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货币政策决策必须将“影子银行融资增速已达到银行信贷增速近两倍”这个最大的因素考虑进去


警惕影子银行风险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王振家

 

  继鄂尔多斯民间借贷“ 崩盘” 之后,“无法兑付”“跑路”像传染病一样开始在中西部省份蔓延。今年以来,四川、宁夏、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民间借贷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老板跑路事件,引发社会对民间金融的恐慌,影子银行风险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当前突出的民间金融风险,本刊采访了著名金融专家余丰慧。

  《光彩》:当前中国民间金融的总体情况如何?

  余丰慧:在夹缝中艰难生长的中小微企业声嘶力竭地呼吁给予信贷扶持和倾斜,但至今都没有实质性进展。2008年金融危机及后来的欧债危机使得珠三角、长三角出口型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国家顺应经济金融发展大势,适度放开、放松了民间资本市场,先后允许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并在温州开展金融改革试验区,同时对民间借贷融资监管适度放松,网络P2P(人人贷)模式应运而生。不可否认,这从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如死水一潭的中国民间融资市场,对中小微企业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民间融资由于缺乏监管、难以监管,演变成高利贷的风险正在加剧。

  目前,在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贷款融资不足50%,其他社会融资渠道融资已经攀升到50%以上。社会融资一大部分都靠民间资本,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迅速集聚。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都不在银监会、央行的正规监管之内,民间借贷、P2P网贷等就更没有机构进行系统监管了。

  与此同时,一些商业银行看到民间借贷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高息放贷,就采取拆给其资金的做法,以牟取高利,而不愿再发放基准利率上浮一点点的正常贷款。如此不但整体上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而且大部分资金都在金融市场周转牟利,根本不会进入实体经济。一旦资金链断裂,必将导致包括银行在内的系统性、全面性金融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比较突出,其融资增速已达到银行信贷增速的近两倍,需要监管者更为密切地监测。

  《光彩》:您提到了影子银行,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有多大?

  余丰慧:影子银行在中国规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个争议不断、莫衷一是的问题。不过,根据《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新兴经济体影子银行势头强劲,规模占到了GDP总量的35%到50%.如果将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银行业务都算作影子银行,即像常规银行一样,从投资者手里获取资金,然后贷给借款人,但却不必遵守同样的规则或监管的个人或机构都叫做影子银行;那么,中国的影子银行不仅包括委托贷款、信用贷款,还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如P2P网贷、众筹融资、融资性担保、小贷公司、民间借贷以及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绝不只占GDP的35%,而应该超过5 0%以上。那么,去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大概在4.62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GDP为9.24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8.45万亿人民币。

  中国的影子银行风险集中在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领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做好防范和逐步消除影子银行风险隐患的同时,也要客观看待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发展问题。中国影子银行从规模上并不大,问题主要在于发展太快,应对如此快速发展的措施和经验不足。

  当前,美国影子银行价值约15万亿—25万亿美元,欧元区约13.5万亿—22.5万亿美元,日本(取决于衡量指标)为2.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美国、欧洲影子银行总规模都超了GDP总量,而中国还不到50%.《光彩》: 影子银行的问题有哪些?

  余丰慧: 影子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逃避金融监管而导致的金融风险。这种金融风险反过来又对经济造成较大伤害。雷曼兄弟倒闭引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长期放任影子银行泛滥造成的最大恶果。在中国,影子银行风险也正在不断暴露。绕过金融监管的民间高利贷,资金链一旦断裂,一部分企业就会倒闭破产,企业主跳楼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近两年,P2P网贷资金链条断裂导致的老板跑路屡见不鲜。

  中国影子银行的最大风险点在于,绕过监管的高息融资进入房地产领域和地方融资平台而酿造的风险。这个风险爆发的轨迹是,在长达十年的房地产暴利诱惑和银行信贷收紧情况下,大量高息影子银行融资进入房地产领域,提高了地价房价,吹大了房地产金融泡沫风险。

  这个泡沫游戏能够继续玩下去的前提是,房价必须继续上涨甚至暴涨。正如美国次贷危机一样,能够安全“活”下去的前提必须是房价继续涨。而一旦房价开始下跌,地价开始走低,这个风险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爆发的风险就是写照,地方融资平台除了银行贷款的高息融资风险也都是类似的轨迹。

  《光彩》: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余丰慧: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刻板守旧的金融监管体制逼迫出来的。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一般经济体几乎很难从银行申请到贷款;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经济体的融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脱离监管的影子银行就开始萌芽、发展,最终到今天,几乎是爆炸式发展。

  影子银行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扩大信贷渠道、支持市场流动性、进行期限转换和实现风险共担,从而为传统银行提供有益补充。中国影子银行的有益补充作用似乎还更大一些。同时,影子银行的发展给中国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货币政策基本沿袭在传统甚至过时的老路上,即货币政策决策的主要依据和对象,还是监管笼子里的金融活动以及数据变化。还是靠观察监管笼子里的金融企业,看它的存贷款等金融数据变化,以及外汇占款的增减等,来决定货币信贷的投放量,决定利率、准备金率的变动等,而忽视了影子银行等社会融资情况。

  2009年以前,社会融资规模还非常小,现在社会融资规模已占整个融资的半壁江山。如果货币政策还按照监管笼子里的金融活动及数据为决策依据,那就大错特错了。比如,2014年1-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77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仅为6.8万亿元,如果按照贷款的6.8万亿元衡量社会流动性充裕与否就有失偏颇了,而应该按照社会融资规模的11.77万亿元衡量和决策。

  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时期,信贷全年投放为9.56万亿元,而今年仅8个月融资规模就高达11.77万亿元,根本没有全面降息、降准的基础。总之,货币政策决策必须将“影子银行融资增速已达到银行信贷增速近两倍”这个最大的因素考虑进去。

  《光彩》:如何防范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

  余丰慧: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增加了金融风险,必须拿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同时,还要看到影子银行不是洪水猛兽,对正规金融有着不可磨灭的拾遗补缺作用。再者,货币政策必须适应金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影子银行融资考虑进去。国家应立即加强对民间融资特别是高利贷融资以及影子银行的监管和整顿,更要给庞大的民间资本以出路。

  目前正在推进且最有效的两大措施,一是放开民间资本独立自主兴办商业银行,把在市场中横冲直撞的民间借贷、影子银行资本“招安”,吸纳入民营资本创办的银行里,彻底纳入正规金融监管范围之内,这是化解民间融资以及影子银行等笼子以外金融风险的最佳出路,更是支持中小微企业乃至整个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二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中小微企业、农业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对金融资源饥渴,特别是外资银行长驱直入,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不放开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了。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银行业缺一条腿的问题,也将使得巨大的民间资本在银行业一展拳脚,从而产生鲶鱼效应,带来市场化机制高效配置金融资源的结果。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