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递业务到线上商城,再到线下门店,可以看出,顺丰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其目的是切入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打造一个电商领域的O2O 闭环


顺丰在下什么棋?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9期  [字号:  ]  

作者:彭琪欢

 

  一反此前闷声开店的姿态,顺丰速运今年5 月18 日高调宣布在全国开设首批名为“嘿客”的社区便利店。

  第一批开业的顺丰“嘿客”便利店总数达到518 家,除青海、西藏,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有了解顺丰速运的人士透露,2014 年,“嘿客”便利店计划开设4000 家门店,未来的开店目标则高达3 万家。这个举措引起外界的好奇和关注,从成熟的快递体系到线上商城(顺丰优选),再到线下门店(嘿客),这个O2O 闭环一气呵成,令人遐思。

  “四不像”

  “嘿客”回龙观店位于云趣园二区底商,这里因为距离回龙观交通枢纽较远,向来人烟稀少。门店的面积非常狭小,仅有十余平米,不过,以黑红两色为基调的招牌倒是十分醒目,装修也比周边的店铺更加考究。

  单看店内的陈设很难为“嘿店”做一个精准的定位。

  店里堆放的大量包裹让它看起来像小区的收发室,出售蔬菜水果和食品生鲜又让它更像一个小卖部,但它同时还销售高端时尚的手机等电子产品。

  和传统的便利店不同,“嘿客”采用“虚拟购物”的方式,店内不设库存,没有商品,取代传统货架的是贴在墙上的上百张商品照片和滚动播放商品目录的大屏电视机。

  “嘿客”的店铺中心区域是两台大屏幕的平板电脑,电脑桌面上是二三十家服装、鞋帽、礼品、母婴等品牌商家的APP,这些品牌商家都与顺丰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嘿客”便利店员工介绍,顾客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上网下单,然后回家等待收货。

  此外,“嘿客”还提供包括话费充值、机票预订、水电费缴纳、团购预售、洗衣试衣、家电维修等在内的日常服务,几乎囊括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分析人士认为,顺丰此举的目的在于改造快递业“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以用户自提代替快递员送货上门。

  不过,仅仅试运营3 个多月的“嘿客”却招来不少非议。

  由于牵涉到运费,所以在“嘿客”购买那些价格低廉的产品并不划算。记者通过“嘿客”APP 购买了一瓶价格为6.5 元的进口饮料,被告知需加收10 元运费,并且不能立刻拿到,而是要等待快递送货上门;记者希望购买的鞋子也被告知并无实物可以试穿,而且退换货时需加付邮费。

  顺丰“嘿店”的做法看起来并不讨巧。由于“嘿客”便利店没有现货,并不能体现实体店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在虚拟购物方面,它的商品量远远不如淘宝等电商平台丰富,在便捷性上也逊色许多。同时,门店的费用让顺丰的成本进一步攀升。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顺丰“嘿客”通过和合作商户的协商,让自己成为商户和消费者的桥梁。“我们可以保证,所有在顺丰‘嘿客’购买的品牌产品都是正品行货,并且一些合作品牌的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其他电商平台。

  如果顾客对货品不满意或需要退换,可以直接在‘嘿客’便利店完成退换货,不用再和商家扯皮。“”嘿客“便利店员工说,”另外,我们的快递可以送货上门并提供货到付款服务。“

  这些所谓的“优势”并没有更多的客户买账。目前,“嘿客”最受欢迎的业务仍然是与其传统业务相关的自助收发快件服务——为了鼓励消费者到店内寄取快件,顺丰给予自助收发快件2 元/ 单的优惠,这到为人力成本巨大的顺丰减轻了些许负担。

  不过,怎么看,顺丰“嘿客”也不是个划算的生意,顺丰究竟想做什么?

  打造O2O 闭环

  王卫22 岁创办顺丰,25 岁在快递领域掘得第一桶金,如今已是拥有几十架飞机、十几万员工、年营业额达300多亿元的物流帝国掌门人,稳坐国内物流业的第一把交椅。精明、务实、谨慎、低调是王卫给人留下的印象,正是其个人的神秘色彩和顺丰惊人的发展速度让外界深信,看似并不合理的“嘿客”门店后面一定另有深意。

  2013 年前后,华东地区的“四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韵达)至少超过60% 的业务来自淘宝,顺丰却是其中的异类——淘宝订单只占顺丰业务的10%.这是因为顺丰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自己做电商平台。

  据说让王卫下决心跨界电商平台的事情是,2009 年端午节,顺丰一分公司为搞创收突发奇想,借送快递之便向客户推销粽子,不料效果出奇得好,一个端午节就卖出100 多万元的粽子。第二年该分公司如法炮制,取得500 多万元的销售佳绩。王卫意识到,借送快递之机推销商品是一个新的商机,于是迅速启动“顺丰E 商圈”项目,并推出网上购物平台“顺丰优选”,从粽子业务扩展到礼品、母婴用品、茶叶、地方特产等数十种商品,并开始尝试与便利店合作。

  2011 年,顺丰在深圳低调开设了20 多家便利店,这些便利店的功能很简单,以收发快递和文印处理为主要服务内容。顺丰对外宣称,此举是尝试快递收发站模式。

  当时业界已经对顺丰的跨界行动非常好奇,分析普遍认为,顺丰是试图以不断扩大的线下便利店来获得零售业务和电商交易之间的协同效应,并结合自身的物流优势在电商战场中分一杯羹。不过,这个尝试最终因缺乏专业的零售团队、单店投入过高等原因宣告失败。

  但王卫并没有就此停止尝试。2011 年12 月底,顺丰旗下支付工具“顺丰宝”正式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顺丰在北京投资1000 万元成立新公司,正式发力电子商务领域。3 个月后,高端礼品平台“尊礼会”上线。2012 年6 月,定位于“全球美食优选网购商城”的“顺丰优选”

  正式上线。紧接着,就是2014夺取众多眼球的顺丰“嘿客”。

  从快递到线上购物平台,再到顺丰“嘿客”,可以看出,王卫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的目的是要切入现代购物的各个环节,打造一个电商领域的O2O 闭环,无论是“顺丰优选”还是“嘿客”便利店,都只是这场布局上的一枚棋子。

  “就王卫的商业逻辑而言,顺丰切入电商领域的定位非常关键,卖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充分盘活顺丰已有的资源优势和潜力。”电商物流专家段站江说。

  “嘿客”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基础上再重新审视“嘿客”,它的种种做法就容易理解了。

  “物流的本质是中介,顺丰在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尝试平台化发展。虽然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它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走出这一步非常大胆。”资深媒体人、零售物流业研究员房煜说,“我对‘嘿客’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推测,其一是利用便利店深耕社区零售业态,缓解顺丰的人力成本压力,那些年纪大了跑不动的快递员可以坐店接单;其二是基于大数据的业务,作为快递公司,顺丰比电商平台更清楚每一个小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顺丰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做推送,把数据转化成收益。”

  在选择切入点和切入方式上,顺丰可谓用心良苦。

  从选址来看,“嘿客”选择的常常不是商务配套的小区,而是新型社区,周围没有大型商超和便利店,甚至连小卖部都很少。这些社区的业主主要是“80 后”和“90后”,熟悉网购,对顺丰品牌的认知度高,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未来,顺丰完全可以把‘嘿客’便利店作为一个实体终端,吸引商家入驻,以获得入场费、交易佣金和广告费,这是可以预期的盈利模式。”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社区电商”是一个刚刚兴起、有待验证的市场,“嘿客”的概念过于超前,而且新开拓的业务与顺丰主营的物流业务相差甚远,未来还需一步步打通关节。它所设计的模式看起来很美,但能否真正实现盈利,只能边走边看。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