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一直以为,祖传的二胡技艺只能以小作坊的形式出现,但在人们文化水平提高的背景下,二胡却为他造就了一个前景可观的大产业


胡琴奏出精彩人生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8期  [字号:  ]  

作者:仲瑞裕

“赵军琴坊”创始人赵军

 

  47 岁的赵军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童新村,小时候,父母靠务农养活一家五口,缺吃少穿,生活十分清苦。

  赵军的父亲赵锁明原在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工作。1962 年,恰逢三年自然灾害,企业运营困难,赵锁明只得回到家乡务农。赵军至今仍记得,为了赚钱养家,每当夜幕降临,在外劳作一天的父亲就会紧闭大门,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在油灯下制作二胡,然后乘着天色不亮偷偷拿到集市去卖,小时候的赵军总会默默地站在父亲跟前打下手。

  上初中时,赵军进入一家村办企业学开模具,在一次意外中,中指和无名指被机器轧断。赵军捧着血淋淋的手,绝望和无助迅速向他袭来:“年纪轻轻就残废了,今后该怎样工作和生活呢?”

  改革开放后,赵军家乡有许多人开始创业,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赵军也跃跃欲试。赵军的小学老师蒋杏美主动找到他,说:“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学习二胡的人越来越多,二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你何不考虑往这方面发展?”

  听到恩师一番话,赵军豁然开朗。

  2003 年,赵军开始创办“赵军琴坊”。

  二胡虽然只有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弓毛九个部件,但却涉及100 多道工序。当时,赵军制作二胡无任何机械,全靠他一个人手工打磨,制作出一把琴前后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二胡制作的关键技术主要在“拼琴”和“蒙皮”上,但赵军因为左手残疾,在常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他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在父亲教授技艺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他又在“蒙皮”技术上加以创新。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后,赵军制作的二胡不仅消除了噪音,而且基本达到了每把琴音色音质一致的程度。

  第一批产品出来后,赵军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制作的琴质量很好,担忧的是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果然,赵军的二胡在投入市场几个月内,一直无人问津。赵军分析,当时的二胡市场上,苏州民乐厂占据了半壁江山,再加上苏州当地涌现出的许多个体乐器厂家,苏州民族乐器制作已经产生地域品牌效应,市场大多只认“苏州牌”,其他地方的厂家根本没有销路,更何况自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为此,赵军调整了营销思路,开始从“创品牌”入手。

  为了验证自己制作的二胡质量,赵军先请丹阳一位老音乐教师陈祥黔试音。在得到陈老师的肯定后,他又带了几把二胡找到南京总政歌舞团团长张锐。张锐试音后,对赵军的二胡赞不绝口,并把他介绍给了安徽滁州师范学院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对赵军的二胡更是爱不释手。他随口问赵军:“今年8 月,北京将举办2004 年首届全国二胡制作大赛,你愿不愿意去?

  如果愿意去,我帮你报名。“这次比赛成了赵军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通过试音、评比,赵军制作的二胡最终获得一等奖。在京期间,赵军被中国二胡协会吸纳为会员。此次”进京赶考“让他载誉而归。

  2010年,由中国二胡协会等单位推荐,赵军又参加了当年香港首届国际二胡珍品制作大赛,一举夺得金奖,荣获“国际二胡制琴大师”的称号,参赛作品紫檀精品二胡被香港二胡协会定价为13.8 万元。

  目前,“赵军琴坊”已正式入驻丹阳市文化艺术交流交易中心,赵军每天都在此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潜心钻研、交流二胡制作技艺。现在“赵军琴坊”一年能制作出五六百把二胡,价格从数千元到十多万元不等。他还专门开通了网站,他制作的二胡除了供应国内各大高等音乐院校师生外,还远销日本、美国等地。赵军申请的“赵军乐器”商标成功注册,他还准备申报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计划扩大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