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城市,魅力全在细微之处,襄阳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游走襄阳 品美食探古城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5年第8期  [字号:  ]  

作者:冯晓霞

  湖北省襄阳市,在这里我度过了上大学前的所有时光,留下了我关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所有记忆。如今,虽早已定居北京,但每年也一定会回去小住几日。那里有我最爱的古城、牛肉面和夜市……

  品美食

  襄阳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襄阳牛肉面又称窝子面。面条加碱,煮到七成熟,捞起后用凉水洗去碱味和黏气,叠成窝,一窝正好二两。

  面馆老板的工作从凌晨4、5点钟开始,架起两口大锅,一锅开水,一锅红油。红油是将牛油剁碎与酱辣椒、干辣椒和各种调料细火煨制的,看起来红彤彤的,但吃起来辣而不刺口。牛肉切成小块,用自家秘制的香料卤制,然后用卤牛肉的汤来煮面,去碱味又提鲜。

  每次回到襄阳,我都会到襄州区交通路附近吃牛肉面,那里有牛肉面一条街,可供选择的店面很多。由于竞争激烈,面条和牛肉的质量都属上乘。

  随便走进一家面馆,都需要排很长的队。排队至门口,老板娘会一边收钱一边大声的吆喝。灶台内的老板抄起一团面,丢到长柄的竹笊篱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绿豆芽,沉到滚滚的白汤里,不慌不忙地抖几下。半分钟后,手臂一扬,竹笊篱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面稳稳地落在碗里。

  吃牛肉面也是有讲究,先来口面,软的、韧的、夹着脆、带着辣,辣气从舌根往下,然后慢慢地漾开,额头瞬间会渗出汗珠。这时可以喝汤了,但要缩住嘴,小心地抿上一小口,再小心地吞下。牛肉面和黄酒是绝配。襄阳的黄酒和米酒类似,但是没有米,乳白色,很浓。初尝第一口,并没有多少酒劲,还有一点微甜,但越到后面酒劲越大,酒量不好的人,一碗黄酒配一碗面条足矣。襄阳牛肉面馆一般都不大,非常拥挤。在夏天,很多人会端着碗,蹲在面馆外,一边吃一边和熟人聊天,场面非常热闹。

  赏米公祠

  襄阳市不算大,半个小时的车程足以到达城市的任何角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如今走在襄阳街头已经很难感受到这座古城的历史痕迹。每次回到襄阳,我都愿意到古城附近的沿江大道走一走,只有在隔河遥望对岸的古城墙时,才能依稀找到这座古城曾经的战乱与辉煌。

  米公祠刚好坐落在汉江畔,隔着汉江与古城的小北门(临汉门)相望。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了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堂。虽是旅游旺季,但游客并不多,刚好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字一画。

  站在沿江大道,可以看到一个高高的台阶,上面矗立着一座五叠重檐、砖石结构的牌坊,牌坊上写着“米公祠”

  三个字。登上台阶,进门处是一个树木葱郁,环境幽静的庭院,院中立有一座精致的六角亭,名为“洁亭”。

  庭院的“祭殿”前建有“米公祠”牌楼和两块石碑,西侧石碑上刻的是“米家山水”,东侧石碑上刻着“米氏故里”。米公祠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画廊里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名家的遗墨石刻100多块,以及一些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

  往里走是一幢精致的四合院式建筑,名为“宝晋斋”。这里珍藏着米芾及其子孙保存下来的珍贵书法作品。其中包括晋朝大书法家王羲子父子的书法拓本,宋代四大书法家米、黄、苏、蔡宋的法贴(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手札等,还有现代创作的米芾故事图画,以及各地收集起来的米芾父子书法石刻拓片等。对于喜欢书画的朋友来说,米公祠是来襄阳不可错过的地方。

  登城楼

  欣赏完米公祠的书法作品,到汉江码头,吹着江风坐船去对岸古城的临汉门,是非常便利的事。临汉门是清代双层重檐歇山式的门楼,从这里可以买票登襄阳古城墙。

  登上城楼,站在城墙上俯瞰北街,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映入眼帘,青砖红瓦,斗角飞檐。而对岸的襄樊城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两岸截然不同的风景,让人恍惚有种时光穿梭的错觉。

  这个全长7331米的城墙建于汉代,而后经过无数场战争,城墙早已坍塌。

  现存城墙基本是明代所建,城略呈方形,有6座城门,依次为小北门(临汉门)、大北门(拱震门)、长门、东门(阳春门)、南门(文昌门)、西门(人们到真武山朝拜走西门,所以也称朝圣门)。

  城墙的护城河平均宽度为180米,最宽处有250米,是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军事重地,所以有“铁打的襄阳”之称。目前城墙虽然整体上保留着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和双层防御体系,但除了临江的北城墙保护比较完整,东城墙的阳春门、西城墙的西成门、南城墙的文昌门已毁。

  当地人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是位于襄阳城西北角的“夫人城”。从小就听父辈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东晋名将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人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逛北街

  从临汉门向南走,便是北街。

  北街是襄阳历史最悠久的街道,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华,虽历经无数战火的洗礼,而后又多次改建,但街道位置始终没变。这条长860米,宽12米的青石板街道是步行街,车辆不可以穿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北街显得比较破旧,只有一些经营日用品的小商店。1993年,北街被改建成与襄阳古城墙、昭明台等古建筑相匹配的、明清建筑风格的文化商业步行街。

  从临汉门向南走五十米左右,能看到很多买古玩的商家,据说,多年前在这里还能淘到一些真的宝贝,但近两年已经很少能找到好物件了。

  沿着北街向南走,尽头就是襄阳市的地标建筑昭明台(也称钟鼓楼)。

  昭明台是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建筑面南,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洞高4.5米,宽3.5米。这个石拱砌券洞跨于北街,刚好成为北街的大门。台上有5间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房4间,台南有鼓楼、钟楼各一,现在是襄阳博物馆所在地。

  游古隆中

  从昭明台到古隆中,大约有20分钟的车程。诸葛亮是襄阳最闪亮的城市名片,而古隆中作为他青年时期隐居的地方,更成为襄阳名气最大的旅游胜地。

  进入古隆中景区必经一座三门石牌坊,正面镌刻着“古隆中”三个大字。

  进了大门,一路前行,左边是诸葛亮耕种过的田地,在田中央有一亭,上书“田园淡泊”,路的右边是荷花池,荷叶铺满池面。

  沿着林荫小道而上,可以到达隆中山腰的武侯祠。武侯祠大门的左右两侧有横批,左边写“揭地”,右边写“掀天”。武侯祠是供奉诸葛亮的祠宇,三殿内皆有诸葛亮生平简介。祠内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及蜀汉政权中功勋显赫的文武大臣塑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后殿有诸葛亮及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堂里挂有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匾额、题词和对联,二殿内有诸葛亮活动过地方的图片及八卦图拓片等文物。

  古隆中被群山环绕,景点也分散在各个角落,想要一次看完所有的景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些景点中,三顾堂是绝不能错过的,这里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诸葛亮和刘备见面的房屋已经被破坏,现存的房屋是清朝康熙年间重新建造的。

  混夜市

  夜市,是这座城市夏季的主打节目。

  鱼梁洲的夜市一条街差不多有20多年的历史了,店面相对固定,常年经营,味道变化也不大。最吸引人的是,这里三面环水,一面依山,不时吹过一阵江风,环境比市区夜市要舒适很多。

  “老陈家饭店”的大虾颇有几分名气,客人坐到桌前,还未点菜,老陈就会先端上一满盆诱人的大虾,他知道这是每位客人都不愿错过的美食:红红大虾,绿绿的黄瓜条和青辣椒,还有几个破壳的熟鸡蛋,看上去已经让人忍不住想想大快朵颐了。

  盘鳝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将一指多长未经剖杀的鳝苗在浸油、去污后加入八角、花椒、干辣椒、姜丝、料酒等佐料干炒,直至鳝鱼盘曲、味香色浓。

  还有排骨莲藕汤、夹沙肉、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泡菜牛肚丝、麻汁面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品美食,登古城,逛步行街,游古隆中……一天的时间,也只够走马观花地看看这座城市的风景与美食。如果想深入了解这座古城的历史与现在、美食与市井风情,恐须要小住些时日。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