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产品在带给大家新鲜体验的同时,也暴露出弊端


智能硬件概念大于应用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5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石海娥

包括眼镜、手表等在内的可穿戴设备已悄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智能硬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行业也逐渐引起了各方关注。智能硬件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本刊记者采访了智能穿戴产业、智能家居产业专家陈根。

  “对于普通用户,智能硬件的实用价值不大”

  《光彩》:智能硬件产业目前的状况如何?

  陈根:从整个智能硬件市场来看,现在很多看似智能的产品,其概念远大于实际的使用价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一是部分年轻的创业团队对用户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的洞察,也缺乏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入了解,常常进入自我陶醉的误区。

  二是许多互联网企业为了追求颠覆而颠覆,没有设计出能为用户带来实际使用价值的产品,而是简单的互联网概念加供应链的组合。更广泛的民用产品与智能手机类产品的使用属性、性能要求、使用特性、使用环境等都存在差异,用户对于民用品的产品质量包容度明显低于手机类的智能产品。

  三是在这个新兴领域,参与者无章可循。对于普通用户,智能硬件的实用价值不大,市场不容易打开。

  “智能硬件是下一个朝阳产业”

  《光彩》:那么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陈根:尽管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已不是新名词,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智能硬件作为一个新兴科技明星,在产业链还未健全、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大众还没有清晰认知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商业化,因此出现了今天的错位局面。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创业者们的投资速度远远超过了产业链的发展速度和用户理解的速度。

  不过,这并不是说智能硬件产业有问题,恰恰相反,智能硬件是下一个朝阳产业。以智能穿戴设备为例,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 年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创造出的价值可达8 亿美元,而2014 年这一数字可达15 亿美元以上,到2018 年将达到190 亿美元。未来智能穿戴技术将很快渗透到健身、医疗、娱乐、安全、财务等领域,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健康服务,还可以成为我们的社交帮手、理财指导专家、营养调配师等。

  2014 年之前,智能硬件的产业链并不成熟,没有专门的芯片、传感器、通信技术,云平台、大数据等也还没有找到有效的硬件支持,更多的是对概念的关注,显然难以支撑智能硬件产业的商业化。进入2014 年,随着巨头的进入,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开始行动,吸引了诸多用户的关注。所以,2015年智能硬件发展更快。

  “2015年智能硬件的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光彩》: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陈根:未来智能硬件将会更多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对于智能硬件产品将更有包容性;二是智能硬件的创业者们经历了2014 年的热情与迷茫后,对于智能硬件产业的商业化会有更成熟的思考;三是产业链的专业化、细分化会给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四是科技巨头的进入为智能硬件产业的系统平台搭建提供了保障,这将改变传统制造业“各自为政”的局面,统一行业标准。

  2015 年智能硬件的发展主要呈现六大趋势:一是APP 标准化、平台化。很快,一种类似安卓系统的APP 系统将会出现,所有的智能硬件厂商将会基于一个系统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应用。对于用户而言,只需一个超级APP(APP管家)就可以控制家中的诸多智能硬件产品。

  二是系统平台将建成并开放给开发者。这些平台与以往苹果的app store 存在较大区别,基于手机开放的开发者平台只是基于应用软件的操作、开发,而基于智能硬件的系统平台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软件层面,而是硬件接口、软件操作两端同时开放。

  三是智能硬件标准化。与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标准化不同,除了产品性能本身的检测指标统一,系统平台所开放的接口标准也将统一,符合系统接口标准的智能硬件,比如筷子、自行车、马桶、床垫、空气净化器、插座、灯泡等,都可以纳入系统平台的生态圈。

  四是硬件接口标准统一。数据在线传输、充电等端口都将趋于统一,同时,对于相同电压标准的智能硬件产品,其充电器也会趋于统一。

  五是产业边界趋于模糊。不论是创业者、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企业,都只是智能硬件生态圈的一个“零部件”。

  未来,产业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行业间更多的是融合。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谁颠覆谁,而是谁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服务用户。

  六是无线通信将成为标配模块。不管是家庭集控中心的信息传输,还是不同智能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都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技术会以模块化的方式成为每个智能硬件产品的标准配置。

  “电池续航能力差是弊端之一”

  《光彩》:目前,智能硬件领域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根:很多产品有缺陷。比如智能穿戴产品,在带给大家新鲜体验的同时,也暴露出弊端。

  一是核心技术待攻克。目前市面上可穿戴设备的普遍问题是,电池续航能力差,内置传感器缺乏精准度。

  传感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类可穿戴设备之中,监测用户各项生理健康数据,可穿戴设备“贴身”的特点使用户对其要求相对更高。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精准地收集数据,更无法应用于严谨的医疗层面。若无法提升技术,会渐渐失去市场吸引力。

  续航能力差除了缘于电池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还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运行特点使电池不堪一用。可穿戴设备内置的传感器往往需要全天候侦测、搜集及处理与人体相关的各项数据,加快了电池的消耗。

  二是大数据的商业化与用户隐私间的安全矛盾。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隐私受到了威胁,那么大数据时代无疑加深了这种威胁。

  用户一方面渴望大数据时代给自己带来更为贴心的服务;另一方面又会担心自己的隐私遭受侵犯,数据安全问题或许会成为影响可穿戴技术发展的下一个瓶颈。如何在大数据商业化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也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继续向前发展不可绕过的一大矛盾。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