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风潮的袭来,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和思考


“归”来,一半是欢笑,另一半是泪水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石海娥

  1999年,“海归”一词首次被提及。2002年,人民网对“海归”一词有了全面的解释:“海归”是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由此,“海归”一词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词汇。但事实上,100年前,中国早已出现了首批“海归”,容闳、詹天佑、蔡元培这些第一代中国“海归”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归国,这些“海归”中多数人选择进入政府机构或高新领域一展宏图,自主创业者寥寥无几。而今天,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拥有资源和平台优势的“海归”们也将自主创业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在“海归”创业风潮下,回国创业的留洋高材生们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和思考?在我们选取的这4位“海归”中,毕业归国创业时间最长的是5年,而最短的仅1年。下面,我们就来听听4位“海归”的创业故事吧。

  兴趣引发创业激情

  第一位出镜的“海归”刘宇2012年毕业于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回国前,刘宇就已和国内的一家外企达成协议,担任该企业的总裁助理一职,月薪8000元。归国后,刘宇进入这家外企工作,总裁助理的位置不低,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个很容易有成就感的职位,更何况,刘宇的上司不仅通情达理,还对他颇为赏识,所以在公司,刘宇“混”得风生水起。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刘宇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2013年3月,公司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在这次拓展训练中,刘宇接触了一种名为“密室逃生”的游戏。密室逃生是一种解谜游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版本。线上为电子虚拟游戏,线下为真实场景真人版密室逃脱体验。主要情节为,玩家被困在一个“密室”中,要找到“密室”内的关键物品,并且将其正确灵活地组合,然后使用这些物品找到线索,即密码、钥匙又或是其他物品或答案,根据线索继续寻找下一个线索,直到最后逃出“密室”。

  男性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和喜欢挑战的特质让刘宇对“密室逃生”游戏着迷不已。回到工作岗位后,刘宇翻看了很多关于这个游戏的资料,发现这个游戏在国内还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得到这个信息后,刘宇仿佛看到了无数的人民币源源不断地飞向自己。三天后,刘宇递交了辞职信,虽然上司以加薪和升职为条件挽留他,但下定决心追逐梦想的刘宇依然迈出了公司大门。

  3个月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刘宇的“密室逃生”

  店开了起来,初次成本投入是40万元,其中包括租金、装修、人工、宣传主题设计以及道具等。因为是新生事物,刘宇的“密室逃生”店前期并未被市场接纳,两个月的时间里,尽管广告没少打,但就是没有一个顾客上门。直到2013年国庆节,这种局面随着一个旅行团的到来终于被改变,刘宇的“密室逃生”店有生意了,而且一天好过一天,节假日经常要提前一到两周预约,“密室逃生”游戏犹如星火燎原,瞬间烧遍了整个城市。

  随着发展需要,刘宇开了第二家“密室逃生”店,比起第一家更具吸引力。走进其中一个主题密室,昏暗的房间,凌乱的家具,被翻乱的书本、文件,紧闭的房门,地上画着被害人倒地时的白色粉笔轮廓……一个高度仿真的案发现场不断刺激着游戏者的脑神经,如何在限定时间内解开谜题,并成功逃出密室让一批又一批的“密室逃生”爱好者挠头不已。仅半年时间,刘宇就收回了第二家店80%的成本,当初看似冲动的做法却让刘宇开启了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刘宇的成功似乎来得太过突然,但实际上,他的成功不是毫无道理。

  因为留学期间积累了大量的高端人脉,在创业过程中,这些人为刘宇在疏通环节方面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他们提供的参考意见也更具借鉴性和可行性。另外,留学经历让刘宇发现和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更快,所以能在“密室逃生”

  基本没有入行门槛时将其转化为利润。因为是新兴行业,该项目目前唯一的门槛就是如何将密室的设计想法和理念体现在主题上,而这些刘宇都在朋友的指点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在成立第一家店的时候就邀请了精通游戏设计的朋友入股,所以他的密室主题总是出人意料(因为谜题是一个店最具竞争力的东西,因此采访时刘宇并未透露其谜题创意和成果),这一点比起靠购买谜题生存的密室有很大优势。

  到密室玩的顾客无非都是图个新鲜刺激,所以刘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一部分道具,以确保新鲜感。另外,密室逃生的爱好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工作压力较大的高收入人群,比起那些早就玩腻的KTV、温泉、保龄球来说,密室逃生不但可以释放压力,还能活跃思维,何乐而不为。

  创业仅一年,刘宇靠着“密室逃生”不仅赚到了一大笔财富,还成为了当地的风云人物。通过这个新奇的生意,他认识了不少以前无法接触到的高层人士,其中奥秘,刘宇笑而不谈。不过,他的一番话也许能让读者一窥其中的奥妙,“‘密室逃生’的目的是让顾客放松而不是紧张,而且,只要认识字或者懂得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就都可以玩。所以我们的客户群年龄范围非常广,从7岁到60多岁的都有。”

  逼上梁山,不得不为

  第二位出镜的“海归”叫陈李娟(化名),这是个言谈之间有些沧桑和忧郁的“海归”,创业两年半,至今公司仍不温不火,甚至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2009年,陈李娟从澳洲某大学攻读完硕士回国,进入了杭州一家IT企业担任游戏设计师,主要负责开发和设计新的游戏,这对既不喜欢,更不擅长打游戏的陈李娟来说是一份非常伤脑筋的工作,在苦苦挣扎一年多之后,她觉得自己身心俱疲,只好辞职。作为留洋归来的高材生,陈李娟在之后的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因此,接下来近一年的时间她都没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万般无奈下,她决定创业。

  创业的想法有了,做什么项目呢?陈李娟开始四处搜集信息,最后将目光锁定在房产中介上。陈李娟的家境一般,她留学多年已经让家里捉襟见肘,回国后,父母没有能力为她另外购置房屋,没有收入的她只好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房屋中介市场这么火,如果自己也能趁势赚一点,不仅解决了收入问题,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说不定连房子问题也解决了。”想到这一点,陈李娟顿时热血沸腾。拿定主意后,陈李娟用自己的少许积蓄,再加上从父母和亲戚朋友那里筹来的钱,在当地略偏远的地方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门面房,雇了3个工资便宜但没有正式房屋中介资格证的业务员,火速杀入了杭州房屋中介市场。

  前期准备不足,加上没有经验,开业至今陈李娟的房屋中介公司没做过一单顺利的生意,不是网签后业主反悔不卖了,就是房贷批不下来只能以三方免责收场,再不然就是到签购房合同时被其他房屋中介公司抢单了……一桩桩、一件件,压得这个本该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现在,陈李娟的公司运营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业务员换了一拨又一拨。“好不容易培养的业务员,稍有能力就‘攀高枝儿’去了,觉得我这里地方小、名气小,薪水低。

  只有我是想走也走不了啊。“陈李娟有些心酸地说道。

  创业的艰辛让陈李娟有些委屈,但回头细想,当初陈李娟决定做房屋中介公司时只关注到这个行业可观的利润,却忽略了该行业存在的激烈竞争。对于陈李娟这种一没知名度,二没客户基础,三没行业经验的商海新手来说,想要在竞争已趋白热化,品牌意识强烈的房屋中介市场分得一杯羹谈何容易,更何况,她还因为资金不足请不起专业的业务员,更无法定期为这些业务员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试想,哪个买房者或租房者愿意接受一个既不专业又无资质的业务员的服务。

  陈李娟的创业经历比较坎坷,用“逼上梁山,不得不为”这8个字来形容恰如其分,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陈李娟的无奈表露无遗,不知是不是自我安慰,她将自己创业中遇到的挫折都归结为命运,感叹家族没有商人的基因,没有过硬的人脉,就连充足的创业资金都没有,唯独没有说到的就是自己欠缺分析的决定。创业的失败带给陈李娟的不是痛定思痛,而是至今让她无法释怀的疑惑:我是“海归”,我的智商和学识相比其他创业者更高,凭什么我就连小学毕业的创业者都不如?其实,和陈李娟一样,无法放下的身段、自诩脚踏实地是导致许多“海归”创业失败的直接原因。

  “捷径”也是一种创业能力

  第三位出镜的“海归”是此次记者采访中最为成功的创业者,经营项目是一家集餐饮、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SHOPPINGMAIL,一家以温泉洗浴为主的中大型温泉以及一家大型商超,创业年头是3年零7个月。

  这位如此成功的“海归”创业者名叫钱峰(化名),2008年从日本留学归国。钱峰的父亲在他即将毕业之际,就利用关系疏通了当地一家银行,所以他归国后很快就进入了这家银行担任信贷部主任一职,因为留学生活,钱峰见多识广,且实操经验也更丰富,因此对于银行信贷主任的位置应付得轻松自如。

  信贷主任的职位是个肥差,是收入高、人脉广的代名词,本来就擅长交际的钱峰在这个职位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银行工作两年多以后,钱峰毫无征兆地辞职了。

  作为“海归”,钱峰在国外接受的不同于国内的教育对他归国后的道路有很大帮助,“归国伊始,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银行的工作对我来说是积累人脉和资金的平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业。”钱峰是个很直爽的人,对于创业前借助银行信贷主任的职位为创业铺路一事毫不忌讳。

  在钱峰的理念中,饱满的人脉和充足的资金是创业成功的基本要素,有了这两点,才可以谈经营、谈管理,否则说创业就是空谈,不够靠谱。

  2011年元旦,钱峰位于市中心的shoppingmail开业了,从筹备到开业仅用了18天时间,开业当天,前往庆贺的人中不乏达官显贵。18天启动一个大型shoppingmail,钱峰是如何做到的?钱峰的回答依然是人脉。原来,早在一年前,钱峰就已经开始利用工作中积累的人脉疏通和打点各项事宜,而18天,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因为起点高, 所以钱峰的项目层次也不低, 到他shoppingmail里消费的群体中大多非富即贵, shoppingmail成了钱峰的“吸金利器”,不到一年时间,不但回了本,而且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钱要滚动起来才可以发挥最大价值。”

  shoppingmail成功后,钱峰如法炮制,又开设了一家温泉洗浴中心和一家中大型商超,从筹备到正式营业,用时依然很短,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前提下,客源滚滚而来,钱峰的资金雪球越滚越大。

  在钱峰开商超以前,其周边已经有了大大小小5家商超,但钱峰的商超一开业就先后打垮了两家小型商超和一家中型商超,即使剩余的两家商超生意也大不如前。“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低价,比如同样的洗发水,别的商超卖35元,我们就敢卖31或32元,做活动时我们甚至可以卖到29或30元。”这么低的价格如何保障利润?钱峰说,货品进价低时,怎么卖都挣钱。在钱峰的商超中还有一个周边商超无法赶超的优势,就是货品种类足够丰富,顾客来一趟什么都买全了,很方便。

  因为站得足够高,钱峰的创业路一直非常顺畅,所有的困难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借助权力平台成就创业道路会不会对其他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欠缺公平?钱峰说,如果因为这点让其他创业者感到不平,他只能说,“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并不止我一个,但我是敢于说出实情的那一个。虽然这些话听上去不太好听,但我们谁都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创业的本钱之一。”

  被遥控的“毕创族”

  李晓(化名)是本文中最后一位出镜的“海归”,也是4位“海归”中唯一一位毕业即开始创业的“海归”,创业年头5年零1个月。

  想要一归国就创业需要具备太多条件:资金、人脉、经过考察的可行性项目、成熟的经营思路、可靠的管理人员等等,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搞不定的。离开中国5年的李晓似乎冒了很大风险。“严格来说,我只是企业聘请的职业经理人,真正的幕后老板我不方便透露。”

  李晓究竟做的什么生意?“简单而言,就是在各个省份的驻京办事处销售服装和礼品。”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生意,为何如此神秘?从时间上来看,李晓还未归国,就已经在国内创业了,这个时间差又说明了什么?

  “我的老板是我的大学学长,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很有能量’,没回国前就已经疏通好了国内某政府机构的关系,回国后直接上任。”比学长晚一年毕业的李晓在半年后收到了学长的电邮,电邮的主要内容是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定位是高端团体消费。报告非常详细,具体经营哪些产品、产品渠道来源、销售场所一清二楚,电邮的最后,学长说明了因为工作关系自己无法以自己的名义创业的苦衷,这也是李晓收到这封电邮的最主要原因。

  李晓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学长基本已经把所有需要准备的事项都理顺了,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名正言顺的法人和可以出面的经营者。距离毕业还有3个月时,李晓成了被遥控的“毕创族”,对外,他是企业的法人和最高决策者,而事实上,他是能力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公司刚成立时,我和学长分工明确,他疏通关系,给出方向,我具体执行和管理,配合非常默契。”随着时间推移,李晓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渠道和人脉,两年前,他和学长商量后,以自己的名义注册了一个公司,主要开辟西部城市,因为李晓的老家在西部,所以在资源上很有优势。这个公司,他的学长也有股份。

  李晓的创业故事有些特殊,因为有了留学这个平台,他才能碰到全然信赖他的学长和绝佳的创业机会,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而这机会源自于“海归”这个身份。

  「记者手记」

  在很多人心目中,“海归”创业可以享受很多便利,各地政府为了吸引他们创业相继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些都让从未出过国门的创业者“羡慕、嫉妒、恨”,但其实,“海归”也有“海归”的烦恼。

  中西文化难以完美融合是“海归”创业的烦恼之一。

  一方面,“海归”创业者拥有多元文化资源,具有更广阔的世界经济观。但另一方面,“海归”们对本土文化的疏离、与本土雇员的文化冲突却成为了他们的软肋。

  和强调个性、干脆直接、不留情面的西方思维相比,东方文化所提倡的内敛含蓄、做事谨慎,极少直白地提出问题和意见的人情管理让很多“海归”无法入乡随俗,因此在面对管理细节时经常卡壳。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就曾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中就这个问题提出了“‘海归’想在自己的国家成功创业,首先要当‘土狼’”的观点。

  地点和行业过于集中是“海归”创业的烦恼之二。回国后,很多“海归”会“扎堆”北京、上海等这样的一线城市或沿海地区,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却因供大于求而导致“海待”现象频现。行业选择也是一样,大概是受“高大上”形象制约,大多数“海归”在选择创业项目时都和IT、金融、高新科技这类产业较上了劲,海角网副总丁列明表示,“海归”选择创业项目多以科技而非市场为导向,因此本就拥挤不堪的领域因为“海归”的加入而硝烟四起。竞争加剧了,生存的难度指数也随之飙升。

  “走下神坛”是“海归”创业的烦恼之三。随着“海归”数量的增长,其被仰视的程度随之降低,在很多城市,“海归”光芒不再,越来越多地“海归”也遭遇了和国内企业家一样的融资等难题,但不幸的是,在化解这个难题的能力上,多数“海归”的能力显然不如国内的“原住民”。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