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跟刘国田学几招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高静
  中小企业通常经营单一项目,集中火力攻下一个据点就算胜利。可是,在中小企业向大型集团公司迈进的过程中,经营战线全面铺开,面临产业转移,这时企业最易犯两个错误:一是盲目冒进,没有整体规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大而无当,全面崩盘;二是顾此失彼,只注重最新上马的项目,过早丢弃先前的优势项目,站不稳哪能不摔跤呢?
  然而,山东省潍坊金丝达集团有限公司,虽横跨一、二、三产业,战线不可谓不长,却有效地预防了上述两种“常见病”,在江北大地上健康、持续地发展。也许,从董事长刘国田的经营思路中,从金丝达由纺织印染业向绿化苗木业的战略转移中,希求做大做强的企业能获得某些启示。
  

欠债还钱

  欠债还钱,归根结底看的是企业主的品质和胸怀1992年,经过10年的发展,刘国田的家庭小印染作坊已经成为昌邑市的龙头企业——金丝达印染公司。可是做印染难免有污染,厂子下排污水、上冒黑烟,起初刘国田也没觉得不妥,印染企业大都如此。后来他到欧美一些国家考察,呼吸到的是清新洁净的空气,看到的是绿树碧草鲜花。深受触动的他觉得欠了家乡的“良心债”,下决心治理污染。回国后,刘国田投资300万元安装了污水处理和脱硫除尘设备。这是他还债的第一步。
  而后,刘国田又瞄准了老家柳疃镇刘家车道村东南侧的一片沙化严重、杂草丛生的河滩,斥资1500万元修建了集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流清园,给沙地披上了绿装。这是还债的第二步。
  2001年开始,金丝达大举进军绿色苗木产业,先后在围子、宋庄、奎聚等5乡镇建成了1万余亩的苗木基地。在其带动下,全市一下子涌现出百亩以上的苗木大户60多家,苗木总面积达10万亩,有1 万多农户搭乘这一产业“快车”走上了致富路。第三步,债总算还完。

  点评:刘国田还债,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良心。表面上看,他在治污的初始阶段下了大本是损失,可也正是还债的初衷使他在企业需求新项目时,将眼光投射到能帮他了却心愿的苗木产业上。如果他只追求眼前利益,金丝达的二、三产业现在可能还只是泡影。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就是把爱好做成事业刘国田公司的会客室里摆着许多花花绿绿的盆栽植物,他指着其中一盆对记者说:“那是虎皮兰,嫁接的,我从国外带回来的。”
  别人都在大棚里种粮食、蔬菜,他却与众不同,在大棚里栽满了珍奇美丽的花草树木,像个聚宝盆似的。“有些是我自己种的,有些是从国外或南方移植过来的。我最喜欢在这儿待着,工作劳累时看看这些植物,心情一下子就轻松了。”
  没错,刘国田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侍弄花草,这种绿色情结,也是他当初选择苗木业作为企业新的突破口的动力之一。直到现在,他一看到荒废的土地,还会忍不住对人家说:“你怎么不种树啊?”眼见自己种的苗木让黄土地一点一点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他坦言很享受这个过程。

  点评:很凑巧,公司的产业方向契合了刘国田本身的爱好,所谓“不熟不做”。自身对植物种植的精通,给选种、栽培、移植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爱种花,由此爱上花草树木带来的绿色产业,这种“爱屋及乌”也是寻找新产业的一个着眼点。


  

顺风行船

  顺风行船,即要符合国家大的发展趋势当然,投资苗木业并非刘国田心血来潮,只是还债和爱好这么简单,可以说,他一直在借国家政策的“风”,行苗木产业的“船”。
  第一股风——苗木业的生态环境价值。国家倡导绿色奥运,省里提出生态山东,昌邑要发展绿色产业……投资苗木业顺应这种趋势。刘国田曾说:“现在昌邑的苗木是 10万多亩,如果发展到20几万亩,30几万亩,昌邑不就成了一个大花园了!来昌邑投资、旅游、做生意的人还会更多!”
  第二股风——苗木业的社会价值。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可由于农业收益低,要想发展成产业,单家单户的农民根本做不到,这就必须依靠大的企业集团来带动。而刘国田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昌邑率先举起了“独立联合体”的大旗,承包农民的土地,让农民帮着种苗木,按月发给他们工资。这样不但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也让农民学到了苗木种植技术。
  第三股风——苗木业的经济价值。入世之后,中国的传统农业受到冲击,像蒜、大葱等作物的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苗木等颇具经济效益的产业,政策也有倾斜。2005年,以刘国田为龙头的昌邑苗木大户,创造了苗木资产总值5亿元,年销售收入1.5亿元的佳绩。

  点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向生态要效益,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国家鼓励发展苗木业……能否把握并顺应这些大趋势,考量着一个企业家的智慧。


  

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把以前积累下来的好经验用到新的项目上去刘国田的产业思路是:重点发展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农业带动第三产业,从而形成一条稳固的产业链。
  具体地说,金丝达的农业产业主要以苗木业为主,迄今已经在农业这一块投资了6000多万元。而由于苗木业的投资回报周期相当长,现在好比是企业把钱存进了“绿色银行”,而这些钱主要来源于印染业的收益。同时,由苗木业带来的旅游、娱乐、休闲等第三产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
  很自然,刘国田把以前做印染的好经验移植到新产业上来。纺织印染业是昌邑的传统优势产业,已形成较成熟的市场,纺织品交易会经常在这里召开。随着苗木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刘国田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思路:与其到处找市场,不如向纺织业学习,将市场引到昌邑来,让国内外的种植业户集中到这里。2003年,昌邑市决定举办山东省(昌邑)苗木交易会,刘国田自掏腰包 2200万元,建设了苗木交易大厅和展示大棚,开“政府办会,企业买单”的风气之先。一下子,昌邑作为江北苗木大市迅速名噪全国,成为我国北方苗木市场的“晴雨表”。2004年,刘国田又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占地2500亩,集品种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绿博园,昌邑成了全国性的苗木集散地。
  刘国田说:“这样做其实也是替自己打广告,今后人家一提到昌邑的苗木,第一个就会想到金丝达。”

  点评:表面看毫无关联的两种产业,一样可以相互借鉴经验、模式。当然,经验比较容易吸收,刘国田关键时刻的魄力和长远的眼光才更值得学习。

编辑 李玉海(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