓洪到外省进货时发现了一个新兴产业——花卉种植,他果断地把之前10年经商所赚的30万元钱全都投入到花卉产业中去,一下子就种了10亩兰花,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被有关媒体称为“江西兰王”。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数百人靠花卉发了家致了富。可以说熊晓洪的敢为人先和侠肝义胆,让他在当地老百姓中留下了好口碑,在朋友们的心中更是值得信赖的人。
  

国际品牌崇义造

  “你崇洋,我就销洋。”熊晓洪在国内市场受挫后,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决定走国际品牌路线,先走出去,再打回来。

  由于本地人“崇洋媚外”的消费观念作祟,三四百元一平方米的洋地板有人买,熊晓洪的二三百元一平方米的竹地板却没人要。痛定思痛之后,熊晓洪决定先放弃国内市场,转而开拓国际市场,将自己的竹地板打造成国际品牌后,再回国内和洋地板一决雌雄。
  怀揣着从朋友们那里借来的8万元,熊晓洪去参加广交会时愣是没舍得花钱买展位,只买了张门票就进去了。可没有展位如何展示自己的产品,熊晓洪就和一个江西老乡套近乎,将自己带去的竹地板产品摆在了这位老乡的货柜旁,就这样引来了一位日本客户。
  虽然这位日本客户看了熊晓洪的产品后并不满意,但熊晓洪表示可以按照他们的标准和要求生产产品,并把日本客户请到了厂里,共同研发产品。熊晓洪的诚意和认真的作风让日本客户折服。不久,客户就下订单了,这让熊晓洪欣喜不已,感觉到自己的事业从此将掀开新的一页。
  但就在此时,管理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负责生产的副厂长以前在国营厂时曾与日本人打过交道,认为日本人特难缠,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苛刻,他建议还是不接日本人的订单为妙,以免鸡飞蛋打,劳民伤财。
  但熊晓洪不这么想,不就是产品品质的问题吗?要求高不就意味着只要达到了日本客户的要求,就拿到了国外市场的通行证了吗?要走国际品牌的路线,只要攻占了日本这个“桥头堡”,还有什么攻不下的山头?何况苦口婆心地将日本客户从广州拉到崇义,岂能让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没说的,一个字——干!
  本来竹地板产品的国际标准在品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就高于国内标准,而日本客户的某些苛刻要求更高出了国际标准。熊晓洪决定既然要做国际品牌,就要做到最好。他们选用4-8年竹龄的毛竹作为原材料,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使用的化工原料都是能吃的环保型原料,使得产品的甲醛含量几乎为零,同时还在竹地板的光泽度、耐磨损度、抗变形度等工艺上精益求精,最终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了日本客户的认可,“贵竹”牌竹地板在国外一炮打响。日本客户的订单成了“贵竹”牌竹地板通行国外市场的一张名片,成了外国客商了解熊晓洪企业的一个窗口,为企业带来了世界各地的订单。
  打开了国外市场,熊晓洪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2000年,贵竹公司加入了国际地板协会;2001年4月,公司被国家外经贸部赋予企业自营进出口权;2002年6月又通过了ISO9001和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公司注册的“贵竹” 牌商标被评为省、市知名商标。
  熊晓洪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公司从未出现过一起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客户不满的事件。有一次,厂里库存的部分产品长虫了,有人提议将这些产品作次品销售。熊晓洪坚决不答应:“海尔砸冰箱,我就砸地板吧。”工人们都很难过,下不了手,他就带头抡起锤子砸了那些不合格的产品。
  为了保证“贵竹”的国际品质,熊晓洪还专门承包了1万亩竹林用来搞科研,与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工程院等数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研究开发竹资源产品的协议,先后取得了竹木复合地板的3项国家专利。
  我们在熊晓洪的办公室里看到了插满红旗的世界地图,显示着“贵竹”产品已经销往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老熊说,“贵竹”现在每年二三十万平方米的产量已跟不上红旗扩张的速度。
  事实证明熊晓洪当年的决策是正确的,虽然竹地板在国内接受度低,但在国外早已被消费者认可,除了因为竹地板具有弹性、防潮、硬度强、冬暖夏凉等特点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它是一种保护地球生态的环保产品——因为竹子是地球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常伐常新,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以竹代木,不失为保护环境的好路子。另外,竹地板较之木地板,其优势也非常明显:自然硬度比木材高一倍多,因此不易变形;纤维密度比木地板高,将竹地板与木地板同时用水浸泡24小时后,竹地板的膨胀变形率仅为木地板的一半;生长半径比木头小,受日照影响不严重,没有明显的阴阳面差别,因此色差比木地板小;价格相对便宜,一般高档竹地板的价格仅相当于中档木地板的价格。
  如今“贵竹”产品畅销国外了,已经实现了熊晓洪走出去的理想,但如何打回来,老熊觉得还须从长计议。不得不承认,国内的许多消费者还没有认识竹地板,也更谈不上接受竹地板了。不过,今天的“贵竹”与8年前的“贵竹”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了,老熊认为大城市的人观念应该比较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于是不久前,他在北京设了一个“贵竹”竹地板系列产品销售点,以期从京城突破。
  

赚钱的4个阶段

  “1974年-1984年,我在家务农,为了生存而赚钱;1984-1994年,我是小商户,为了养家糊口而赚钱;1994-2004年,我是企业家,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赚钱;以后我的目标就是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回报社会而赚钱。”

  1998年熊晓洪创建“贵竹”时企业资产尚不足30万元,如今的“贵竹”已身价过千万,有人问熊晓洪,你现在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了,怎么还整天东奔西走,忙个不停呢?他回答:“我能有今天,是社会造就了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离不开大家对我的支持。如果我赚了钱就停止不前,别人会说,‘你看,当初大家把他扶起来了,现在他赚了钱就只顾自己享受了。’所以我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来,让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回馈社会。”
  根据熊晓洪的理论,竹产业是一个陀螺式的塔式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塔尖的竹地板系列产品的利润空间并不大,很大一部分利润都留给了处于塔底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据公司这些年的财务报表显示,原材料占了竹地板系列产品销售价格的30%.“贵竹”原材料除了一部分是从国营林场采购,另外很大一部分是从林农那儿收购的,种竹子成了当地村民的一条致富路。
  因此,在经历了赚钱的前3个阶段后,熊晓洪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为回报社会赚钱的目标。
  熊晓洪从去年开始涉足房地产业,他计划居住小区建成后,用他的“贵竹”牌竹地板装饰几个样板间,示范人们用竹地板装修房屋地面,并在小区里种上花草树木,打造一个全新的环保、宜居的生态居住小区。他想把公司发展成为竹业、房地产业、花卉业多业并举的集团化企业。
  今年秋天,他在赣州按国际标准建立的占地面积53亩、厂房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厂就要正式投入生产了,它将吸纳600多名员工,可以解决400多位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届时,竹地板系列产品的年产量将达到60-80万平方米。而且根据老熊的“塔式企业”理论,新厂将跟赣州周边多家进行竹产品粗加工生产的厂家合作,从他们那里签约收购竹片等半成品,这又将给这些厂家带来新商机,给种植毛竹的林农们带来新财源。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