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积极性:既需保障也要激励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刘洪
  冯先生是一家私营广告公司的老板,前几年因为市场形势喜人,生意越做越大,迅速发展成为所在省会城市的知名企业,下属员工也由最初的几个朋友增加至近百人,而且学历一个比一个高,业务能力一个胜过一个。按理说,拥有这些高文化高智商的员工,工作效率应该有显著的提高,可冯先生明显感觉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消极怠工的现象。譬如,分配下去的设计和策划任务,员工们完全能够拿出新颖绝妙的创意方案,但拖延时间很长,有的需要催促几次才很不情愿地提交上来。
  作为一位有一定领导经验的老板,冯先生明白: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自己获得这么多高级人才,说明公司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是,好的人才并不代表好的工作效率,如何让员工们像自己一样为企业办事,成为他最伤脑筋的事情。
  通过学习一些相关管理知识和请教有关行业人士,冯先生很快认识到:当务之急是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为此,他根据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如下5项措施:
  1、普遍增加员工工资。冯先生知道:员工给老板打工,第一要求就是挣钱。常言道:要想叫马儿跑得好,就得让马儿多吃草。在他的公司,员工工资原本就不算低,如今进一步提高,明摆着是要员工再加一把劲,用他的话说就是“高薪养勤”。
  2、改善工作条件,为员工营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环境。他添购了大量的办公设施和用具,各个房间再次装饰一新,给人清新爽快的感觉。
  3、主动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专门挑选一人担任生活委员,不管哪位员工遇到困难,都能得到公司的热情资助。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冯先生认为领导对待下属必须恩威并施,赏罚分明,除了善待他们,还得用诸多条条框框约束他们,干出成绩及时奖励,出现差错绝不姑息,才能让他们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
  5、重点强化责任制。公司对各个岗位的职责作了细致入微的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清楚我来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干。这就有力地打击了相互推诿和办事拖拉等现象的发生。
  实行新办法之后,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表现果然大为改观。冯先生的眉头舒展开来,他认为:只要如此这般地坚持下去,公司的发展一定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员工们又旧态复萌,逐渐变得同过去一样懒散懈怠。冯先生傻眼了,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困惑之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假若仅仅是要消除员工的不满,采纳冯先生的上述做法完全可以发挥效用,但管理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在消除不满的基础上,使员工心甘情愿,竭尽全力地为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努力工作。所以,企业除了需要上述的“保障因素”之外,还必须增加更为关键的“激励因素”。
  从企业角度来看,诸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给予员工一些恩惠,以及健全各种制度等因素,只能起到保障的作用,这些因素的改进和提高,不能从根本上补足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感。因此,这些措施只在短期内管用,而激励因素却具备长效机制,它能彻底改造员工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
  有鉴于此,冯先生还需要继续从事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1、改善同员工的关系。更加重视下属,不能自视为老板就高高在上,随意框定清规戒律,要视员工为合作伙伴,而不是伙计。
  2、适当提拔选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下级充实管理阶层。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人事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鼓励和支持,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3、发放优厚福利,采取终身雇佣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情,发扬团结合作的互助精神,增强其归宿感和安全感。
  4、启动员工培训计划。努力为员工的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从基层人员到高级主管都有具体的培训目标,每一个新加入的员工都由一名老员工言传身教,有潜力的员工还有外出深造的机会。
  5、关心员工个人事业发展。辛勤为公司的业务尽职尽责者理应欢迎,不愿意留在公司者也应笑脸相送,不管是去是留,都视为一家人。这样一来,在职者会更加勤奋地工作,跳槽者也会对公司感恩戴德,并伺机报答,这实际上也等于是壮大了企业的力量。

编辑 李玉海(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