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体曝光,生产环境脏乱差的真相让辣条从“史上最牛零食”变身为“史上最脏、最不放心零食”


辣条揭秘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5年第4期  [字号:  ]  

作者:石海娥

  辣条在网络上被称为“80后、90后”记忆中的经典零食,自诞生以来就备受消费者欢迎,网上还出现了很多关于辣条的流行段子,如“来根辣条冷静冷静”“我有辣条谁和我做朋友”“买了100包辣条,有钱就是任性”“吃根辣条压压惊”等段子。但近日,随着媒体的曝光,生产环境脏乱差的真相让辣条从“史上最牛零食”变身为“史上最脏、最不放心零食”。究竟辣条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生产企业如何逃避审查?长期食用是否对身体有害?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采访了曾在河南某辣条厂工作过的两名女工。

  李红丽(化名)是受访者之一,3个月前,她工作的辣条厂突然关门了,这导致她和镇上数十位以此为生的村民没有了收入,也让她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境雪上加霜。记者联系她时,她已经在家赋闲近3个月,正在四处托人打听,哪里还可以给像她这样的人提供一份贴补家用的工作,好让这个六口之家的生活不那么拮据。

  卫生隐患

  李红丽的家庭在当地比较有代表性:一儿一女,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就回家一两次,公婆和孩子全靠她一人照料。2014年,李红丽经亲戚介绍进入镇附近一家工厂工作,主要负责把其他工人制作好的辣条分拣装袋,工资按照工作量计算,也就是计件工。

  李红丽工作的辣条厂更像一家简陋的家庭作坊,女工较多,男工主要制作辣条,“因为搬运原材料和搅拌配料需要力气,女的没有男的力气大。”李红丽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厂子里大多数工人都没啥文化,这种工作没啥技术要求,只要肯吃苦就中。”李红丽的工友陈娟(化名)告诉记者,李红丽在她们厂里算是有文化的,但因为家中老人需要照料,所以没法离家到外地找工作,“否则以她的能耐,根本不用在这地方吃这份苦。”不仅在工厂,即使在整个镇上的同龄人中,李红丽也算个有文化的人。“她家庭条件不好,所以考上了大学但没上,高中毕业就回家帮父母了。”陈娟说,她比李红丽进厂早,李红丽进厂后,曾因为卫生问题找过老板几次,当时大家都觉得她“湖性”(河南方言,很牛很拽),纷纷对她嗤之以鼻,老板更是对她不理不睬,“她后来虽然不找老板反映了,但一直坚持在工作时戴手套和口罩。”

  在厂里工作时间长了,陈娟发现自己的手开始发痒、肿胀。起初她以为是因为被蚊虫叮咬,就随便抹了点药,“工厂的环境很差,虫子很多,偶尔被虫子咬一下也很正常。”可过了两天,陈娟的手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痒,“工作时就一边挠、一边干活。”但她的手开始溃烂,又疼又痒。陈娟发现,很多工人也和她一样,即使手烂了也继续工作。为了防止辣椒刺激伤口,工人们就在手上缠各种布条,布条从不清洗,而且都是破的不能用了才换。老资格的工人悄悄告诉陈娟说,也不知道辣条里放了啥,干活时间长了,手都烂了。“除了李红丽,因为她一直坚持戴手套。”

  为什么其他工人宁愿手烂也不愿意戴手套?李红丽说,因为是计件工,所以分拣和装袋的速度很关键,戴着手套会影响干活速度,“我算是手快的,但比起不戴手套的工人,每天也得少装个几十袋,每个月下来就得少挣两三百元。”李红丽还介绍说,一般辣条厂的薪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底薪,全靠提成;还有一种是每天规定一定的量,完成后有底薪,超出部分再拿提成,不过完不成定量就得扣底薪。哪种模式收入更多?

  李红丽说,不知道,但她自己是纯拿提成,“因为戴手套装袋没有那么快,完不成定量还要扣钱,不如干多少拿多少更保险。”

  记者又问起陈娟是否也因为怕挣钱少所以不戴手套和口罩。陈娟回答,主要还是受大部分工人影响。“没想那么多,因为大家都这样。”

  “易粪相食”

  李红丽说:“刚进厂时,我跟老板谈过,上工前是否需要消毒和如厕后是否需要洗手的问题。老板很生气,觉得我多管闲事,说厂子这么多年都好好的,怎么我来了就不行了?”老板反问李红丽能不能干,不能干赶紧走,他不愁找不到人。

  虽然李红丽很清楚,自己工作的这家食品工厂在卫生方面严重不达标,但考虑到家庭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她选择了沉默。李红丽的丈夫在外打工,但工资不高,除去他自己必须的开销,每月也就能给家里千把块钱,“我公婆身体都不好,孩子还得上学,光靠他一个人根本不行。”全面考虑后,李红丽开始“入乡随俗”。虽然工厂也设置了更衣室、清洗间、消毒间,而且都依次排在了从厂房的员工通道到生产车间的途中,但根本没人使用,形同虚设。李红丽说,这些房间常年都开着门,也起不到应起的作用。“再加上没人查,老板也就无所谓了。”那工人呢?“工人忙着干活,恨不能上厕所的时候都在装袋,哪还顾得上清洗和消毒。”

  在大多数工人来看,清洗和消毒的流程都是耽误他们挣钱的不必要的东西。“就是李红丽这么明理的人,能坚持的也就是戴手套和口罩,其他的她也做不到。”

  心直口快的陈娟坦言。这些产品不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吗?陈娟说,“那是老板该操心的事,轮不到工人操心,工人就是老板咋要求我们咋干。”李红丽也表示,说了没用,自己又需要这份钱,只能听之任之,随后她又补充说,“虽然辣条随处都能买到,而且价格也很便宜,但我从不让自己家的孩子买,也从没从厂子里拿过或买过给他们吃。”

  李红丽说,即使她戴着口罩,而且在厂里工作时间也不短了,但她依然受不了辣条的刺激。虽然她并不完全清楚辣条的原材料究竟都有哪些,但她知道,光是呆在车间里就被熏得头晕脑胀,有时还会流眼泪,这样的食品一定是对身体有害的,“至少小孩不能吃,小孩身子骨弱。”

  陈娟是否给自己的孩子吃? 一直快人快语的陈娟沉默了一会儿说,她一开始总借工作方便给家里人弄点辣条吃,家里人也挺爱吃,每次都当一道菜端上桌。“可有一次,我儿子吃完的当天晚上就开始拉肚子,吃了药也不管用,好不容易熬到天亮送到医院一检查,是急性肠胃炎。”那次看病花了陈娟好几百元钱,陈娟既心疼儿子又心疼钱。“医生说是辣条出了问题,还说镇上和乡里也有因为吃了辣条腹泻不止去看病的。”那以后,陈娟再没让家里人吃过辣条。

  神秘加工厂

  通过李红丽和陈娟的叙述,记者掌握了她们工作的那家辣条厂的大致情况。

  工厂位于比较隐蔽的地方,外人如果想要找到,按厂名不如按气味判断其位置更为准确和快速,因为只要一个镇或一个乡有两到三家辣条厂,基本上满镇和满乡就都会被其气味充斥,“辣条主要是由面粉和辣油做成的,所以味道特别刺鼻,老远就能闻到。”

  据记者了解,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15款不合格辣条抽检结果显示,辣条中含有多种添加剂,不合格项目包含酸价、菌落总数、柠檬黄、胭脂红、甜蜜素等对身体有害的添加剂。其中甜蜜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有报道称,如果摄入过量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于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为明显。李红丽告诉记者,虽然她不负责调料,但她曾问过负责制作调料的工友,大概也能猜到里面还有除了面粉和辣油以外的东西。

  李红丽和陈娟工作的工厂规模不算太大,只是位置比较隐蔽,外人进出倒也不是很困难。但大工厂就不同了,“他们管得很严,外人要想进去,除非有熟人领着,或者跟老板联系好了。”李红丽说的这种辣条厂戒备森严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新华网记者前往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冉家村采访一家辣条厂时就出现了如下情况:近千平方米的厂房,全部用高墙围着,仅留一个由专人把守的铁门供人出入。

  墙头上甚至还装有摄像头,任何靠近铁门的人都会被拍下。大门口不挂厂名,从外部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当新华网记者提出进厂洽谈时,看门人称,老板多次嘱咐过,生面孔想进入厂房必须经过老板本人同意。

  辣条厂为何要么位置隐蔽,要么戒备森严?李红丽说:“因为厂里的实际情况不能让外人看,否则谁还买!”在李红丽工作的厂里,不仅工人没有任何的消毒措施和清洗意识,就连调味桶和盛放辣条的箱子也几乎从不清洗。“我刚进厂时,在调味车间看到过又黑又亮、满是油泥的箱子。”当时李红丽误以为那是一批要拿去清洗的箱子,但当她亲眼看到工人直接将刚压制好并已着色上味的辣条倒在这些箱子里的时候,她立刻明白这是正在使用,而不是要去清洗的箱子,很快,这些装满辣条的箱子就被送到包装车间,由她和其他女工分拣装袋,随后发往全国各地进行销售。

  庞大的消费群体

  李红丽从不给自己的孩子吃辣条,陈娟则是在儿子生病后就不再食用,但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还在吃。在北京的各大超市、小商店、菜市场和学校门口,随处可见这种小食品,其消费群体数以百万计。辣条的价格从五角钱到四五元一袋不等,在一家名为“康辉百货店”

  的小卖店中,记者轻易找到好几个品牌的辣条,问及老板销量时,老板笑眯眯地说:“特别好卖,至少每天能卖几十包,而且利润又大。其中最受欢迎的价格在五角到一元之间。”康辉老板所说的最受欢迎的辣条多数由小商店或者校门口的小摊贩出售,主要消费群是学生和年轻人,尤以学生最多。对于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说,这种既便宜又解馋的小食品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果在放学时间,不用刻意观察,就能随处看见边走边吃辣条的同学,有的还边吃边舔自己流满辣椒油的手指,洋洋就是其中一个。洋洋是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的学生,他几乎每天都会跟奶奶要一元钱,到校门口买一到两包辣条,边吃边走,有时还会一口气吃3包。在同学中,洋洋算吃得少的,他有个同学,经常一次在书包里装五六包,一到课间就拿出来吃,久而久之,有时连午餐也不好好吃了。有一次,这名同学就因为课间连吃两包辣条而腹痛难忍被送去了医院。

  “去年我就因为这个问题跟校领导反映过,不过我主要是以辣条为由头,希望校方清理在校门口摆摊的小贩。”洋洋妈妈说,她也曾多次禁止洋洋吃辣条,但一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吃,很难控制;二是孩子奶奶总给买,她不方便多说。所以才想出了干脆让校方清理所有小摊贩的方法。“孩子看不见,可能就不吃了。”

  当洋洋妈妈得知辣条的生产过程后,吓了一跳,表示必须立刻跟洋洋奶奶说明事情的重要性,绝不能再让孩子吃了。事实上,不仅洋洋妈妈,很多爱吃辣条的人都不了解真实情况所以才一直在吃。

  槽糕的是,不仅实体店铺,连网店也开始大量贩售这种食品。在某电商网站的销售指数中输入“辣条”,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曾高达20.7万条,而55%的喜好购买人群在18岁至24岁之间,有的企业还将其作为2014年年终奖之一发给员工。

  2014年下半年,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爆出一张格外抢眼的图片,图片上写着“辣条倍儿有国际范,老外都爱吃”的宣传字样,这使得一包五角钱的辣条在美国以超过10倍的价格售卖。一时间,这种“面筋加辣油”制成的小食品引起了更多人的热捧,客户群已经从国内扩展至国际,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但值得庆幸的是,近段时间,北京已经下架了郑州市奇佳食品厂生产的“麦农香片”、郏县彭桂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爆牛脯”、新郑市树林食品厂生产的“齐天大圣”、郑州二七区启明食品厂生产的“鸡不可失”、尉氏县晋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素食五块牛肉”、通许县方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素鸡汁棒”、平江县华仔食品厂生产的“酒鬼素蹄筋”7款不合格辣条,再加上媒体的陆续报道,辣条的真实情况已经浮出水面。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