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城市,让你每次离开时心里总会留下许多念想,西安大概就是这样的城市


游走西安,且食且行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张琳

  到西安时正值雨季,淅淅沥沥的小雨断断续续地下了近一个月,父亲握着精心策划长达两页的游览LIST 有些沮丧,因这小雨,许多大名鼎鼎的名胜古迹将无法成行。

  不过,我的心情却并没受影响,与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相比,遍布大街小巷的美食才是我的最爱。

  美食

  来西安的第一天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开始。

  清晨七八点,随便走进鼓楼附近一家羊肉泡馍店,里面已经坐了不少客人,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家人,三五人一桌,一边掰馍,一边聊天,悠闲自在。

  在这里吃羊肉泡馍讲究自己掰馍,死面烙的馍,巴掌大小,要想掰好却要费一番工夫。洗净双手,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甲轻轻掐、慢慢拧,把馍掰成黄豆大小,掰得大小合适、形状匀称的人常常会引来周围食客赞赏的目光。

  掰好的馍放在大碗里,用带数字的夹子将其区分,由服务员送到厨房,加高汤、牛羊肉、粉丝烹煮,配上一碟糖蒜重新送回桌上,如果没有特殊的叮嘱,那么厨房端回的就是口汤(吃完剩一口汤),有些行家会要求做成干泡(无汤)、水围城(多汤)或者单走(吃馍喝汤)。顾客根据带数字的夹子认领成品——确保每个人吃到的都是自己“定制”的泡馍。

  羊肉泡馍的烹饪要求很严格,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好的泡馍看似普通,吃进嘴里却外软内韧、肉烂汤浓、齿颊留香。有名的泡馍馆会在饼上烙上自家的店名,羊肉也会选择膻味小的羊。

  吃羊肉泡馍也是个工夫活儿,掰一碗馍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吃时要沿着一个方向慢慢蚕食,不能搅动,以保持原香原味。

  在西安,出名的羊肉泡馍馆有同盛祥、老孙家和老米家等。百年老店同盛祥位于西安中心,与地标性建筑鼓楼隔街相望,店内游客云集。不过,西安本地人却是不大去的,老孙家、老米家这样隐藏在巷弄之中,价格实惠,口味出众的馆子更受欢迎。

  水盆羊肉和葫芦头在我看来就是羊肉泡馍的孪生兄弟。

  同样是肉、汤、饼的组合,不同的是,葫芦头是用煎白肠代替牛羊肉。水盆羊肉更加清淡,一碗精心熬制的羊汤,撒上青葱、香菜,配两块现烤的白吉馍或锅盔。掰一小块饼泡在汤里,边泡边吃,饼中吸满香气浓郁的汤汁,味道妙不可言。

  陕西人爱吃面食,也擅长做面食。

  和同盛祥相邻的是百年老店德发长,这里的饺子宴把饺子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一百多种饺子馅被做成玉龙出宫、彩蝶飞舞等不同的样式,号称一饺一格,百饺百味。

  其实,在饮食上,更受欢迎的是各种小吃。大米凉皮、肉夹馍、胡辣汤、甑糕、荞面饸饹、搅团、醪糟汤圆、小酥肉、冰峰汽水,样样都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高家大院

  去高家大院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消食,以便迎接下一轮饕餮盛宴,不过,一进门,我们就被精美的院落征服了。

  从鼓楼向北走500 米,高家大院两米余宽的门庭隐藏在商铺林立的北院门路边,如果不是门口挂着乾隆亲手题写的“榜眼及第”牌匾,我们大概很容易与它擦肩而过。

  高家大院是西安保存最完整的汉族院落之一,占地4.2亩,距今已有400 余年的历史。主人高岳崧祖上七代为官,高岳崧在清同治十年应礼部会试,被钦点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高家大院是典型的官宦宅邸。大门正对着照壁,四座屋子围成一个四合院,院子格局之小让人有些失望。不过,穿过院子旁边的小门,里面却别有洞天。一条通道串起3 个院落86 间房,层层叠叠,环环相扣。院内皆是青砖铺地,碧瓦遮檐,石砌台阶,素雅祥和。照壁上、家具上,随处可见精湛绝伦的石雕和木雕。

  主人的卧室位于宅子的最深处,装饰朴素。中堂不过一个条案,一张方桌,两把太师椅,卧室是一张雕花木床,左偏厅供奉一尊菩萨,据说这床与菩萨像是整座宅子仅存的两件文物,其余早已移驾进了博物馆。

  与中堂相邻的是高家小姐的香闺。屋子不大,甚至有些局促,上下两层被一条又窄又陡的木制楼梯连接,小姐住楼上,丫鬟住楼下。据说小姐是不能随便下楼的,只在楼上做些女红,倚在小小的露台前看外面的世界。

  虽然与熙熙攘攘的西羊市只有一墙之隔,但大院内寂静清幽。因为不如钟鼓楼那样声名显赫,游人并不多,一只白猫慵懒地在庭院里散步,两只鹩哥在廊下与两三游人嬉闹。

  你若跟它们打招呼,它们会高傲地回一句“你谁啊?”惹得众人大笑。

  西安易经研究会一位先生告诉我们,高家大院能闹中取静,与其结构有关,——三院四进式的砖木结构,暗合六合之道,让宅子的气场恰好与主人的气场契合,这才保得高家数代辉煌。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的高家大院早已不归高家所有,开发者在院内植入了茶道、书画、皮影戏等项目来吸引游人,只有青砖碧瓦和墙壁上的精致雕刻还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我们沉迷于大院的古典和精致,竟忘了皮影戏的演出时间,直至一位耄耋老人探身催促。

  上演的剧目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配乐是锣鼓和秦腔,而“把式”竟由那老人一人担当。不知他在后台怎样辗转腾挪,居然一人掌握三四个皮影,在幕后厮杀对打,让观众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古宅的开发和保护正是如今的热门话题,高家大院的开发者也费了不少心思,据说他们的设想是构造一个“大家族堂会”的场景,把官宦宅邸和关中地区的民风民俗融合起来。

  譬如在过年时挂上红灯笼,生起炭盆火,让游客围炉夜话,赏雪品茶,看皮影戏、听秦腔。

  回坊

  从高家大院出来,向西不远就是回坊(俗称回民街),对于不熟悉西安的游客来说,这里无疑是品尝西安小吃的最佳选择。

  回坊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在西安的聚居区。“坊”源自唐代,唐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容纳了大量的穆斯林,为了方便宗教活动和生活,穆斯林依清真寺而居,因此,每座清真寺都形成一个“坊”。

  从安远门城墙向西南方望去,可以看见大大小小十几座清真寺和各式各样伊斯兰风格的角楼,这就是回族分布最集中的七寺十三坊,绿树掩映的街道上,头戴白帽或围着盖头的穆斯林随处可见。

  我们信步走入大皮院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九年,和西安其他清真寺相比,这座清真寺小很多,但建筑颇具古代文化交流的特色。石刻围栏、牌杭、满拉楼、虎国拜楼和礼拜大殿都是原汁原味的清真味道。绕过门口的亭子,礼拜大殿里的穆斯林正在虔诚地做祷告,做完祷告的人们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闲聊。

  由于对伊斯兰教不甚了解,我们进门时便揣了许多尊重和谨慎。门口的老大爷和蔼可亲,告诉我们这座寺庙不收门票,可以随意参观,不过,必须遵守一些规矩。比如,不能喧哗,不能衣着暴露,婴儿不能入寺,非穆斯林不能进入礼拜大殿等等。

  坊上人擅长制作小吃,这里的腊牛羊肉、蜂蜜凉粽子、胡辣汤、酸汤水饺、灌汤包子、韭饼、水盆羊肉、柿子饼、酿皮、粉蒸羊肉等数百种小吃,因为用料考究、极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当华灯初上,回坊就会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像贾三汤包、平娃烤肉这样在大众点评网上出了名的店通常很难找到位子。

  不知是因为对口味期待过高,还是让嘈杂的人群败了兴致,对这些名店我总是提不起兴趣。有些名店大概是生意太好,伙计对食客总是爱搭不理,食客问上三两句便不耐烦地转身就走,反而不如小巷弄里偶遇的小店,美味又惬意。

  城墙

  城墙是西安之行的压轴大戏。

  下午3 点,我们捧着被装得满满当当的肚子从南门登上城墙。站在南门城墙上向外看,城墙将西安划成了内外两个城区,外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就像现代都市人的欲望,无边无界。而一墙之隔的内城,却是一片低矮的青灰色建筑,老西安的市井生活显得宁静安详。

  我们租了几辆自行车,打算绕城墙骑行一周。

  城墙全长13.7 公里,骑车环绕一周需要一个多小时。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距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城墙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城楼,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城楼与箭楼之间又形成一个四四方方的瓮城,如今已经作为停车场之用。四个城门分别是东门长乐门,西门安定门,南门永宁门,北门安远门,西北两门寓意抵御外侮,安邦定国;东门是大后方,故谓之长乐,南方有火神,为祈求太平,命名为永宁门。

  和北京城墙一样,西安城墙也经历了多次存废之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之下,曾经用于抵御的城墙成了城市发展、道路拓宽的障碍。1983 年以后,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多处被破坏的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并沿着城墙建成环城公园,让这座古建筑融合了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繁华。

  我们从南门出发,逆时针骑行。城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破败老旧,宽阔整洁的道路可以容纳三四辆汽车并行,路上可以看见些许坑坑洼洼的路段,一些青砖上还刻着八四周村之类的字样,朋友告诉我们,这是西安城墙被损毁和修补的痕迹。

  一路往北,从尚德门向下望,西安火车站近在咫尺,这部分城墙曾经被严重毁坏,直至2005 年才得以修复,至此,城墙合拢,游人才能体会骑车环游城墙的乐趣。

  在城墙的西北角,一座布局精巧玲珑、错落有致的寺庙冲出绿荫,闯入我们的眼帘,这是陕西省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清朝初年,清政府在西藏、青海藏传佛教上层喇嘛进京朝见皇帝的沿途建立诸多佛教寺庙,向蒙藏等少数民族表明政府尊重宗教信仰的态度,以达到巩固西北边陲的目的,广仁寺就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康熙皇帝下令兴建的。广仁寺建成后,各地活佛、喇嘛路过陕西,均住寺瞻礼。

  如今的广仁寺似乎刚刚被修葺过,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岁月的痕迹并不很重。

  回到南门时已近黄昏。许多人建议情侣黄昏时在城墙上骑双人自行车、看夕阳,我认为十分恰当,温暖的夕阳洒在身边一对情侣的身上,有种相伴到老的浪漫味道。

  下了城墙,穿过瓮城、吊桥、护城河,南门广场已经是灯火辉煌。游客被清退出场,参加巡游和武士军阵表演的演员身着金黄色铠甲,手执长矛鱼贯而入,盛唐时的金戈铁马似乎又重现在眼前。在古代,士兵换岗是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西安城墙上的皇城羽林卫通过列队操练、正容束装、金甲验刃、核对鱼符等展示皇家武士纪律严明、威震四方的风采。

  每天早上9 点,这些城墙武士要在南门表演开城仪式,仪式结束后,游客可以与一身戎装的武士们合影留念。旅游旺季,这样的表演一天有近20 场。

  城墙武士的表演不过是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2014 年以来,松园、榴园、环城公园、护城河、箭楼等工程陆续完工,新的文化旅游演出《醉长安》也在9 月亮相,城墙已经成为西安最独特的城市特征。

  一天的时间,不过是走马观花。在我看来,西安的美有许多层次,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代的时尚,既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又有市井小民的趣味,游客想要一一领略,实在非月余而不能。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