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公司组建、人员招聘与管理、办公场地找寻、疑难问题化解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升,从而迸发出异乎寻常的创造力


创业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石海娥

  编者按:随着应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自主创业受到社会越来越多关注,许多大学生都梦想着通过创业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在又一次毕业季到来之际,记者带着这个热点话题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教授以及著名教育学家熊丙奇 。

  《光彩》:对大学生创业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李家华:我先讲一下创业的“两个优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一个变化”。相对于就业,创业的第一个优势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项目,第二是成长空间更大。创业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公司组建、人员招聘与管理、办公场地找寻、疑难问题化解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升,从而迸发出异乎寻常的创造力。“一个变化”是财富的积累。普遍情况下,相对于就业,创业一旦成功所带来的财富可能是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了解了这三点,再来看你的问题。众所周知,普通大学生创业有“三无”,即无资金、无经验、无项目。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大学生又是“三有”人员,即有激情、有输的本钱、有一起冒险的人。我曾在哈尔滨碰到过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当年在校创业,他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消息:本人准备创业,现有资金3000 元,谁愿意跟我一起创业都可以来。结果很多人报名,这就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他们年轻,没有那么多顾虑,敢冒险,因此才有机会成功。

  《光彩》:我国大学生创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李家华:上世纪90 年代末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萌芽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都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它们都是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先行者。现在,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有了更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大学生创业进入了新的上升阶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商业文化繁荣的地区,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增长较快,出现了由“生存型”

  创业向“机会型”和“发展型”创业转变的趋势,很多高职专科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开始尝试创业,其中,浙江地区和重庆等地都是大学生创业的密集区。

  《光彩》:有种说法是,国内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远低于欧美国家,是这样吗?

  李家华:据国际劳工组织KAB 项目全球协调人克劳斯·哈弗腾顿教授介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是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美国1998 年就开始实施“金融扫盲2001 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现在美国已经有369 所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

  一项研究调查表明,美国38.7% 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 接受过创业教育。

  德国在1999 年提出一个口号,“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同时提出目标:在今后不到10 年中, 每届有20%—30% 的毕业生能独立创业;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 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以促进经济发展;法国从初中就开始增强创业教育;日本在1998 年提出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印度在1996 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

  的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以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是有关工作机会的创造者。

  我在美国看到,多数美国家长和老师对大学生创业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愿意创业的大学生有出息、有魄力,大学生的朋友通常会主动提出帮忙,所以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他不会孤独,会得到理解和支持。创业失败了,父母还会鼓励想要放弃的孩子再次尝试,这种情况和我国多数父母求稳的心态相去甚远。不能说前者好后者不好,只能说大学生创业在我国还需要发展的时间。

  《光彩》:我国有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吗?

  李家华:2011 年KAB 创业教育( 中国) 研究所发布的《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显示,创业教育能对经济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创业教育,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所产生的正面效果并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识和积极认可,各层次创业教育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针对这种情况,2012 年,全国创业教育首部示范教材《创业基础》编写工作正式启动,这本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推动全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也体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现在“创业基础”教材已全面发行,该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走进大学课堂,成为面向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明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要求不少于32 学时,不低于2 学分。

  《光彩》:“创业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是什么?

  李家华: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层面是商业知识的普及;第二层面是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不论大学生今后是否实际创业,这些精神的培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都很重要;第三层面是创业的职业教育,即把创业真正作为自己的一份职业,这是比就业教育要求更高的职业形态。

  大学生创业教育真正给予大学生的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观念和发展能力,它使得大学生在未来能更主动、更理智地去应对各种竞争。创业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流程和基本能力,它还推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现在大学所教授的课程更多的都偏向理论,这也导致了我们国家大学生非常缺乏创新素质。创新人才不足源于创新教育不足,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光彩》:请给已经创业或正要创业的大学生一些建议。

  李家华:许多人都期待找到解决就业立竿见影的良方,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我并不认同。大学生创业比例提高确实会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但就创业活动的本质而言,解决就业不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核心。因为创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它首先是要通过创新来创造商业价值,而不是为了拉动就业。

  我想说的是,创业不一定就会成功,或者说创业几乎都会经历失败的过程,但失败所获得的远比成功获得的更珍贵、更有长远价值。很多大学生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创业到底难不难?”我说很难,因为相对于就业来说,创业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责任,比如资金链突然断裂,比如找不到项目投资人等等,而这些大概都是作为就业者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创业者需要足够的忍耐和坚持,因为创业是一个突破现有资源束缚,发现机会、评估机会、实现机会的过程。创业讲求把创新作为生产要素,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大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市场需求调查做起,从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去思考创新,从构建一个合作团队开始整合,就会一步步感知、学习和体验创业,就会逐步迈向成长的环节。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