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假日办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幽灵仍在不少部门潜伏


欢送假日办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石述思

  十一黄金周又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积极为出行备战之余,普遍有些失落:运行了14 年的“全国假日办”被正式撤销了。

  这是一个相当神奇的政府临时机构,具体组成人员始终不详,多数像是来自国家旅游局的兼职人员,拿多少工资,上几天班都不知道,但管的事不小:协调管理逾13 亿中国人休假。

  由一个机构统一规定集中出行时间,肯定出事。不仅景点受不了,出行的群众也因为交通拥堵、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意见多多。最终制定政策的假日办便成为出气筒,和中国足协、中国城管一起成为舆论槽点。

  除了双休日外,中国法定假日就那么21 天,怎么折腾都有朝三暮四的意味,没啥技术含量,但假日办还是试图尽可能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广大人民群众折腾得够呛。

  媒体总结了其3 大“业绩”:坑爹的长假拼凑、除夕不放假、废掉五一黄金周。每次都搞得各单位和广大职工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应对之策相当黑色幽默:不是指责“御用专家”如来自清华的蔡继明老师,就是在网上发动除夕给假日办打电话的抗议行动。

  我首先一个不解之处在于,这些奇葩的决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有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有没有足够的市场调研和民意摸底?而且决策机制是个什么流程?

  其次,既然经常出奇葩决策,为啥就没有想到征求民意,集中社会智慧共同应对难题,将失误和阵痛降到最低?

  以假日办信赖的个别教授为例,如果过度依赖肯定出事:这些专家有寒暑假,平时上班可以相对自由支配时间,根本无法真正了解上班族的真实休假难题和内在诉求,即使到景区调研也是前呼后拥、威风八面,难以了解到真实情况。五一黄金周的废除和颇有争议的小长假的推出便与封闭的决策流程息息相关。

  当全国人民在为假日办的问题决策买单时,该机构给出的回应都是神圣而充满使命感的:废掉五一长假是为了让景区休养生息,捍卫美丽中国;而推出的和双休日性质雷同的三个小长假则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其实这些理由都很牵强,比如集中休假制度不彻底改革,废掉五一长假根本不能挽救景区被过度集中的人流破坏,而弘扬传统文化更与休假没有直接关联,而且不选择重阳、元宵作为节日也拿不出充足依据。

  假日办是转型社会政府临时机构职能不清、决策程序封闭、管理思维替代服务理念,忽视公众参与权的一个集中缩影。背后是伴随着旅游业快速勃兴——目前产业贡献已经接近GDP的4%,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游客权益的大背景。

  直到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锐意改革,简政放权, 尤其在决策中更加尊重规律, 吸纳民意, 总结帮忙没有添乱多的全国假日办才有了可能, 并获得公众热烈支持。

  其实,此次对全国假日办的撤销是某种程度的升级——全部职能并入新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副总理任召集人。这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协调各部门职责利益,抓住当下旅游业井喷的良好市场机遇, 推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为推动带薪休假进一步铺平道路。

  全国假日办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幽灵仍在不少部门潜伏。关键还在于观念和制度能否进一步升级。也就是说,能否真正确立公众休假权至上的原则,以及完善相关法规将休假的选择权赋予职工。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只有五成,未来加强立法和执法,转变行政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保证游客权益都显得任重道远。

  当然,除了保障劳动者带薪休假权利之外,对于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应该成为下一步放假的重点。比如,元宵节是不是应该放假这事,也应该讨论讨论。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