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施”发现,差异化竞争和让消费者“占点小便宜”才是零售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民国“百货”经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9期  [字号:  ]  

作者:李子禾

  百货公司是一种大规模,以经营日用工业品为主的综合性零售商业企业,虽然现在各种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以及商场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场所,但百货公司因经营商品类别多,从日用品到食品,从工业到土特产品,从低档、中档到高档品都有所涉及,同时每类商品的花色、品种、规格也很齐全,所以百年来仍是零售商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锁定目标客户

  十九世纪中叶,伦敦、巴黎相继出现了百货公司,这种从未有过的商业模式令世人耳目一新,成为了各国商界人士争相效仿的对象。我国最早的百货公司诞生于1917 年。1917 年10 月20 日,一座7层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高高矗立在了上海南京路浙江路口,它就是中国的第一家百货公司,名为“先施”。

  “先施”的创建者是马应彪,20 岁时曾因家境贫寒而前往澳洲谋生,“先施”是他模仿悉尼百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后开办的。马应彪的经营手法非常西化,2.5万港元的启动资金中,仅装修就用了两万港元,这种做法在以时髦著称的上海颇为有效,“先施”气派高档的装修几乎吸引了所有上海的达官显贵,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和上流人士炫富的最佳场所。“先施”靠华丽的外表跻身上流社会,锁定了高端消费群体。

  仅有外表显然不够,也得有些能上台面的内在才能真正“拿住”高消费阶层。筹备时,马应彪的进货观念就是:品种尽量多,数量可以少,精品要限量,一旦资金回流马上补货。“看上眼却不一定买得到”的货品架构让光顾“先施”的消费者形成了一种你争我抢的消费习惯。而这种将库存降到最低,尽可能多掌握现金的经营手法除了让“先施”的顾客附着度得到大幅提升,还有效化解了资金难题。

  吸睛高招

  “先施”的出现在当时的上海引起了一股消费飓风。开业当天,除了购物场所和其配套的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一并开张,为了吸引顾客,“先施”还推出了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魔术等表演项目,因为人流过多,竟致使整个南京路段出现了堵塞现象。靠着整合异业资源,“先施”集聚了不同层次、各个领域的人气,在上海商界“先混了个脸熟”,完成了吸睛的初步环节。

  新鲜模式和花样繁多是吸引客源的第一步,不过,要想永远霸住消费者的心可没那么容易,再好的花样看多了也有腻烦的一天。幸亏,“先施”贴出了招聘女店员的启事。

  20 世纪初,中国的封建意识还很浓厚,女子鲜少抛头露面,而是要“养在深闺”服侍男人,那些迫于生计出来工作的大多都是唱戏的、青楼女子以及大户人家的丫鬟,地位低下且被人不齿。

  这种情况下,“先施”贴出招聘女店员的启事可是不折不扣的吸睛高招。

  “先施”要招聘女店员并非制造噱头,而是效仿澳洲英人商店的做法,为了更好地服务女顾客。当时的中国,即使是较为开化的上流人士也会拘泥于男女之别,虽然情侣或朋友之间喝个咖啡、看个电影已不再耸人听闻,但某些时候还是会有所忌讳,尤其是购买一些私密用品时。

  招聘启事贴出1个多月,没有人敢来应聘,为了打破这个瓶颈,马应彪的原配夫人霍庆棠,这位坚持男女平等的新女性一不做二不休,亲自上阵做起了公司化妆品部的售货员。霍庆棠不但仪态端庄,而且善于辞令,熟识货品性能,很受顾客欢迎。最终,她成功说服两位年轻女子成为“先施”第一代女店员。“三个女人同台站”的佳话一传十、十传百,上海、香港和澳门的上流人士纷纷到“先施”购物,好一睹这道风景,霍庆棠在无意之中成了公司的活广告。

  “先施”的女店员长得都很标致,统一服饰,面带微笑,在一段时间内,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看稀奇的港岛市民,甚至有段时间因为看稀奇的人太多,店里连生意都没法做,帮忙维持秩序的警察在冬天还忙到满头大汗。

  “先施”的第三个吸睛高招是“不二价”。

  当时,中国商店内的商品售价不一,买东西都可以讨价还价,但马应彪却提倡明码实价、童叟无欺,这种做法最初在“先施”的股东中褒贬不一,但马应彪力排众议,坚持推行。

  “不二价”策略推行之初,很多习惯了讨价还价的顾客都不能接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不二价”的优势逐渐凸显,大多数顾客都开始接受并认可这种方式,“ 先施”趁胜追击,接连举办了多次名目不一的打折促销活动,更大限度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不二价”策略实施的同时,“先施”还成为第一家开发票给购买者的公司,如果商品有损坏或购买者不喜欢,都可以凭发票退换,这些做法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经商模式。“不二价”的定价策略不但使“先施”赢得了顾客的赞誉,也完美体现了马应彪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倘未能‘先’以诚实‘施’诸于人,断难得人信任也(取自《四书·中庸》),这正是“先施”一名的来源。

  从现代百货业的状态来看,“先施”这种定价策略最接近商业经济的本质,是近代中国商业销售技术中的一个创举,所以现代百货业至今仍沿用这种定价策略,而层出不穷的促销手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广而告之,吸引供货商

  旧时商家售货,好东西不肯轻易出示,而普通商品种类较少,顾客的选择余地不大。“先施”反其道而行之,率先引入“环球百货”

  的概念,搜求各国货物,用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顾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工业兴起,“先施”贴出公告,寻求国货供应商,并声明“有意者可在每日上午9 点至12 点携样品至江西路办事处面谈,如不方便前来者,将样品邮寄至办事处也可。”对于刚刚兴起的国货,“先施”的高调做法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平台,一时之间,不仅仅是“国货”,就连“洋货”

  也来参与竞争,“先施”进货价格降低的同时货品层次也得到了提升,风头与日俱增,一时间竟“无一百货可超越”。

  上文提到,马应彪曾因家贫被迫在国外谋生,期间发现,因不懂英语,华人在当地种的菜往往被白人低价收购。为了不再吃这种哑巴亏,马应彪努力学习英语,后来因为可以用英语和白人交流,所以他的菜总能高价卖出,而他乐于助人的个性也取得了同乡的信赖,纷纷委托他出售蔬菜果品。

  以蔬果代理商为开端,马应彪积累了一笔资金,开设了一家小店,并随着业务扩展,先后开设了永生、永泰、生泰三间铺位,开始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专门在斐济种植香蕉运往澳洲,很快成为悉尼著名的华侨商人,这段经历让马应彪了解到,差异化竞争和让消费者“占点小便宜”才是零售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先施”设立了“一元商品”专柜,把那些残次和积压商品搭配成价值一元的商品包任顾客选购,甚至专门设了一间“一元商品”商店;印售“通天礼券”,让“先施”在各地的百货公司形成链条体系,让消费者既占便宜又方便。

  而其他诸如每年举办一次的“儿童世界”活动和先施乐园的“日夜戏场”更是在“吃定”目标客户的同时,挖掘了不少潜在客户。

  作为中国首家百货公司,“先施”的许多经营之道都值得被后人借鉴。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