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摊贩聚集起来,规划一个地方给他们摆摊,一则方便统一管理,二则让每个想自力更生的人都能有尊严地赚取生活所需,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力量


流动摊贩在台湾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5年第5期  [字号:  ]  

作者:廖信忠

  前阵子我穿过上海市郊路口一处流动夜市,忽然远方一阵骚动,如潮水般越来越近,“城管来啦!”有人大喊。“现场顿时鸡飞狗跳,逃的逃,收的收。”“兵荒马乱”中,只见旁边一满脸横肉的小摊主手持菜刀,对着伙计们大喊:“你们先走,我殿后!”那形象简直堪比烈士就义时的悲壮。结果,小贩们逃到路的另一侧,那是本区城管管辖不到的地方,城管也就作罢了。

  在不明真相围观的台湾人眼里,城管真的很好用,抓小贩用城管,驱逐乞丐用城管,扫荡非法工厂用城管,强拆行动也能用城管——城管一出动,人人闻风丧胆。

  城管的工作包山包海,而且这几年媒体曝光比较多,执法工作也遇到不少阻碍,加上城管是个在法律上比较暧昧的组织,所以容易落人口实。

  在台湾,抓摊贩的工作是警察在做,警察一来,摊贩也是要跑一下的。但很多人都知道,台湾的警察是出了名的没霸气,常常只是做做样子,给你时间跑,待警察一走,众摊贩纷纷回到原位继续摆摊叫卖,就跟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那是一种很有默契的互动,不时要上演一次。

  台湾有一半的流动摊贩与夜市也都在法律的模糊地带,只是警察面对摊贩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取缔起来不是那么积极。因为流动摊贩一般都处在社会底层,生活有困难,要是警察强力取缔,这岂不是要断人家生路?可是站在警察的角度,上面有要求市容的压力,不得不去做,这让警察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摊贩可能与一地产生“共生”关系。比如学生早上上学,还来不及吃饭,就在路上的早餐车吃点儿,晚上肚子饿了,餐厅都关了,可能也只剩下摊贩点着灯光静静为你守候。很多人说台湾的生活方便,很大的原因要归功于这些流动摊贩,要是少了这些流动摊贩,恐怕很多人又要嫌不方便。

  “流动摊贩”这个族群在地方基层民意代表的眼中,还是票源之一,虽然警察有法令在手,但大家都知道这种法令是参考用的;基层警察也都知道,跟辖区内各方人士打好关系对自己的业务推行是绝对有好处的,所以也不会太刁难这些基层民众,只是口头劝导或者开开罚单而已,偶尔会来次严格执法,如果执法过当,就会见摊贩哭哭啼啼地跑去找选区议员要他帮忙说情。

  这时,议员就要去拍警察局长的桌子,“你敢动我的选民我就删你预算!”议员真的不知道执法的重要性吗?他当然知道,只是他认为照顾他的选民和票源更重要。

  摊贩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算是“非法”摆摊,要是做得太过分、太嚣张,制造太多垃圾,让附近民众不爽,就会引来警察的“严格执法”,所以流动摊贩大多挺低调,做好自己的生意,尽量不留下太多垃圾,大家都方便。

  就这样,摊贩、警察、民众之间取得了一种奇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一开始就有,共识是慢慢取得的。

  对于摊贩,如果用强制的手段,恐怕只会引起更大的民怨,种下更大的隐患,对政府的形象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把他们聚集起来,规划一个地方给他们摆摊,一则方便统一管理,就算警察不去管理,摊贩间也会自我管理;二则让每个想自力更生的人都能有尊严地赚取生活所需,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力量。(作者为台湾作家)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