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已活跃于各个理财市场,银行、保险、 房地产、黄金市场等,随处都可见她们的身影


无处不在的大妈理财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冯晓霞

 

  人们司空见惯的“大妈广场舞”如今又有了新功能,成为了众多银行和理财公司业务员开拓业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回生、二回熟,刚开始我们一般不和大妈聊理财,就聊家长里短,有一定感情基础和信任度后再推荐我们的产品,这样成功率会比较大。”某理财公司的业务员小王告诉记者。

  在谈到目前“大妈”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理财部门争夺最为激烈的群体这一现象时,普伴中国首席理财规划师宋传增表示,大妈们基本都是家庭中的大管家、“钱袋子”,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经她们手购买,子女升学就业、婚嫁等家庭大事也多有她们打理,另外还有她们自己的养老、健康医疗等,大妈们可以说是掌握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命脉。但人民币贬值速度过快,国内的投资渠道比如储蓄,银行利率太低,抵不上物价上涨,所以大妈们希望通过合理的理财渠道来为货币资产保值。另外,大妈们都很感性,容易被忽悠和跟风,被销售人员动之以情后,很容易出手购买理财产品。

  可以说,当下,理财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时间充裕,资金相对丰厚的大妈们已活跃于各个理财市场,银行、保险、房地产、黄金市场等,随处可见她们的身影。据某网贷平台公布的理财数据显示,2013年下半年,该平台40岁以上群体投入的平均理财金额为20685元,完胜其他年龄群体。融资谷资本集团发布了一份行业报告则显示,其旗下网贷理财平台近七成理财人群为30至59岁的中年女性,其中40至49岁的人群是30岁以下群体的7倍。

  “大妈”的黄金情结

  去年黄金大跌后,华尔街大鳄们出手做空黄金,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大妈”们在五六月黄金价格大幅下滑时,用10天时间狂扫市值1000亿人民币的300吨黄金,几乎是华尔街投多少,“大妈”们买多少。在这种对赌中, 金融大鳄率先退出做空黄金,“中国大妈”

  因抄底黄金闻名于世。而后因为2013年黄金全年跌幅接近30%,创近30年来最大跌幅,很多“大妈”被套牢,黄金投资的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

  “比起银行的理财产品,我觉得黄金看得见、摸得着,更踏实。”在谈起平时比较热衷于什么形式的理财产品时,家住上海的刘大妈说到。刘大妈在安徽老家的一所中学附近开小卖部,去年由于要到上海帮忙照顾孙子将小卖部盘了出去,她将小卖部盘出去的近15万元全部拿出来给刚出生的孙子买了金条。

  “ 黄金越来越少, 肯定会越来越贵,虽然现在段时间来看有起有伏,但从长远看黄金肯定不会贬值。”刘大妈信心满满说到。

  刘大妈从小生活在安徽的乡下,生活清贫,小时候常年饿肚子。一次生病家里没钱请医生,是母亲用一枚金戒指救了她的命,从那时起她就知道黄金可以换任何东西,还可以救人危难之中。不仅如此,婚后,刘大妈还靠着一只金镯子开启了家庭的创业之路。

  “后来生意不错,挣了点钱,刚好赶上股票牛市,身边的一些朋友劝我买股票,一开始赚了点钱,但后来股市波动时,赔了不少。”谈起自己的股票经历,刘大妈表示:“股票风险太大,赚钱快,赔钱也快,我完全不懂股票,听人说这只股票好就跟风买一些,现在不买了,这种投资有点投机倒把的性质,不安全。”

  很多“大妈”都对黄金情有独钟,在她们眼里,黄金不仅贵重而且不会贬值。“孙子出生后,我想给孙子送一份大礼,保险、基金、现金和金条比较后,最后选择投资金条。”在刘大妈看来,保险和基金不仅风险大,而且没有纪念价值。现金给儿媳妇,一方面担心年轻人乱消费,一方面也考虑人民币贬值过快,等孙子长大了,这些钱就不值钱了。黄金虽然短时间内波动较大,但对于刘大妈这种长线投资来说是几乎没有风险的。谈起购买投资金条时,刘大妈说:“我现在还有一些积蓄,等我孙子每年生日的时候,都送他一小块投资金条,这些东西等到20年后,肯定会升值的。”

  房产投资受热捧

  除了黄金,房产投资也是大妈们的最爱。大妈的炒房热在我国由来已久,2000年初,素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开始活跃于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投入大量资本购置房产。其中,由温州太太组成的炒房主力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右手拿着银行卡,左手握着房产交易单,敢抢敢拼,买房如买菜。

  2007年之后,中国房价一路飙高,很多大妈将购置房产作为最稳定的投资方式之一,54岁的丁大妈就是其中之一。

  丁大妈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开始置办房产,如今已经有10多套,每年租金收入大概有十几万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光靠租金就能过得非常富足。

  上世纪90年代,丁大妈和丈夫一块承包一些小工程赚了不少钱,当时孩子小,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少,正愁如何合理的让这些钱生钱时,附近一家市场开业有一些店铺出售,丁大妈果断拿出6万元钱买了三个门店,之后有几年因为市场生意不太好,房租价格也不高,很多人劝丁大妈把店面转手,但丁大妈认为给孩子们留门店比留现金要可靠很多,所以坚持没卖掉,如今这些门店的价格已经翻了近20倍。

  之后在2003年到2011年之间,丁大妈又陆续购买了大大小小的房子6套,在丁大妈看来,房产是最保值的投资方式。

  “我一个农村的家庭妇女,也不懂什么理财,有钱我就是买房子,房子是留给孩子们的家产,是绝对有升值空间的。”

  最近两年由于房产市场不太景气,房价上涨太快,丁大妈表示最近不再考虑置办房产。丁大妈说:“我不是炒房的,入手的房子基本也不卖,靠租金来保证收益,现在房价太高,投入太大而收益却很小,买房不如拿着这些钱去开个小型实业公司更合算。”

  国内房产市场不景气让很多“中国大妈”像丁大妈一样不再投资房产,但也有很多大妈将目光锁定到海外抢房中。

  据美国房地产协会统计,在美国购置私人住宅的海外投资者中,中国投资人所占的比例从2007年的5%上升到2012年的11%,投资总金额约为90.8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投资群体。

  家住北京方庄的张女士5月在中介代理的帮助下购买了一套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附近的房产。

  张女士今年48岁,原本在某出版社上班,后来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办理停薪留职后下海做生意,女儿在德国留学。去年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关注海外投资房产,原本打算在女儿留学的德国买房,但经过将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房屋投资进行比较后,张女士发现澳大利亚更适合做房屋投资。首先澳大利亚房产市场被评为世界第一类“高透明”市场,其次在过往40年,澳洲房产平均每年升值约10%,房价平均每七年翻一倍。

  选择在悉尼大学附近是因为中国留学生很多,房屋容易出租。在朋友的推荐下,张女士找到了一家中国人开的中介公司,在众多房屋中,她选中了一套5房带车库的房子,价值300多万人民币,首付70万。拿到房子后张女士很快将房子分租给了3个中国留学生,每个月的租金用来还利息。

  “在北京300多万在市区也买不到一套三居室,而且还限购。如果想要享受房子升值带来的经济效益,只能把房子卖了。而在澳大利亚,开发商会帮忙客户申请联名信用卡,当即就可以花费房产增值的钱,享受升值的好处。只要有银行的评估公司做评估就可以。”张女士对于在澳大利亚购房的决定非常满意。

  目前国内有很多像张女士一样的大妈选择在海外投资房产,一方面是受国内限购的影响,另一方面,澳洲、美国的房产都有永久产权,资金安全,贷款条款优越,因此是很多中国大妈海外购房的首选目的地。

  银行理财风险小

  除了黄金和房产这种实物理财,金融行业也是大妈最常选择的理财产品。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租赁等领域都能见到大妈的身影。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具有保险系数高,稳定等特性而广受大妈们的欢迎。

  早在2009年,洪大妈就开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当时她背着家人,买了五万元的基金,现在只剩下不到三万元了。后来几年洪大妈都不敢再买任何理财产品,最近一个朋友告诉她,银行有一些保本的理财产品,没有风险,可以尝试。

  洪大妈说,和她身边很多买股票的朋友相比,她在基金里被套牢的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她的朋友郑老师买了20万元股票, 6年过去了,不但没有收益,而且本金还赔了不少。

  “一开始还挣了一点钱,后来股市下滑时,对股票行情不了解没有及时抽出来,再后来没抽出资金是因为我想把损失的钱赚回来,没想到越赔越多。”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的亲戚朋友再买理财产品,郑老师都会推荐他们关注银行理财产品。“虽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不高,但非常稳定,特别是保本产品,基本没有任何风险。”

  对于各大银行来说,大妈们也是最重要的客户群,因为她们购买的理财金额往往可以占到业务总量的七成以上。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桥附近的几个银行网点发现,咨询和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一位大妈告诉记者,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保本业务,即使有一定的风险也无所谓。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妈们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信任度非常高。在她们看来像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这些带有国家背景的大银行都有国家财政支持,不会出现问题,就算不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会把钱存在银行。这种反正都要通过银行的理念让一些大妈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根本不做风险评估,银行的业务人员有时也只是根据其资产情况,帮忙选择理财产品。但事实上,业务员有时候推荐的理财产品风险并不低,但这些大妈们并不了解。

  华夏银行的客户经理小贾告诉记者,客户在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是一定要做风险评估的,而且银行也会按要求提示客户其购买的某一款理财产品的风险指数,双方都要把收益和风险讲清楚,银行也不会向客户承诺保证收益。

  在我国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妈不占少数,但绝大多数对银行理财市场并不了解,这种投资理财的乱象使得理财投资时更像是一种赌博。大妈们如果想要获取稳健又有收益的投资,对理财市场的了解还需进一步加深。

  “中国大妈”除活跃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还是商业保险的服务大户。在商业保险营业大厅里,总能看见一群妈妈们正积极地向保险业务员咨询着各类保险产品,她们或为儿女购买教育险,或为丈夫购买健康险,或为自己购买分红险,或为父母购买意外险,场面十分热烈。

  第三方理财鱼龙混杂

  有钱有闲的“大妈”,不仅是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香饽饽,也是第三方理财市场炙手可热的人物。近两年,随着国家对于民间金融机构的不断开放,第三方理财市场迅速发展壮大。

  “ 大妈, 您看看我们投资理财公司的产品,收益率高,还有丰厚礼品赠送……”简单支起个桌子,几个看起来就不专业的人员在卖命吆喝。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超市、公园、菜市场和社区广场都能遇到。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或许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些看似“草根”的机构与“影子银行”完全扯不上关系。但实际上,“影子银行”

  包括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等。

  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产品包括信托、基金、阳光私募、私募股权、保险和有限合伙产品。但实际上,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依托的是信托产品,沦为单纯的信托产品代销渠道。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变成单纯的推销信托产品,根本谈不上提供综合的财富管理服务。另外,由于产品的同质化,预期收益率成为理财经理推销产品时的主要依据,从而忽视了对投资风险的提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运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采取私募形式吸收客户成为有限合伙人,这类一般投资门槛较高,产品有人数限制;另一种则是作为中介,直接让资金和项目对接。

  由于我国目前第三方理财市场几乎没有进入门槛,只要通过工商注册便可开展业务,因此大量第三方理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绝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都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这也导致了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鱼龙混杂。

  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是依托朋友介绍或理财大讲堂之类的方式获得客源,受传播渠道限制,各家公司均将拉客返点作为奖励手段,在这种无本万利的利益驱使下,很多人便不管公司靠不靠谱、项目安不安全,玩命儿拉熟人赚提成。

  付大妈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去年冬天,她去海南旅游时认识了小利,一路上小利对付大妈非常照顾,回到北京后,小利时不时去陪大妈聊天,后来在小利的推荐下,付大妈参加了几次理财公司组织的郊区旅游活动,在和付大妈亲近之后,小利开始劝说付大妈购买理财产品,慢慢的付大妈被高额的收益吸引了。

  每期合同1年,1 0万元起,年利率18%,每月返利1500元,1年后还本。付大妈觉得这笔银行理财利润很高,加上有小利的推荐,就毫不犹豫购买了10万元的。7个月后,付大妈没有收到利息,她到理财公司问,才知道,她投资的项目利息高,风险也大,现在资金链断了,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这个项目才能继续下去。

  理财经理告诉付大妈,她如果可以拉到别的客户,公司每个月可以返给她1%的提成。此时,付大妈才知道,原来小利是拿了她的提成,才那么卖命向她推销这个理财产品。

  第三方理财机构动辄10%甚至20%的投资收益极具吸引力,所以以“大妈们”为代表的中老年群体,不少人已经开始尝试投资这类机构的产品。

  风险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虽然不少机构都强调自己有非常健全的风险管控措施,比如强调有房产等抵押物,或者是引入担保等措施。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向产品发行机构收取销售佣金。而在机构内部,理财经理的薪酬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为获取销售提成隐瞒产品信息、不当销售等行业乱象屡见不鲜。

  另外,目前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理财顾问的专业能力不尽如人意,导致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顾问水平参差不齐,投资风险与道德风险都不容忽视,部分第三方理财从业人员甚至没有理财顾问资格证书。所以大妈们在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选购产品时,一定要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在投资过程中风险意识要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不断学习理财知识,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量等进行投资。进行投资和理财时,在保证稳健的前提下,尽量规避风险,再追求较高的利益,让大妈理财市场随着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成熟而逐渐成长。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