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下一轮投资浪潮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5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王振家

2014年11月17日中国智能内容开发者大会上

 

  2014年被称为智能硬件产业元年,智能硬件领域或将迎来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投资浪潮。

  2014年以来,全球互联网和IT巨头在智能硬件领域投入巨大,几乎每个月都有重量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布,每隔几天就传出数十亿美元的大手笔并购。9月,亚马逊将投入5500万美元发展其硅谷硬件部门Lab126,推动智能家居设备的研发。而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小米已投资25家公司帮助其建立完善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如网络监控头、智能血压计等各种智能硬件,均围绕小米手机展开。

  作为硅谷的风向标,风投和创投机构的并购基金的视野已经逐步从软件转向硬件。瑞信集团分析师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全球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智能硬件的投资热潮即将到来。

  互联网基因受宠

  在大量资金流动背后,是投资者对智能硬件产业的兴趣以及发展信心。有投资者表示,智能硬件在品牌、价格、时尚性、功能上都抓住了年轻消费者,他们是智能硬件的主流消费群体。

  与大部分的产品投资相同,在智能产品的投资上,投资者看重的是产品的市场反应、创业团队的实践能力以及整个公司的商业模式。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产品种类多元,分类标准也没有得到统一,但是相比可穿戴和智能家居,大部分投资者更青睐健康类产品。

  智能硬件投资者杨世毅表示,“团队在筛选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刚需和痛点。”

  健康类产品解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这个领域的智能化硬件在市场占领上更具优势。对比健康类产品,科技酷炫东西不是刚需,大众消费相对较少。以木木健康为例,从创立到做出成品,其CEO 陈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血压计年销售额做到10万余台。

  只要内容可靠,客户对于健康类硬件依赖度也会随之增高。从木木健康提供的数据看到,截至今年12月,木木云收到将近300万条血压记录,平均每台有30条血压记录。激活的用户与使用设备与手机联网用户都达到70%.同时,智能硬件也在重复着智能手机之前的路径。现阶段,智能硬件的技术还有待提高,许多硬件产品功能不过硬,标榜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产品,实际上只能简单反映数据本身,这种浅层的数据阻碍了产品的发展,因此,智能硬件成为刚需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供应链的完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大部分创业团队规模在十几到二十人不等,这些人要涵盖设计、工艺开发、联系制作、宣传策划等一个大公司几个部门的流程与环节,对创业团队综合实力要求更高。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做软件开发的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硬件创业者还需具备供应商管理的相关经验。

  智能硬件创业失败率极高,从产品角度计算失败率高达95%,从公司角度计算至少有85%.而比起转型中的传统企业,投资者更偏好本身就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

  “我个人更偏好互联网团队,互联网是一整套生态链条,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涵义。传统公司比较看中毛利率,不能接受失败和亏损。但是互联网团队就不一样,他们接受亏损,甚至很多公司一开始就亏损,到最后才会盈利,这才是互联网思维。”经纬创投投资经理冯大刚表示。

  警惕“伪智能”

  不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制造业都在智能硬件产业上忙得不亦乐乎。但消费者似乎无动于衷,智能硬件产业可谓冰火两重天。这一现象更让投资者陷入了迷茫。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投资者对于智能硬件产业选择了观望的态度。

  在智我科技董事长兼CEO 、曾任雷柏科技研发总监的邹超看来,原因在于目前智能硬件市场太过急躁,大多在空炒概念,未来经过市场洗礼,智能硬件市场一定会找到自身发展的规律。“要做出好产品,需要慢工出细活。” 邹超告诉记者。

  随着概念的普及、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涌进,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有数据显示,智能家居产业年增速达30.42%,预计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240亿元。无线外设制造企业雷柏科技子公司ZIVOO 作为2014年5月刚进入研发生产智能家居产品的互联网公司,当年7月顺利成为京东众筹第一批项目之一,并完成7万台产品的目标。

  不久前,美国Nest创始人提出“当前的智能家居是伪概念”的观点,刚好砸在了硬件创业企业的痛处,“伪概念”的帽子看似无法短时间内被摘掉。在邹超看来,当前智能硬件之所以被称为“伪概念”,是因为市场上大多数的产品都只是空炒概念,并没有真正的科技含量。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规划完整方案使企业看到更多的想象空间,认为基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的概念。所以企业采取“弯道超车”的方式,只讲产品的概念以获得投资。但回归到现实,国内的技术积累依然薄弱,可商业化程度也极差。现在与智能相关的市场虽火热,但获得用户体验和反馈的极少。

  邹超表示,“智能”这一概念的产生,使硬件企业看到向软硬结合方向发展转型的机会,以谋求新的突破,而大互联网企业也为抢占先机而加快布局。“很多人都说今年是智能硬件的元年,其实短时间来看只能是憧憬。”他坦言,现阶段突破技术瓶颈的阻碍很困难。虽然看起来市场足够大,资本也炒得火热,但只能给人带来市场繁荣的表象。

  “在智能硬件这样的新兴方向,市场上大多企业是急躁的,但是快不一定稳,多不一定好。”现在企业为了快速抢到投资,都在拼速度,有的生命周期不过3-5个月。但是,与互联网软件领域讲求快速迭代不同,硬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连续几轮推出新品看似在摸索,但只能使用户受伤,透支品牌。

  邹超强调,坚定又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有足够分量的产品。如果没有了核心技术,产品就失去了灵魂,智能产品是否成功取决于用户体验,这需要花时间去积累和琢磨。产品做得足够好,不需要概念也能获得用户。

  现在智能家居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跟风、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当前80%的众筹产品‘跳票’,隐瞒式的发展使行业生态很不健康。”但邹超对市场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正如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一样,未来经过市场的洗礼,智能硬件市场会找到自身发展的规律。”

  他认为,近些年IT 行业从PC到手机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变化,而家庭领域的产品与以往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因此,从科技角度改变家庭生活的产品很有市场潜力。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上成本降低,智能家居产业链慢慢建立起来,有望在3-5年内得到发展。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